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員工作計劃範文

來源:才華庫 1.3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先做一份工作計劃,開個好頭吧。估計許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會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研員工作計劃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研員工作計劃範文

教研員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省、市《“十五”期間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規劃》及實施新課程的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縣國中教育教學實際,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出發點,以課程改革為切入點,以提高教學質量為落腳點,求本、務實、創造性地開展國中研訓工作。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適應素質教育的新型教師隊伍。

二、工作原則

1、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

在研訓工作中,我們既要以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又應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

2、堅持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原則。

開展各項研訓活動,既要講究工作的科學性、層次性,還應考慮工作的可行性,不能流於形式。

3、堅持創新性與實效性相結合的原則。

我們在工作中要不斷樹立新觀點,形成新思想,努力探索注重實效性,講求科學性的研訓工作新方法、新途徑。

4、堅持“研訓一體、管訓結合”的原則。

我們將在教研中發現問題,在培訓中解決問題,用嚴格的管理提高繼續教育工作的質量。

三、工作目標

1、為教師隊伍建設服務,做好校本培訓工作。努力建設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

2、為課程改革服務,開展教科研活動,做好秋季學期起始年級使用新教材的基礎建設工作。

3、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通過研究與探索,尋求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4、為質量監控檢測服務,做好質量監控檢測工作,讓質量監控與檢測服務於學生的發展,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

四、具體工作及措施

1、貫徹落實《校本培訓工作實施方案》,提高全員培訓工作質量。

“十五”繼續教育以校本培訓為主要形式,它是以教師任職校為基地,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開放式的教師在職培訓。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至今以其針對性、實效性和自主性等優勢逐漸成為繼續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本學期我們在總結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認真貫徹落實《校本培訓工作實施方案》。《方案》從指導思想、工作原則、主要內容、具體要求、監控評估等五個方面對校本培訓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目的就是為了加大對這一工作的導控監管力度,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逐漸形成教育行政部門、培訓機構、中國小校長、教師幾者互動的效應,把教師全員培訓落到實處。

2、加強骨幹教師隊伍管理,進行骨幹教師隊伍建設。

為提高骨幹教師隊伍質量,我們將在今後骨幹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對骨幹教師實施動態管理。根據“以評促訓”的原則,綜合考慮地區(平原與山區)與學科(語、數、英、政、史、地、生、體、音、美、勞技、理、化等)的平衡,將對原確定的縣級骨幹教師進行復評或適當的增刪調整。其具體內容詳見《方案》。

3、做好典型教師的培訓工作,創我縣中學教師名優品牌。

典型教師的質量和數量是一個地區教育發展程度的標誌之一。培養典型教師,既能使其很好地發揮骨幹教師以點帶面的輻射、示範作用,又有利於提高我縣教師的聲望。從本學期開始,我們將分步推進,分層實施,加大對典型教師的培訓力度,擬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各學科培養出2—4名在市、縣有影響的中、青年典型教師,並有計劃地構建典型教師梯隊,具體操作辦法是:

①聽課瞭解,發現典型。

②研討交流,扶植培養。

③課例彙報,跟蹤指導。

4、以新課改為契機,加強對常規教學工作的指導與管理。

⑴在教學質量方面,各學科要做好學科教學的調研工作,教研員在深入一線的基礎上提出既有利於課改,又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的對策。

⑵在教學管理方面,我們要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常規管理,與基層校一道,在探索中構建適應課改需要的教學管理模式,通過研討及學術交流等活動,促進新管理模式的構建。

⑶加強體育、藝術綜合實踐活動等學科的教學管理工作,通過體育、藝術綜合實踐等學科的教學,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良好的意志品格,擬結合市開展體育美學科的說課活動,促進學科教育工作的開展。

教研員工作計劃2

一、工作思路

思想政治(品德)學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引導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進一步反思課改、深化課改,提高思想政治(品德)課程的實效性;加強教學質量監控,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切實抓好教研組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提高教研對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工作重點與措施

1.加強學習,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引導中國小教師認真研究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規劃、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資源建設、教師學科能力建設的關係問題。

繼續引導教師研讀《課型範式與實施策略》,並進一步加強對政治學科課型的研究,在規範課型實施的基礎上豐富政治學科課型。

開展xx市國小品德學科基本功比賽、中學政治學科優質課評比、國小國中法治教育優質課和教學設計評比等活動,以評促教,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2.深化思想政治(品德)課程改革,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加強課程統整研究,探索提高思想政治(品德)教學實效性、提高德育有效性的措施和方法。加強品德(政治)課程與校本課程、研究性學習、公民教育專案、e學習、心理輔導課程、學校德育活動等方面的統整,進一步轉變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進一步體現本課程的生活性、主體性、實踐性和養成性,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

進一步加強公民教育專案研究,探索公民教育的本土化、特色化、校本化發展,加強對公民教育的過程性管理,加大公民教育推進力度。

加強研究課活動指導,提高研究課的引領作用和評價導向。組織好“精品課”錄製,積極參加xx省“名師大課堂”網路教學直播活動。加強學科資源庫建設。

3.加強教育科研研究,提高教學效益

研究學科教學關鍵性問題,以深度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引導各校政治學科教研組積極申報、參與市級、校級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研究,加強教育教學研究,促進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

鼓勵老師積極撰寫反應課改的教學反思、教學論文,組織優秀教學論文評選。

4.切實抓好畢業班工作,提升教學質量

切實抓好20xx年大學聯考、會考的研究工作,召開高三和九年級教學研討會,著重探討複習教學的特點和方法,交流教學計劃,探索處理教學要求與教材的關係,主幹知識和基本能力培養的關係,專題教學與知識系統整合的關係。

組織好本學期的模擬考試和考後分析分析,積極做好大學聯考、會考資訊的收集、整理、傳遞工作。

三、關於國小教學工作

1.通過拍攝精品課、開設各級各類研究課,積累典型案例,不斷豐富優質課程資源。建立區級、校級品德學科資源庫。

2.開展新教材培訓工作和骨幹教師輪訓工作,爭取在大多學校培養1—2位學科骨幹教師,培養一支穩定的骨幹教師隊伍。

3.組織品德學科跨市聯合教研活動、區域展示活動,搭建地區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平臺。

4.加強課程整合,將國小品德課程與綜合實踐課程、公民教育專項活動相整合,培養合格小公民。

5.在省五四杯論文評選的基礎上,組織市年會論文評選活動。

6.組織好國小品德學科基本功大賽、長三角法治教育優質課展評研討活動、長三角法治教育課程資源評選與建設活動。

四、關於國中教學工作

1.組織國中教師開研究課,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發揮思品課的.育人功能。

2.開展《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工作。

3.組織九年級教師認真研究xx市20xx年會考思想品德學科考試說明與要求,明確會考思想品德學科試題改革的方向,充分發揮會考對教學的導向作用。

4.加強課題研究和論文撰寫指導工作。

5.指導各教研組開展學科關鍵問題研究,並有階段性研究成果。

6.組織好國中思想品德學科優質課評比活動、長三角法治教育優質課展評研討活動、長三角法治教育課程資源評選與建設活動。

五、關於高中教學工作

1.引導高二年級教師研究2017年xx省學業水平(必修)測試的試題研究和複習策略研討。

2.組織高三教師研究2017年xx省政治學科大學聯考說明,關注考試說明發生的變化。召開xx市高三政治教學專題複習研討會,組織高三教師交流、研討本年度重大時政專題和複習教學策略。

3.組織蘇錫常鎮模擬考試政治學科閱卷及評價工作,分析、總結前一階段學生複習情況,研究下一階段複習教學策略。

4.對國內外重大時事進行歸類整理,結合教材,形成熱點問題的解題思路。

5.組織高一、高二教師開公開課,探討高一、高二教學與高三教學的聯絡,從整體上規劃高中三年的教學工作。

附:具體日程安排

二月份

1.教研組長會議;

2.九年級教師會議;

3.組織高二年級教師研究學業水平測試。

4.《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

三月份

1.中心組成員會議;

2.九年級複習研討會;

3.完成高三一模考試閱卷及分析評價工作。

4.國小品德學科基本功比賽。

5.市區國中思想品德學科優質課評比。

6.南京——xx國小品德學科聯合教研活動。

四月份:

1.區域教學展示活動;

2.省級課題組活動;

3.xx市公民教育培訓;

4.市區高中優質課評比;

5.召開xx市高三政治教學專題複習研討會,高三政治公開課、學習《考試說明》、研討熱點專題。

6.大市國中思想品德學科優質課評比。

7.國小品德與民族團結教育觀摩研討活動。

五月份:

1.市級研究課;

2.學術沙龍活動;

3.完成高三二模考試閱卷及分析評價工作;

4.大市高中優質課評比。

5.國小品德基本功比賽培訓。

6.國小國中《道德與法治》學科長三角法治教育優質課展評研討活動。

7.期末試卷命制。

六月份:

1.精品課拍攝。

2.會考試卷命制。

3.國小國中《道德與法治》學科長三角法治教育課程資源評選與建設。

4.國小品德基本功比賽培訓。

5.國小品德年會論文評比活動。

七月份:

1.期末教學質量監測及分析評價。

2.本學期工作總結。

3.下學期工作計劃。

4.xx市公民教育評比活動;

5.國小品德學科大市級基本功比賽。

教研員工作計劃3

開展教育科研是黨和國家的既定方針和政策,也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條件,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也是學習化社會對教師提出的專業化要求。本學期我校教研工作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標,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精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以及上級教研機構工作精神,強化教研管理,加大教改力度,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關鍵,為此,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校教師要做到以下五方面的轉變:

〈1〉從以教師為本轉向以學生為本;

〈2〉以“師道尊嚴”轉變為朋友與夥伴關係;

〈3〉以“為教而教”轉變為“教是為了達到不教”;

〈4〉由為學生升學負責轉變為對學生的一生負責;

〈5〉從擁有知識轉向知識水平與道德情感的完美統一。

二、加強教研管理,健全教研機制。

1、教研組工作常規,充分發揮語文、數學、思品三大教研組的職能作用,堅持經常化開展活動,做到活動有計劃、有組織、有記錄、有效果、有總結。

2、制定教師教研工作細則,建立教研工作檔案,對教師教研教改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建立競爭機制,將教師教研成果與浮動工資掛鉤,設立教研專項獎,對成績突出者予以表彰獎勵。

3,加強監督檢查。學校要定期、不定期調閱教案、學生各科作業,檢查教學進度。堅持聽課制度化。校長、教導主任經常要深入課堂,採取隨堂聽,跟蹤聽,連續聽等不同方法,每期聽課不得少於20節,不斷了結課堂教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補救。

三、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廣大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身為教師“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老師”:

(1)每個教師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業務進修計劃,自覺開展業務學習,每期記有學習筆記不得少於5000字;

(2)訂閱足量的教學刊物、雜誌,學理論,鑽研業務;

(3)學校定期召開業務學習會議,組織教師深入學習各種教育法規、新教材教法,瞭解教研動態;

(4)繼續抓好教師崗位練兵,要求教師做到六個能(能寫一手漂亮字,能說一句漂亮的普通話,能撰寫教育教學論文,能上好公開觀摩課,能輔導興趣小組活動,能操作計算機)

四、抓教法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隨著新課程的推廣使用,其培養目標和教學觀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了適應新的教學形式,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教學工作:

(1)紮實備課。備課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世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備好一節課要做到“五備”,(備大綱,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具)。各教研組要認真執行教案審批制度.堅決杜絕出現教案審批拖欠,內容過簡,無實用型等弊端。要求超周備課,超周審批。教導處定期查閱,嚴格把關。

(2)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本期課堂教學要認證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改變過去課堂教學強調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敢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個體生活的主體和社會活動的主體。給學生全面、豐富的發展留有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要有利於學生自立、多樣、持續,有創造性地發展。

(3)作業佈置合理化。按新課程標準,各學科要開足課時,合理設定作業型別,嚴格控制作業量,不設定機械重複作業。

五、突出重點,確定教研課題

本期重點推廣“探究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教研員要確定好教改課題,寫出實驗計劃,拿出一堂教改示範課,年終寫出實驗總結。各科任教師要確定好教改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學研究,學期末要求每人寫出一份高質量的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

六、紮實開展教法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1)本期要求教研組內觀摩課不得少於五節,全校性觀摩課不少於八節,提倡教師之間互相聽課,取長補短,共同促進。凡是承擔觀摩課的教師要深鑽教材,紮實備課,熟練應用現代化教學媒體。教學方案經教研組審批合格後方可上課,同時要組織教師集體評課,評課力求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堅決避免優點講的多,缺點講的少,敷衍了事的做法。科任教師要認真聽取評課意見,努力克服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2)教委安排的觀摩活動,有關科任教時要按時參加,認真聽課,虛心學習,做好聽課筆記,學習兄弟學校的先進經驗。

(3)會考過後,教導處組織召開一次教法研討會,各科任教師要提前準備好經驗材料,積極參與教法交流。

(4)在教師中開展評選“優質課”“學科帶頭人”“優秀論文”等活動,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

七、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服務教學。

(1)定期開放圖書室和儀器室,為教師提供教學資料和教學儀器。

(2)課堂教學力爭“三機一幕”進課堂。語數課除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具,還要根據實際自制教具。音體美德等課程要充分利用義教工程提供的各種儀器,服務教學,學校要把教具利用情況作為考核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確保教具進入課堂。

(3)利用遠端教育接收裝置,向教師提供教育科研資訊,組織觀看示範課教學以及說課和評課,使廣大教師瞭解教研資訊,改進課堂教學。

新的學期,面臨新的困難和新的任務,全體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高度的責任感,與時俱進,共同開創我校教研教改工作的新局面。

教研員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認真領會社會發展局、教育科的工作要點,貫徹服從市教研室的工作安排,認真學習和踐行新課程的理論和方法,正確運用課程標準,用課程標準指導教師上課,以全市課程改革為切入點,以提高有效教學為落腳點,用科學的發展觀、質量觀引領本學科的研訓工作使本學科的教師,逐步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新型教師隊伍,培養出一批德才兼備的骨幹教師隊伍。

二、主要工作

1、自覺加強自身政治、業務素質和學科引領水平,提升自己的素質。

2、堅持理論研究與課堂實踐相結合,切實加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

3、有計劃、有選擇的對基層學校的本學科,進行全面聽課,踏實的做好常規工作。

4、以淨月開發區為展示平臺,以教研科研中心為支撐,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

5、進一步加強研訓指導工作,形成結構合理的學科教師梯隊,注重培養年輕的骨幹教師,鼓勵其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並在實踐中加以指導。

6﹑積極組織基層學校本學科教師參與教研科研活動,鼓勵教師進行創新教學,進行校本研究,編寫本學科的校本教材;在科研方面指導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水平,增強科研意識,激發科研熱情。

7﹑認真嚴謹做好各階段的考務工作。

三、主要措施

1﹑理論業務學習

我覺得學習應該是教師全面發展的主要渠道,我在本學期要進一步學習和理解前沿的教育理論,新課程的理念,深化學習學科課程標準,瞭解本學科的教研科研動態,為迎接會考收集最前沿的資訊題,積極為本學科的會考服務。本學期我準備積極參加中心組織的政治、業務學習,在工作中學習,在研究中提高,讀一本好的教育專著(《有效教學方法》,(美、鮑裡奇著,易東平譯,江蘇教育出版社XX年版或《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美)內爾·諾丁斯著,於天龍譯,教育科學出版社XX年版)開展各種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學習研究活動,並寫一本研訓體會筆記;一本自學筆記,認真鑽研教材,深入基層,研究學科教學模式,形成課例。

2﹑常規工作

(1)組織本學科教師參加市教研室安排的思品學科期初備課。

(2)認真寫好提高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指導意見並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研究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各種因素和各個環節,在引導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注重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以提高教。學效率根據到基層學校聽課情況和基層學校教學質量做出比較全面的評價,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跟蹤,最後再拿出合理的指導意見

(3)本學期力爭在中心在規定的聽課節數的基礎上,在多聽5節,並把每一次聽課當作自己學習提高的好機會做到聽課必評課,組織教師研討、交流,給基層學校留下指導意見根據部分基層學校的要求,採取到校就進教室聽課形式來加強課堂教學。

3﹑考務工作

(1)完成期中、期末測試自己應承擔的任務。

(2)完成模擬考試自己承擔的任務,作為會考的實戰練習。

4、教科研活動

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各種教研活動

(1)根據中心工作計劃的安排,積極組織教師上好各種公開課,組織開展骨幹教師上教學示範課,教研員評析課例的形式,為各校教研聯動搭建平臺,努力促進全區教學的均衡發展(2)召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研討會,上2—3節示範課進行研討,拿出成果。

(2)積極組織本學科教師到市內先進學校進行聽課學習,汲取先進經驗,取長補短為我所用,積極參加區內教研活動,參加區外教學開放活動。

(3)在基層學校建立"學習型"教研組,充分發揮教研組合作研究的優勢,紮實開展集體備課教研活動並定期召開相應的教研會。

(4)充分發揮名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骨幹教師培養,努力使每個基層學校都有本學科的把關教師,逐步形成合理的骨幹教師梯隊,提高教師科研意識指導教師進行課題研究。

(5)繼續進行袁紹平老師立項的《思想品德學科主體性教學模式》的研究,並結合國家十.二五課題的立項,把此課題滾動為市級或省級課題,結合區研究年指導本學科教師進行小課題校本科研研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