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

來源:才華庫 2.75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落實《課程標準》,落實“生命教育、民族精神”兩個綱要,發揮本學科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以融合的方式制定教學目標,體現“兩綱”在國小階段應有之意。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整體把握教學內容:針對社會、學生實際困惑來拓展。

二、具體工作

(一) 、繼續抓好教研組常規工作

1、緊扣“改進計劃”開展教研活動。

這學期要從單單是“上課”環節的改進,追溯到“備課”“輔導”“評價”等基於教學環節的改進。讓課堂改進計劃不再流於形式,讓改進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實現從觀念到行動的轉變。

2、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

鼓勵教研組教師積極參加市、區、署級開展的各項培訓工作,並談一談自己的學習體會,使一人學習,大家受益,努力提高本教研組教師的教學水平。

3、繼續有條不紊的開展教研組工作。

周 次 內 容

地 點

第3周 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東三樓

第7周 集體備課學習資料 各年級辦公室

第15周 學習資料 東三樓

第17周 學習案例 各年級辦公室

第19周 學期工作總結 東三樓

(二)、積極推進教育資訊化

1.有效地使用資訊科技

繼續組織教師在進行新教材培訓的同時,上課時儘量做到能運用多媒體教學,使課上得更生動。

2、作好資料的積累

及時做好資料的積累,並把好的課件推薦到學校網站。

(三)、加強教學質量動態監控

1、通過週三聽課日,組織教師進行聽課,評課,並作反思。在此基礎上幫助教師尋找到教學上的薄弱環節,並對症下藥,逐步改進教學方法。

2、認真完成教學案例,及時總結教學中的得失,不斷進取,努力提高組內成員的教育教學水平。

(四)、積極開展教學科研活動

根據“巧妙運用暗示手段,實現有效課堂教學”這一課題,本學期我們將圍繞專題進行研究活動,並在此基礎上爭取有所特色。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繼續以二期課改的新理念為工作指導;以《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國小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的貫徹落實為工作重點,以區教研室的具體的教學為工作內容。我組思品與社會學科教研計劃特定如下:

二、具體工作:

1、定期、定內容、定目標,按照區的教研計劃搞好教研組活動。

2、重視教育教學目的的慣性特徵,隨時研究《品德與社會》學科在國小課程中自然銜接的關鍵之處,把握基礎教育的內在聯絡,避免課堂教學的形式停留在表面化的研討範圍上,將教育的每一個觀點滲透與年齡特點的具體存在有機的進行整合,有的放矢的親切自如的讓學生接納所學的全部內容,並在心靈深處真正受到震撼,讓其行為自然的規範到應該具有的層面上來。

3、抓新教材的理解與使用,以聚焦課堂教學保障課改的有效措施。

4、任課教師專課專用不出現挪作他用的現象。

5、任課教師備課要備學生,從關心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以品德教育為核心,要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備課、教學中“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的社會經歷,進行體驗式教學。認真學習所教教材和相關教材,仔細揣摸教材與學生間的切入點,及時總結適於兒童年齡特徵的教學方法.

6、學期每位任課教師要求完成規範教案1篇;認真上好隨堂課,以便進一步提高我校思品與社會課的課堂教學。

三、加強學科的課題研究: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以兒童的生活邏輯為依據開發的綜合性課程,存在大量的道德因素,蘊含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是國小階段兒童道德性發展的主要場域。本課程始終把兒童當作主角,創造性地運用課程標準“迴歸生活、關注兒童現實生活”的理念,從兒童的生活出發,以兒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現。從而,作為學科教師要從兒童的實際出發,開展從“問題——課題——課程”的學科的研究:

1、《加強國小生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研究》

2、《加強中國小生民族精神的培養》

3、《滲透生命教育意識(著重進行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等教育)》、

4、《新課程新理念的學習研究(如:合作學習的研究、探究性學習的研究、目標意識的研究、發展性評價)》

5、《增強和巨集揚民族精神的研究》

6、學科教學中加強兩綱教育的實施與做法的研究

7、學科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施與探索研究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3

一、 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工作繼續以新理念為指導,以課堂為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操作行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隨著品德與生活新課程的實施,對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我校一、二年級將全面使用品德與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級將使用品德與社會教材,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3.教學評價的靈活性

教學評價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發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評價方式方法。可以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目的,既要有學生的調查記錄、自我評價,又有家長、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寄語,可以說是建立學生個人的小小資料檔案冊。五至六年級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會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帶進思品、社會課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課堂教學的新路子。

(二)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不斷壯大骨幹教師隊伍

1.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應積極開展相應的校本培訓,對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特點等進行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增強對學科教學的研究,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師資的配備上努力實現相對集中、相對穩定、相對專業化,一、二年級都是年青教師負責執教,便於 青年教師的培養。學校要給青年教師多創設亮相、展示的機會,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國小思品、社會骨幹教師隊伍。

(三)規範和優化教研製度,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根據市局要求,今後應進一步規範教研組活動,除時間、數量上保證外,應注重活動質量和實效。積極創設教研氛圍,開展說課、研課、教課競賽等活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學習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 主要活動安排

二月份:

各任課教師按備課組制定各年級的教學計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年級組互相聽評課。

三月份:

上好優質課,進行教學評析,寫好教學反思

四月份:

1 觀看優質錄象課,進行評析。

2 三、四、五、六年級任課老師教學經驗交流。

五月份:

1 觀看優質錄象課,進行評析寫好反思。

2 做好期末複習工作。

六月份:

1 學期工作總結。

2 寫好教學回顧與反思。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教研工作繼續以新理念為指導,以課堂為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紮實開展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操作行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隨著品德與生活新課程的實施,對國小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用品德與社會新教材,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堂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絡,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3、教學評價的靈活性

教學評價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發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評價方式方法。可以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目的,既要有學生的調查記錄、自我評價,又有家長、教師和同學的評價寄語,可以說是建立學生個人的小小資料檔案冊。五至六年級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會教材,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將校本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帶進思品、社會課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課堂教學的新路子。

(二)規範和優化教研製度,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根據學校要求,今後應進一步規範教研組活動,除時間、數量上保證外,應注重活動質量和實效。積極創設教研氛圍,開展說課、研課、教學基本功競賽等活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學習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嚴格教學常規

加強教學常規的檢查工作,在品德學科的專課專用、改進備課形式、認真批改作業等方面加強監督與檢查。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要充分抓住機遇,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反思與總結,在新的學年裡,使我校國小品德教學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三、主要活動安排

九月份:

各任課教師按備課組制定各年級的教學計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年級組互相聽評課。

十月份:

上好常規三課,進行教學評析,寫好教學反思。

十一月份:

1、觀看優質錄象課,進行評析。

2、三、四、五、六年級任課老師教學經驗交流。

十二月份:

1、觀看優質錄象課,進行評析寫好反思。

2、做好期末複習工作。

元月份:

1、學期工作總結。

2、寫好教學回顧與反思。

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品德與社會教研組將繼續落實《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國小生命教育綱要》,把民族教育與生命教育和學科整合起來,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的實施,深化課程改革,加強課程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具體工作:

1、繼續採用集慧式備課形式,年級組內每位教師集中精力備教材中的幾篇課文,集聚智慧的火花,這也是基於任課教師多為兼課老師的緣故。學期末各年級組交一份教案。

2、積極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參加區教研室的各項教學活動,並認真作好記錄,回來後及時與同備課組的老師進行交流反饋,利用教研組活動的時間進行深入交流討論,共同探討成敗得失,以便及時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3、緊扣“課堂教學改進計劃”開展教研活動。這學期要從單單是“上課”環節的改進,追溯到“備課”“輔導”“評價”等基於教學環節的改進。讓課堂改進計劃不再流於形式,讓改進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實現從觀念到行動的轉變。每位任課老師要結合本學科課題撰寫一篇教學案例。

4、組織教師集體學習教育教學的相關理論,及時總結交流教學過程中研究、改革的新鮮經驗,學習市、區頒發的教學方面的有關規定,嚴格遵循教學規律及本學科的教學基本原則,努力實踐素質教育,以學生髮展為本,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質量觀。

5、組織教師寫好課後反思,反思課堂教學得失,讓教師用研究者的眼光,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身邊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審視、反思、分析、探索,並取得進步。

6、組織每位教師上網進行看課評課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