大學生校園調查報告

來源:才華庫 2.47W

當想知道某一情況、某一事件的來龍去脈時,我們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並詳細地鑽研所獲的材料,最終形成調查報告。好的調查報告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校園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校園調查報告

大學生校園調查報告1

近年來,高等教育已呈大眾化趨勢,大學生的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思想狀態已日趨多元化。為了瞭解我校目前學生的業餘生活狀況,摸清他們的思想現狀,便於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對學生業餘生活的引導。

本次調查提綱共涉及了學生的消費現狀、學生戀愛現狀、學生在校時間的分配和學生現有校園文化生活等四個專案。問卷採取無記名的方法,調查結果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前學生的業餘生活狀況,也反映出了一些存在的問題,為我們今後如何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對校園業餘生活的需求,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和對學生業餘生活的引導和思想教育提供了依據和參考。

一、普遍問題

(一)戀愛方面

根據調查顯示,我校學生的戀愛現象較為普遍,在學校裡成雙成對的情侶也幾乎隨處可見,從回收的調查問卷中顯示大學生對戀愛的認可程度也非常之高,達75.53%,而且大學生在選擇自己戀人上已趨多元化,不只是以貌取人了,更看中對方的人品、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綜合考慮的人佔調查總數的70.21%,這也說明當代的大學生已日趨理智。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同學的戀愛目的是正確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存在著某種問題,特別是男生,有個別同學戀愛是為了追風,也有絕少數是為了金錢,而女生中這種思想基本沒有。從對戀愛與學習的問題上看,超過半數的同學能夠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能較為妥善地處理時間上的分配;從對戀愛中兩人所談論的話題和對戀愛的結果來看,大部分人對將來不抱多大希望(佔63.78%),所以在平時交談中也很少涉及到將來兩人的打算。

(二)校園文化現狀方面

從調查結果顯示,現有校園文化生活遠遠不能滿足同學的需求,有88%的同學認為學校的業餘生活不夠豐富;雖然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在豐富同學的業餘生活,如大力發展學生社團,以社團活動帶動校園文化,而調查結果表明,有73%的同學認為參加學校社團和學校的一些活動,對豐富校園生活,培養興趣和提高能力的作用不大。因為他們認為這些社團和活動不夠實力,涉及面不廣,活動質量不高,太形式化,有些純粹是為了搞活動而搞活動。

(三)在校時間分配方面

貧乏的校園文化導致學生對課餘時間的分配也十分不協調。在調查的學生當中課餘時間中沒有參加社團活動的佔51%,這表明有一半的同學沒有參加到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去。而在課餘同學花在學習、看書上的時間也很少,其中一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少於1小時的佔了24%,而花在上網和其他娛樂專案上的時間遠遠超過花在學習和看書上的時間。

二、問題與思考

(一)大學生消費結果趨向多元化,有些同學片面追求高消費、貪圖享受、趕時髦,有的同學經常成雙成對地出入麥當勞、肯德基,與老鄉經常出入飯店、酒家,不惜花大筆的電話費、上網費、娛樂費。根據調查和日常的觀察,在一些同學中還存在著盲目攀比、擺闊追風,有的同學認為自己沒有更多的錢買時尚的服裝而缺乏自信心,覺得低人一等。還有一個問題非常值得考慮,調查結果顯示很少有同學想過自己勤工儉學,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為自己創收,或是有部分同學想到過但並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去。

(二)學業與戀愛都深深地吸引著當代的大學生,他們也想在人生的座標上尋找著兩者的結合點,大部分學生都有美好的願望,既想學業有成,又想戀愛成功,一樣都不想放棄。但實際上往往事與願違,一談起戀愛來,就把學業拋在腦後,尤其是感情出現波折的時候,更是心猿意馬。同時在他們失戀的時候,不能冷靜的面對,在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同時產生了失望心理和報復心理,以至於產生一些過激的行為。

(三)現有的校園文化氛圍,不能滿足同學的日常需要,這也是校園的學生業餘活動的場所不能滿足學校發展所造成的。在學校裡學生的業餘生活很單一,除了能去去圖書館、閱覽室,大部分還是選擇去網咖,學校周圍的一些娛樂場所也比較低檔,這些因素導致學生感覺業餘生活單調、乏味。

大學生校園調查報告2

在中國的大學裡,學生往往是隻學習專業知識,並沒有更多地與社會接觸。

而在國外,如美國,它們的學生同樣是採取休學分的制度,可是學校的政策放地更寬,學生可以在學習的同時,踏入社會,尋求工作。

那樣學生可以及時到了解自己的不足,瞭解現在社會上所需要的什麼樣的人才。對比之下,國外的大學生總體的競爭實力,就強於我國的大學生。

所以,我國大學生應該走出過去那種單一的成才道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成為綜合型複合人才,從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新世紀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國際國內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

在諸多因素、諸多矛盾交織發展的情況下,對人們產生較大沖擊影響的國內或國際性、地區性的事件會不斷髮生。這些可預見或難以預見的重大事件,無一不牽涉著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大多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國際主義教育素材。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

我國過去幾年的高等教育發展,其焦點是外延規模的擴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們的視神經,當外觀視覺上的吸引力降低時,所有問題的焦點,現在轉移到了內部。中國高等教育將從數量時期全面進入一個質量時期,將從注重外延發展到打造內涵實質。

育人的意義既廣大又深遠。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是高教改革的中心工作,而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前提和基礎。

因此,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教育出了問題,會在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中產生惡果。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制度的確發生了一些帶有全域性性的負面影響,我們的優秀人才,正在為他們的優秀付出代價;我們的社會,我們每個人,也將為此付出代價。解決教育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力量,需要每一個人都來關注。但近幾年的大學生表現出低素質.低能力……這種種的現象已使大學生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有所動搖。

那麼,大學四年,五年的生活到底給了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什麼?是知識?品質?能力?還是一無所得?

調查目的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是我們最先觸碰到時代的前沿;也是我們,心跳和著民族的脈搏;更是我們該去擔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大學生是社會的新鮮血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而學校是培養大學生的主要基地,所以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為了更好的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情況,我調查小組特作此調查!

調查問卷的分析

1、調查的物件及範圍

本次調查的物件為邯鄲市內四所大學的在校生,即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學院、邯鄲大學、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調查總計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46份(來自城鎮大學生:512人;來自農村的大學生:434人),回收率:94.6%。調查結果值得我們深思。

2、調查的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主要以調查問卷為主,實地訪問、網上調查為輔,對邯鄲市內四所高校(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大學、邯鄲學院、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等)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

3、調查的結果

在所調查的大學生裡,有的是一年級新生,也有的高年級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每人都有著各自的夢想,對未來的期待來到了大學!他們在沒上大學的時候,在高中甚至更早就設想著自己的大學是什麼樣的,大學的學活是怎樣的!但,他們一旦在大學裡生活上一個月、一年、幾年,他們有的人就會失望的說:“現在的大學生活和我當初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樣,簡直是天壤之別!”在我們所調查的人群中有90.5%的大學生說他們的現在的生活和高中時所期待的不一樣。有的抱怨說學校環境不好,有的抱怨說學校設施不全,有的抱怨說學校師資水平不夠等等,表現出一系列的不滿,卻他們很少考慮自身的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遇到問題或困難的話,很少去查閱資料,自己解決它們,更有甚者會置之不理。但還是有52.3%學生會向講師或同學們諮詢,來解決。大學應該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不能一遇到事就要尋求別人的幫助,應該學會獨立的生活、獨立的思考,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

大學的校園生活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各式各樣的活動,讓他們從中汲取著不同的營養,大學的生活已經很接近社會了,被人們稱為“小社會”。在這小社會裡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的發揮,展示自己的才華與能力。

同時,也可以鍛鍊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處理突發事物的能力等等。58%的學生都積極的參加學校裡的活動,都認為在活動中,不僅能鍛鍊自己的勇氣,還增加了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交際圈也擴大了!但有近21%的學生卻對於這些活動不予理會,認為這些都是些沒有意義的事,不如將這些時間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如上網、談物件等。

戀愛,在大學裡是很常見的事,這時的青年不再像兒童那樣滿足於血緣帶來的親近,而有意識地結交一些個人密友。大學生正處在這個發展迅速的關口,有許多煩惱不能也不願向長輩傾訴。

於是大多數人發現,如果沒有一個可互相吐露心聲的親密知己,日子將很難過。到了青年中、晚期,親密關係的需要進一步發展,此時的朋友已不僅僅是傾訴物件。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會,這些對青年的交友影響都很大。

進入大學校園,對大多數人來說意味著脫離以前的群體進入新環境。青年必須重新建立各種關係。煩惱、寂寞、通過交流完善自我等等多重目的使青年對親密關係的需求空前強烈。

親密關係發展的頂點就是愛情。除了父母,青年恐怕不會承認有比戀人更親密的人,而且戀人間的親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間關係所比不上的。

因此,對親密關係的追求把孤獨的大學生引向戀愛是極其自然的事。調查中有81.2%的學生認為戀愛在大學的校園生活裡佔有重要的地位,讓不少大學生走進戀愛的大河。

但也有部分人反映說,是“隨風”走的,看見別人搞物件,自己也想搞一個,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調查時發現,有近40%的學生會因為多彩的生活,而忘記自己父母的生日,還有21.25%人說他們也不知會不會忘記,可能吧!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他們為我們嘔心瀝血,操勞大半輩子,希望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前程,我們應懷以感恩的心來對待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們也時刻在想著他們。

不同於緊張的高中生活,大學的生活是十分寬鬆的、自由的,很多時間成了學生的課餘時間,他們對於這些時間,有不同利用方式。

16.39%的學生選擇去做家教或兼職,這樣不僅可以減小家庭的負擔,還可以增加自己的工作經驗和生活閱歷;34.32%的學生選擇上網(玩遊戲、聊天等),他們一旦閒下來,就覺得生活很空虛沒意思;還有20.15%的學生選擇學習,他們解釋說:“一切都是虛的,只有自己學到了真本事,那才是真的`!”當然還部分人會選擇做些其他的事情來打發這些課餘時間。

總之,不管怎麼利用這些時間,只要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過的充實,那麼你就做的就很成功。

專家建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在入學時開始,大學生從大一起就應該思考個人所學專業未來的發展,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能力,掌握這門知識,能到哪些行業和企業去,自己是否喜歡未來的這個職業,而不是簡單地根據教學安排和教材開始自己的大學學習和生活。

在所調查的人群中14.7%有明確的規劃,但有61.76%的人想過規劃,但都沒有做出來,還部分人根本就沒規劃過。

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對自己的發展規劃不明確,不能運用職業設計理論,規劃未來的工作與人生髮展方向,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就業的提前準備和準確定位,甚至影響對工作的適應性。

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應該自覺到去做,不應產生依賴的心理,什麼事都地別人幫忙,要學會自立!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工作經歷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動和行為。

職業生涯規劃分為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在對個人和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職業生涯規劃雖受社會發展的需求的制約,但更多的是受大學生個人自身素質影響,因為職業生涯規劃不是社會或學校強加個人身上的實施方案,而是當事人在內心動力的驅使下,結合社會職業的要求和社會發展利益,依據現實條件和機會所制定的個人化的實施方案。

但由於我國長期受“包分配”思想的影響,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手段落後,更談不上對大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設計。

隨著社會形式、生活方式、就業方式、利益主體等方面的多樣化,高校應建立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諮詢機構,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從多方面對大學生將來的職業規劃提供科學的指導。我相信如果中國每所都能這樣作的話,中國的大學生的未來會更加美好,中國的未來將不可限量,中華民族將會走的更遠!

大學生校園調查報告3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同時,伴隨著大眾媒介如網路資訊、報紙雜誌、廣播、影視電視節目等的發展與普及,媒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產生不可分割的聯絡,在一定程度上,媒介對人們的行為方式、思想觀念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特別是大學生——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正處於一種追求新鮮感的狀態,他們喜歡追求時尚,通過自身的個性展示來引領時尚。在本次調查中,75%左右的大學生認為自己上大學以後比以前更重視時尚了,他們的穿著打扮、生活方式也逐漸時尚化。

一、時尚現象面面觀

1、時尚消費

現在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已不再侷限於是否吃飽穿暖,而是更多的關注於“吃出品位,穿出個性。”他們玩轉流行音樂、熟知時尚雜誌和電影、流連於各大貼吧和論壇在時尚消費觀的引導下,部分大學生非名牌不穿,非品牌美食不吃,並熱衷於刷卡消費、提前消費。根據調查顯示,大學生在服裝上的消費支出已高於在學習用具上的消費,佔全部總支出的20%—30%。為了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保持良好的形象,高檔化妝品也逐漸出現在大學生生活圈子裡。日益更新的數碼產品也成為大學生的新寵,如電腦、手機、MP3、數碼攝像裝置等。在採訪中我們瞭解到,一位大三同學傅某,曾花費2300元購買了一臺iPod touch,在衣著選購上,他也更傾向於品牌專賣店。他對記者表示:“同學間的攀比雖然不明顯,但暗地裡還是會有所比較。”據《2004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額約為1萬元,這個數字已經高出同期全國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

此外,隨著銀行網上服務系統的完善,大學生也更喜歡“宅”在宿舍裡“淘寶”。“在網上買東西很方便,可選擇性比較大,而且會比實體店便宜。”“網購達人”趙同學對記者說。

2、時尚休閒

調查顯示,95%的大學生會在課餘時間選擇上網瀏覽資訊、休閒娛樂。各家網站是“術業有專攻”,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的網路平臺,如:QQ、大眾點評、豆瓣、天涯、蝦米網等,在龐大的“網民”群中,大學生佔到很大的比例。他們會在部落格中“晒”出自己的生活照、藝術照,或是發表一些自己的心情、隨感;在論壇上針對某一社會話題或流行新趨向進行熱烈的討論;或者組隊打遊戲、團購等。網路交流的興盛也孕育出很多網路詞彙,如:囧、給力、浮雲、神馬相較於電腦,大學生更依賴於用手機交流、上網,不少大學生擁有幾部手機,以便用來和不同的人聯絡。在校園裡,隨處可見揮動拇指傳送簡訊、瀏覽網頁、閱讀電子書的大學生,他們被人戲稱為“拇指一族”。

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有將近40%的大學生選擇通過外出旅遊來放鬆心情。他們通常不會選擇跟隨旅遊社出行,而是獨自或與同學、網上認識的“驢友”結伴而行。

3、時尚話題。

當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為了使自己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越來越多的同學選擇本科畢業後繼續讀研。經過記者的調查瞭解,淮陰師範學院圖書館自習室內幾乎天天座無虛席,部分考研的同學表示,讀研一方面是為了使自己在就業過程中握有更多的籌碼,另一方面當追求高學歷成為一種時尚時,他們選擇緊跟這一潮流。而相對於那些家庭條件較優越的同學而言,大學本科畢業後不選擇就業或考研,而是直接出國“鍍金”。儘管在現實生活中,“海龜”,“海帶”並不在少數,然而出國仍是永不落伍的時尚選擇。

在業餘生活中,隨著剩男剩女群體的擴大從而火起來的一批諸如《非誠勿擾》等相親節目、百合網、世紀佳緣等交友網站也成為大學生的時尚談資。

二、大學時尚文化分析

校園時尚文化本身就“營養失衡”,對處在多元時尚文化包圍之中的大學生而言無疑是一把“雙刃劍”。

大學校園時尚文化的積極作用:校園時尚文化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因學習、生活帶來的壓力與苦悶,也增強了校園生活的情調氛圍;時尚節目永遠吸引著大學生的眼球,大部分大學生都想成為下一個時尚達人,從而使他們能緊跟時代潮流,張揚個性,使大學校園呈現勃勃生機。

校園時尚文化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了內在的氣質。休閒閱讀時,他們能學到比以前更深一層次的知識,精神境界自然“更上一層樓”;參加各種興趣班,在充分利用空餘時間的同時,也提升了大學生的自我藝術修養。

校園時尚文化提高了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通過網路、手機等電子裝置,大學生能及時瞭解社會動態,聽聞社會心聲,能夠很快的適應社會的快節奏,實現人生價值。

大學校園時尚文化的消極影響:校園時尚文化使部分大學生價值取向趨於盲目的“流行化”,只顧追求外表的獨特與新奇,追求感官的新鮮與刺激,追求物質慾望上的滿足,而不注重內在素質的提高。過分的自我張揚,追求非主流,衣飾行為乖張荒誕,並非真正的時尚。

校園時尚文化使得傳統的大學精英文化受到強有力的挑戰,對流行時尚的盲從,使得部分大學生對校園時尚文化的關注點更多地集中在生活、娛樂層面。有人說,當代大學生正從思想先鋒轉化為時尚娛樂先鋒。校園時尚語言中“給力”等後現代語言解構,如“悲催”一詞的泛濫和“囧”的說法,表達了當代大學生在社會環境劇變下的一種“後現代”的敏感和自嘲。

時尚消費,表面上是張揚個性、追求新潮,實則演變成消解個性、盲從潮流的高消費、超前消費、非理性消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