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歷史文化導遊詞

來源:才華庫 2.78W

作為一名樂於助人的導遊,編寫導遊詞是必不可少的,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那麼一遍條理清晰的導遊詞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天津歷史文化導遊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天津歷史文化導遊詞

天津歷史文化導遊詞1

作為一個天津人,不能親臨天津的古文化街,真是一件憾事。我一直嚮往,但一直沒有機會。國慶長假,在那裡終於留下了我的足跡。

進入街道,兩旁都是古色古香的文化小店,有中外聞名的"泥人張"、特色小吃"耳朵眼炸糕",還有各種文化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泥人張三個金色大字,赫然入目。我急切的跨進店鋪。

天津泥人張創始人名叫張明山,他從小愛好捏泥人,練就一身絕技,18歲便得"泥人張"稱號。1920年,張明山的作品《編織女工》獲得了國際大獎,名揚千萬。後經子孫張玉亭、張景福、張景祜、張銘、張宇五代人的傳承,成為中國泥塑藝術的代表。

1949年,人民政府對泥人張採取了保護、扶持、發展的政策,把泥人張的傳人們都安排到文藝創作、教學部門工作,更使泥人張發揚光大!泥人張的藝術創作主要取材於民間故事,或直接採用經典文學名著。

我最喜歡泥人張作品《西遊記》中的人物,唐僧師徒四人的泥塑作品。孫悟空鬼靈精怪、豬八戒憨厚可愛、沙和尚不辭辛苦、唐三藏樸素善良,泥人張把他們打扮得好像真的一樣,活靈活現。我在看到"泥人張"店鋪內的簡介,和那些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時,不由對泥人張藝術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次古文化街一遊,不僅欣賞了泥人張的高超技藝,還了解到了悠久的文化,我依依不捨的踏上了歸途。回頭望去這古文化街依偎在海河的懷抱,真是美麗極了!

天津歷史文化導遊詞2

不知為什麼,每逢樓閣城闕我總會怦然心動,大至巨集偉的建築小至一本古書乃至斷壁殘垣,反沾有"古氣",我內心的.親切便油然而生。也許,這就是喜愛古典文學的我從國五千年文化裡汲取的一種格調吧!

這種格調未在我靈魂深處紮根之前,我是這樣想的:哎,天津,有什麼好玩的。論現代化不如北京、上海,論自然風光更是不及雲貴蘇杭地區;就是市裡有點好吃的,其他的還有什麼呀!後來,我漸漸打消了這個念頭,慢慢知道天津是一個了不起的城市。直至今天,遊罷古文化街,我才真正感受到,原來天津人的生活是如此閒適、從容!

古文化街中見得最多的當數享譽中華的剪紙工藝,人們大多以最普遍而又有象徵意義的圖案作為材料,例如"囍、福、財神、京劇臉譜;肥豬拱門、鯉魚跳龍門"等。遠遠一看,一片紅豔豔,越近越能感受剪紙工藝的細緻入微。使自己不覺浸於節氣之中。這傳統的瑰寶所傳達的內涵與本質深深感染著每一位經商者,他們願為這工藝而宣傳而欣賞而自豪。我想:這就是天津人的文化與生活吧!

不覺,你會聽見一席巨大的蜂鳴聲鳴音,隨著嗡嗡聲傳來的方向望去,呵,原來是賣空竹的老大爺在悠閒的抖空竹呢!空竹在他們手裡顯得如此聽話,時而飛得老高,時而在線上滾動,時而又是金雞上架、鷂子翻身、鯉魚擺尾……很是有趣。沒有商家買家為錢財貴賤的爭論,他們只是在街頭巷尾玩著花樣,唯有和氣的經商時才停下來。我想:這也是天津人的文化與生活吧。

至於街頭設檔,製作糖畫的師傅,在光潔的大理石板上抖、提、頓、放、收,時快時慢,時高時低,隨著縷縷糖絲飄下,諸如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神話人物等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你的眼前。看他們完成後自得的表情,我想:這還是天津人的文化與生活呀!

還有伴隨人們的木版年畫、泥人張……均是天津人的文化與生活呀!

文化的格調讓我親近傳統,這傳統又讓我感受這屬於天津人那悠閒,自在,不拘束,終生以藝術為友的傳統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