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巫峽導遊詞

來源:才華庫 2.38W

剛才我們感受到的是瞿塘峽的雄偉壯觀,接下來,繼續帶大家領略的是長江三峽第二峽——巫峽的神奇與秀麗。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三峽巫峽導遊詞,歡迎參考!

三峽巫峽導遊詞

三峽巫峽導遊詞一

峽中兩岸青山連綿,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麗,宛如一條天然畫廊。峽兩岸為巫山十二峰。江北由西向東依次為登龍、聖泉、朝雲、神女、鬆巒、集仙六峰。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見到的,依次為飛鳳、翠屏、聚鶴三峰,其餘淨壇、起雲、上升三峰並不臨江。如欲遊覽,須從飛鳳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蘭廠登岸,才可領略三山的雄姿。因此陸游在三峽歌說: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唐代詩人讚美巫山十二峰的詩句,有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煙。巫山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富魅力。她聳立江邊,峰頂可見雲霧繚繞。細雨濛濛,沾衣欲溼,拂而覺爽。雲雨中的青峰絕壁,宛若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國畫。

巫峽區內有不少古址,遊人容易見到的,是集仙峰下的孔明碑。此峰形似群仙相聚,上分兩叉,很像剪刀插天,故又名剪刀峰。峰下有一長方形白色巖壁,凹進去略成碑形,上刻有重巖疊障巫峽,名峰聳秀、巫山十二峰三排蒼勁大字。相傳重巖疊障巫峽六字為諸葛亮所書,故人稱孔明碑,為巫峽中著名的古蹟。據說碑上原來還有小字碑文,內容為《隆中對》中諸葛亮主張聯吳伐魏的一段辭句。此碑歷來為遊客思古懷歸之著名景點

三峽巫峽導遊詞二

剛才我們感受到的.是瞿塘峽的雄偉壯觀,接下來,繼續帶大家領略的是長江三峽第二峽——巫峽的神奇與秀麗。

巫峽以巫山得名,它西起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到巴東縣的官渡口,全長44公里。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峽內景點眾多,有三臺、八景、十二峰以及孔明碑等景點,但最著名的還要數巫山十二峰了。在江的北岸有六峰,它們由西向東依次是登龍、聖泉、朝雲、神女、鬆巒、集仙六峰。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看見的只有飛鳳、翠屏、聚鶴三峰,而其餘的淨壇、起雲、上升三峰並不臨江。所以陸游在三峽歌中說:“巫山十二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就是朝雲峰。它海拔1324米,每當日出時分,峰頂就會雲海翻騰。說到這裡請大家注意周圍的景觀,它除了山、水之外,我們還能看到什麼?有霧,對了有霧。有雨,對了還有雨。霧和雨纏繞在一起就形成了是雲非雲、是雨非雨的奇妙景觀——巫山雲雨。唐代詩人元稹曾賦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可見巫山雲雨乃是天下雲雨之冠。大家知道雲雨是怎麼形成的嗎?那是因為巫山地處巫峽口,這裡山連山、峰疊峰、氣候垂直分佈十分明顯。長江上豐富的水汽蒸發上升後,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雲霧形狀。

同學們再往前看,雲霧中是否有一突兀的石柱,它形似一個矯健的少女。這就是豔壓群芳的神女峰。石柱高約6.4米,海拔1112米。巫峽是三峽神話傳說的搖籃,其中關於神女峰的傳說最為動人。傳說西王母的小女兒瑤姬騰雲路過巫峽時,看見一群孽龍在此毆鬥,騷擾百姓,於是她就停了下來,擊斃孽龍,為民除害。而後又派人幫助大禹鑿開三峽、疏通河道、治理了水患,自己也留在人間為過往的行船導航,最終化為了神女峰。故事講到這裡,同學們!神女這種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努力學習,發揚光大嗎?

下面請大家休息一下,之後我會帶領大家領略其餘各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