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班主任家長會發言稿範文

來源:才華庫 3.29W

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好!

國小三年級班主任家長會發言稿範文

首先,對各位家長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這次家長會表示深深地感謝!召開這次家長會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絡,相互交流一下學生在校及在家的情況,以便老師能夠及時調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促使家長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教育管理中來。總之一句話,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這是我們教育的一個根本出發點。我希望也相信,從這個出發點出發,我們的家長會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取得成功!

我們班現有學生58人,男、女生差不多一樣多,我們通過自薦和同學推薦的方式,確立了第一的班幹部,他們以身作則,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共同營造出良好的班風,在班級各項常規中,班幹部、小隊長的作用舉輕重的。這跟我們班同學的努力和在座的家長的支援都是分不開的,請允許我再一次向支援我們學校工作的家長表示感謝,我也真誠地為學生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而驕傲,但他們畢竟是孩子,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自我約束能力不強,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我也開誠佈公地和各位家長提出來,希望能夠在以後的工作中得到改善。

一 紀律方面:

1) 課堂上,有同學上課走神,動動這,動動那,一些不好的習慣延續下來;還有個別學生課堂上容易發呆,這些情況我在班裡已進行了教育,同時也請家長配合,不定期檢查孩子的書包,如有小玩具、零食之類的東西不許帶進學校。

二 行為習慣方面

1 不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男同學,自己的抽屜亂糟糟,不愛清理,

2 家長要關注,孩子舉止的文明,優雅(對女生、男生有意識的教育,男孩子要大氣、穩重,不要斤斤計較;女孩子要注意的自身儀表、姿態、行為文雅、大方)

三 學習方面

1 上課時,有個別學生經常開小差,聽了一會就走神,或者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手,喜歡找別人講話,動手惹別人。

2 家庭作業質量不高,在學校有老師管著,作業就一筆一畫寫,回到家貪玩,做作業就馬馬乎乎,有的甚至不做家庭作業,或者第二天來學校寫。而大部分的同學書寫速度太慢,有的在聽寫中竟來不及哭了,所以在家進行書面作業時,家長要多督促他加快速度,及時完成。

根據以上情況,我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畢竟家長是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使孩子得到進步,現我提出幾點建議:

一 關注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好習慣,將受益一生,而習慣的培養,則要從小做起。 一些家長最擔心的是孩子的成績是否優秀,對習慣不夠重視,但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適應國小學習生活的第一步,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用,作為父母要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1。專心致志。

國小生自制能力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家長應嚴格要求並經常提醒孩子在上課時,一定要用心聽講,聚精會神,不要作小動作,更不要說話影響別人聽課。回到家時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讓孩子養成放學及時做作業,按規定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再做其它事情的好習慣,並定期檢查學生的書包是否有帶玩具上學的情況。 這裡我想強調一點:有條件的話,家長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房間,或是一個角落,擺上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就像學校一樣,讓他在這裡看書,寫字,久而久之,就規範了他的學習行為。

2 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

要求學生自己清理好自己的房間,每天睡覺前整理好自己的書包,將書本作業學習用品備好,養成有不丟三落四的好習慣。半個月以來,忘帶書的,忘帶作業的,還有忘帶飯盒的人很多。究其原因,就是不會整理自己的東西。

3 。認真細緻。

學生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去完成,而且不能草率馬虎。這就要求內容正確,書寫工整,按時完成等方面。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正確率與責任感,就應要求學生養成檢查的習慣。

4 。養成看書讀報的習慣。

現在考試,題目比較活,考察的是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和知識含量,書本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擴大閱讀量,家長需要為孩子購買、訂閱適合的的圖書報刊,創設一個閱讀環境,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但書最好不要訂得過多,書要少而精。為防止“走馬觀花”,家長可以與孩子們一起閱讀,共同討論書中的問題,有能力的要指導孩子做讀書筆記。

二 做家庭作業是孩子應盡的責任。

家長必須督促孩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不能只是問一問。在指導孩子完成作業時一定要讓其養成良好的習慣,如認真讀題習慣、仔細檢查習慣、認真書寫習慣等。每次做完作業,家長都要從頭到尾看一遍,看字寫得如何就可以了,對錯老師批,如果有背誦就聽一遍。預習課文的話就一定要讓他在一定的時間裡充分閱讀。之後,再允許孩子幹其他的事情。

三 給孩子適當的壓力

切記要一步一步地來,切不可因火氣大,而給以過高的要求,尤其是我們三年級。我覺得從我們家長角度來說,家長要定位你的期望,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當然也不能要求過低,任其發展。我們覺得應該考慮孩子目前的年齡及接受能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作為家長主要的工作應該是給孩子一些教育、鼓勵和提醒。考試過後,有些孩子因考砸了,生怕被你責備,所以不敢在你面前說實話,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該大發脾氣,應該耐心細緻地給他做工作,幫他分析和指出存在的缺點和錯誤,更多地給他鼓勵和自信,這才是家長和老師們都應該做好的事。

四、 控制學生的零花錢

家長給學生錢是怕學生餓著,但是學生拿著錢往往是買零食,吃零食的壞處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零食吃得多了,正餐就吃不好,正餐吃不好,會嚴重抑制孩子的健康發育。十歲左右的孩子正是生長髮育的大好時期。而一旦錯過這個關鍵性的年代,到成年再補這補那,已是亡羊補牢,後悔已晚了。所以不要因為年級的高起來,就給他們過多的零錢。

五 要及時瞭解孩子放學後的去向

因為一部分學生是自已回家的,可有沒有直接回家呢?是否在這時約伴去了哪玩了呢?同時,家長要告訴學生來校上學和放學路上過馬路時注意安全,更不許孩子騎車上街或上學。

六 多與老師交流。

我希望每一個家長朋友能和您孩子的老師成為朋友,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這是非常有利於你孩子的成長的。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不當之處請各位家長多多指正。對你們的到來,再次感謝。

最後,祝各位家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再次感謝你們的支援。願我們班向著各位家長希望的方向發展,願我們的學生蓬勃向上,全面發展,願我們的學生都能健康成長,成為棟樑之材。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好!感謝各位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援,能從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參加今天的家長會,說明大家對自己的孩子都十分關心。是啊,哪一位家長不望子成龍?哪一位家長不望女成鳳?哪一位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呢?既然家長、老師、學校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教育好孩子,讓我們攜起手來,同心協力把你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教育好。

很多家長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託在老師的身上,認為孩子只聽老師的不聽自己的。但我不完全贊同這個看法。誠然,一個人的成長和知識的積累最主要靠的是老師,但他更不能離開家庭,父母也是孩子最早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作用。經驗告訴我們,優秀孩子和優秀的人才背後,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衝突和矛盾的因素。為此,我們的學校教育呼喚家長更多的支援和參與。那麼面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作為教師和家長該怎樣做呢?

一、給孩子自我鍛鍊的機會。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天,年邁的漁王問年邁的漁夫:“老弟啊,想想過去的幾十年裡,我每次打到的魚總要比你多出許多,怎麼現在,我兒子的捕魚技術會差你兒子一大截了?”漁夫問:“那你是怎樣教兒子的呢?”漁王說:“為了讓他少走彎路,我從小就把他帶在身邊。每次出海,我都會告訴他,到哪裡去尋找魚群,就是每次撒網前,我也總要向他指點一二……我可是毫無保留地傳授了一切呀!”漁夫笑了:“喏,問題就出在這裡。” 是啊!問題就在於沒有給孩子自己鍛鍊的機會,如果我們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安排好了,小孩自己怎麼能長大了。

二、要用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上學期期末考試後,一位學生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她不斷訴說孩子的種種缺點:學習不認真,沒有耐心,太粗心,做題很馬虎,成績總是上不去,不肯聽父母的話……總之,在她的眼裡,孩子一無是處。

正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沒有倒滿的水,我們不能總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為孩子一兩次考試成績上不去就全盤否定孩子。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受到表揚,尤其是孩子。事實上,我們要對有缺點的孩子多一些寬容與賞識,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幫助孩子分析落後的原因,提出應對的策略,你一定會發現“那隻杯子裡的水越來越多”。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從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愛孩子,才具備同孩子的溝通的良好心理基礎。

三、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呢?

有的父母見到孩子學習鬆懈,成績一時不夠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時常抱怨、斥責,甚至對孩子進行懲罰。這樣做是十分錯誤的。殊不知,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有一個過程的。家長應當從哪裡入手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呢?

第一、抓作業。要規定孩子放學後必須做完作業,必須檢查。口頭作業、複習、預習作業也不容草率。我很理解家長們繁忙的工作,但是你忙的希望是什麼,還不是你們的孩子嘛,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怎麼就不好好學習呢,爸爸媽媽天天這麼辛苦勞累的上班掙錢,為的是什麼,還不都是為了你嘛,你怎麼就不體諒你的爸爸媽媽呢?”那請問各位家長,當你在這樣教育孩子的時候,你又是否想到除了賺錢供她上學,給他吃好的,穿好的,你又對他進行了哪些思想教育呢,你真正細心的瞭解過你的孩子嗎?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你明白嗎?教育孩子不僅指的是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諸位就是家庭裡的老師,你的孩子在寫家庭作業的時候,你認認真真的輔導過他嗎?你知道你的孩子當天學的什麼嗎?甚至你知道孩子今天的作業是什麼嗎?

第二、抓態度。要求學習專心、細心,勇於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書寫要工整、清潔、準確,不能虎頭蛇尾或龍習鳳舞。

第三、抓技能。如想問題、做作業時,要求準確迅速,如果看到孩子在一個問題上浪費很長時間時,就要注意了,要麼是孩子走神了,要麼是孩子的思維在原地畫圈了。在質中求快,就是說質量與時間的比例;語言表達務求清楚、生動、手工操作、口頭背誦務求熟練。

第四、抓關愛。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平時父母經常買些禮物送給孩子,每天給孩子做好吃的,可是經過我的瞭解,卻發現他們除了禮物之外,其實更需要父母的愛。所以,請把你的時間留一點給孩子:花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時間的長短並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時間坐下來,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在旁邊看一看你的孩子是如何做作業的。和孩子一起看書、看電視。陪孩子看一些有益於他們身心健康的書和電視節目,並互相交流觀後感,培養孩子的鑑賞能力。而非將就孩子,每天回家的任務就是看少兒節目,想想你孩子現在的年齡還是很小嗎?加強對孩子的課外時間管理。在星期六或星期天的休息時間,也要對孩子的活動有一個全面的瞭解。現在有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一到週末,學生的作業質量就特別的差。甚至有很多的孩子作業本根本就沒動過。一個星期辛辛苦苦養成一點好的習慣,一下子全放湯了。可以看出星期天,孩子在家缺少管理,把學習放到了一邊去了。對孩子多鼓勵,少批評。多和老師聯絡。因為老師工作很煩瑣,不一定每一天都能和每個家長聯絡。這需要各位能主動通過電話或親自來校與老師聯絡,瞭解孩子的情況。

四、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讀促寫,提高孩子寫作水平。

那如何提高寫作的水平呢?寫作可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最重要的還是要多閱讀。廣泛閱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條件。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多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首,不會作詩會吟。”魯迅先生也提倡多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多閱讀,我們強調既要多讀,又要選擇地讀,更要讀進去,理解所讀文章的結構技藝,語言特點,從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變化多一些。

那怎麼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首先要確定讀書書目,我們本學期的必讀書是《愛的教育》和《西遊記》,然後定一個專門的讀書時間,不要對你的孩子說太忙,你都不能堅持,你的孩子怎麼能堅持呢?你可以讀書給小孩聽,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再說自己的讀書心得或寫下下來。讀給他們聽的同時,你自己也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也讓你和小孩待在一起的時間很有價值。從小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無疑會讓孩子受益終生。家長帶頭很重要,有事沒事手裡都拿本書看看,潛移默化,對孩子有用,要堅持長期的才有效。“書香門第”可不是說出來的。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是我們的理想。我願意從一點一滴做起,請您和我們一樣:相信孩子,永遠不要對孩子失望,決不吝嗇父母的表揚和鼓勵。請牢記一句話: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謝謝大家。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祝賀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年級的國小生,同時,也祝賀我們各位家長也升級了,成為一年級學生的家長。我是一年級班主任兼語文教師,今天坐在這裡和大家交流,雖然談不上有什麼豐富的經驗,但是也有不少心得在這裡要和大家交流。今天我要講的內容是重視家庭教育,扮演好家長角色。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日益受到家長朋友的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也越來越被家長們認識。

美國人常用兩個家族為例,來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兩個家族都是維持了八代以上的大家族。第一個家族的祖先是著名哲學家愛德華,他不僅自己德高望重,深受人們敬仰,也相繼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子孫。在他八代子孫中,有13位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20多位議員,1位副總統。而第二個家族的'祖先是臭名昭著的酒鬼和賭徒,名叫珠克,他自己是一個萬人不齒的惡棍,在他的“薰陶”下,八代子孫中“湧現”出了300多名乞丐,7個殺人犯,60多個強盜。

由此可見家庭的教育、影響和薰陶對孩子的一生、對社會的穩定、發展和繁榮都有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孩子呱呱落地首先來到的是家庭,接觸的是父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們進入社會之前的演練場,有句話叫“先入為主”,父母的啟蒙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思想品德、行為規範等方面的影響極為深刻,給他們終身的發展打上了難以磨滅的印記。正如俗話所說:“幼年學的,好比是頭上刻的。”

其次,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也是學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補充,是整個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沒有家庭教育的支援和配合,學校是不可能單獨把孩子教育成才的。學校教育的優勢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教孩子做人處世。學校教育是集體教育,難以顧及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而我們家長更瞭解自己的孩子,能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因材施教。所以,家長應自覺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大力支援和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家校合作,優勢互補,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再次,家庭教育關係著國家的未來。家庭教育既是每個家庭的私事,也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也關係到國家的未來。家庭教育不只是養兒防老,更是為祖國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父親如山,母親如水,真山真水出真人。”在家庭舞臺上,父母只有提高自身素質,扮演好各自的家庭角色,承擔起教養子女的職責,才能為家庭、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在家庭中,作為主角之一的孩子父母,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父母應是孩子的關心者、指導者、合作者、鼓勵者、評價者和規範者。

讓我們分別從母親和父親的角度來談談家庭教育中的職責和角色扮演。

我們母親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母親,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呢?

首先,要樂於做母親,自覺承擔起母親的職責。母親是造人的工作,通過培育子女完成對人類的貢獻。母親肩負著多種職責,但是首要的職責是養育子女。正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無論您在工作崗位的責任多麼重大,無論您的工作多麼複雜,多麼富於創造性,您都要記住:在您家裡,還有更重要、更復雜、更細緻的工作等著您,就是教育孩子。”孩子是母親的作品,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感受著孩子帶給自己的一個個驚喜,享受著親子之樂,這種來自心靈的收穫是其他任何事物都無法比擬的。母親對孩子的付出,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穫;是一種負累,也是一種樂趣。

其次,我們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母親。我們有了孩子也就成了母親,但許多母親只是“自然母親”,憑著感覺、本能或者老輩的經驗來養育孩子,一心撲在孩子身上, 這樣的母親未必是一個好母親。要做一個好母親,首先要好好做人。母親是孩子的人師而不是經師,她的主要職責是教孩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傳授知識。古語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教孩子做人,母親首先要好好做人,因為她的教育資格不是來自其他地方,而是來自她做人的經驗與習慣,來自她的人格魅力,母親的做人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教科書。母親做人越成功、越完美,她的教育資格就越牢靠,孩子的成長就越順利、越成功。

合格的母親應該是個母育家,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和教育知識,瞭解孩子的發展特點,形成新型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育子方法,並把這些理念、知識和方法融會在自己的育兒過程中,時刻清楚孩子處在何種狀態,存在哪些問題,怎樣實施教育,從而把孩子培養成為富有個性和和諧發展的人。

合格的母親還要善於施愛,不能對孩子過度溺愛。母愛不應僅僅表現在對孩子物質方面的關心,更應該體現在對孩子失敗時的鼓勵、行動時的信任、傷心時的安慰、矛盾時的理解、迷惘時的指引……在母親博大的母愛沐浴下,孩子會進步得更快。

下面說一說父親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當代家庭教育中,母親往往是主角,父親的作用則被忽視,實際上,父親與母親教育孩子各有優勢,缺一不可,正像傅雷先生所說:“孩子是站在父母的雙肩上成長起來的,失去一方就沒有了平衡。”

一些父親存在著錯誤的認識,有的認為教育孩子是“婆婆媽媽的小事”,男人在外面掙錢養家,做的是“大事業”;有的認為只要自己多掙錢,為孩子提供成長所需要的良好的物質保障,就是一個合格的父親。殊不知,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孩子需要母愛,同樣需要父愛,他們渴望與父母的交流合作,絕對不希望父親只是一個賺錢的機器。

“養不教,父之過”,父親不僅要承擔起子女的教育責任,更要把它做好。要做個好爸爸,除了要具備家長素質外,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克服大男子主義。

二、與妻子密切合作。

母親教育孩子較為細緻、周到,父親教育孩子則更為寬鬆、豁達;母親與孩子的談話往往是具體的,而父親與孩子的談話則是富有哲理性的。在孩子的教育中,母親是水,父親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要做個好爸爸,既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全推給妻子,做甩手掌櫃,也不能無視妻子的存在,由自己說了算。要與妻子共同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共商教子大計,取長補短,發揮合力。

三、多與孩子在一起。

要做個好爸爸,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儘量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交流、遊玩,陪伴孩子成長。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孩子在家裡和父親在一起的機會越多,時間越長,智力也就越發達,這是因為父親的教養方式不同於母親,父親與孩子的遊戲多為動態的,富有創造性,而且父親擅長教會子女怎樣應付和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人生問題,使子女的意志和智慧得到最佳發展。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小時候被無數人譽為“神童”,他的許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樂中經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但是,莫扎特有如此成就,是與他父親的精心培養密切相關的。莫扎特3歲時,父親就發現他經常靜靜地坐在一邊,很有興趣地看姐姐練琴,於是就開

始對他進行啟蒙教育。在父親的指導下,莫扎特5歲就開始創作短曲,6歲時創作鋼琴協奏曲。後來,為了更好地培養他,父親甚至放棄了在宮廷裡當樂師的工作,將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可以說,沒有父親那份執著的精神、嚴格的要求和深厚的關愛,是無法早就莫扎特這樣一位音樂大師的。

我們的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人才。這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地用心培育。

對於一年級學生的父母而言,除了幫助孩子做好各種準備之外,還有幾項工作一定要做:

一是瞭解國小教育的特點。

孩子一上學就開始接受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學校教育,遊戲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主要任務是學習知識和良好習慣的養成,由個人轉向集體,必須嚴格遵守學校和班級的一切紀律,如按時上學、認真完成作業等,學生在自主獨立的基礎上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為學校和班級爭光。

二是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初入學的孩子往往穩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當孩子看書寫字時,父母應儘量避免在旁大聲講話或看電視,最好坐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看書,既能起到督促作用,有創造了學習氣氛。父母要樂於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三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具體說,就是父母平時要注意培養孩子“坐得住、聽得懂、表達得清。”比如看電視時,要求孩子坐下認真看20分鐘,再給孩子提提問題,看看孩子是否聽懂了;聽聽孩子的回答,聽他是否表達得清楚,口齒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讓孩子養成定時看書、定時喝水、定時如廁的習慣。這樣有利於孩子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要經常強調嚴格遵守作息時間,看書時坐姿端正,愛想愛問和認真回答問題,正確地握筆寫字、看書、讀書、愛護書本及學習用品。

四是要培養孩子的健康心態。

在一個月左右過後,入學新鮮感逐漸消失,加上在學校生活感到紀律上受到約束,生活上又緊張,學習知識不如想象得那樣容易,有一部分孩子會感到上學的負擔。只要父母懂得賞識孩子,關心鼓勵表揚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甚至能寬容難免的錯誤,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能持續地得到保持。要經常提醒孩子“你已經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了”,對孩子在生活、學習、紀律上做明顯的暗示。

五是強化安全教育

新生入學階段是校園內外安全事故的多發期,要告訴孩子不隨便進出校園,不做危險的遊戲,有事要及時向老師反映,不得私自離校等。

六是主動與學校教師溝通。

有的父母認為,給孩子找一個好學校,一個好班級或者一個好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業型的父母,兩人工作都很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認為由老師全權代勞就行了,平時也不與老師溝通。一旦孩子出現問題就急了,並打罵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適得其反。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老師和家長往往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或者家長有對老師的做法存在異議的時候,要及時和老師當面或者電話溝通,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數落老師,那樣只會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對您,對老師,對您的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

我們老師和在座的各位家長的共同目標就是使我們的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尊敬的家長朋友們,讓我們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橋樑,家校密切合作,為托起明天的太陽共同努力。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