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財務管理創新的路徑論文

來源:才華庫 8.48K

【文章摘要】企業管理創新有可遵循的規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線索就是管理科學進步的一般規律。歸納財務管理進步的一般規律,包括:財務管理的物件從單一要素到多要素的綜合、從企業內部到企業外部;管理的方法從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從注重物到注重人;管理的手段從手工到應用各種工具,等等。由此可開拓出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一般路徑。

芻議財務管理創新的路徑論文

【關鍵詞】財務管理;管理創新;創新路徑

一、引言

管理科學的進步具有一般規律性,掌握這些規律,對於企業實現管理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管理創新一般被區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應用型創新;一種是原發型創新。前者是指企業新採用一種已有的理論與方法;後者是指企業新創立一種理論與方法。無論是哪種型別的管理創新,掌握管理科學進步的一般規律都是重要的。對一般規律性的把握,有助於企業找到管理創新的路徑。筆者通過對企業財務管理演化一般規律的描述,為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提供了一般的路徑。因為任何一個階段的財務管理的進步都是與企業當時所處的環境背景相聯絡的,都是為了滿足在特定的背景下企業特定的需要。如果企業進入了這樣一個特定的背景,有了這樣一種特定的創新的需求,企業就可以遵循這個演變的規律,找到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的路徑。

二、財務管理物件的演進

財務管理物件是隨著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而變化的,從有形的資本到無形的資本,從單一的資本金到虛實結合的多維度資本,還有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資本。總之,財務管理的物件由單一的要素髮展到多要素的結合,並由企業內部擴充套件到企業外部,物件的內涵越來越豐富,不斷擴大,新的物件不斷出現。隨著戰略管理的發展,財務管理的物件還會擴充套件到諸如智慧資本,物件佔用的資本。

三、財務管理方法的演進

財務管理方法是企業財務管理者在進行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利潤分配中所採取的方法。下面從幾個方面闡述財務管理方法的演進。

(一)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

籌資是財務管理的起點,起初籌資方式、渠道比較單一,籌資物件有限,企業規模小,金融市場不發達,所以籌資沒有標準的方法,只要找到有資金的人就可以了,資金的數量也沒有相對標準,完全依靠個人經驗以及當時的籌資物件。

直到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財務》,主要研究企業如何最有效地籌資,財務管理才有了初始的理論形態,開始向科學管理邁進。到了二戰以後,隨著投資的興起,金融市場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從對一些出現的問題的本質認識發展到用一些數學模型進行量化分析。

19世紀以前,由於金融市場不完善,企業融資的渠道和方式比較單一,因此分配收益也沒有專門的理論方法,只是根據企業和股東的需要簡單地在所有者和企業之間進行分配。直到二戰後,股利理論的發展才使分配決策程式科學化。1956年3月,美國著名的財務管理學教授詹姆斯.E.沃爾特提出了關於股利分派和股票價格的理論模型,與此同時,哈佛大學教授約翰.林特納(JohnLintner)也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為的理論模型,闡述了分配股利的行為。

財務管理方法發展到今天,理論模型多種多樣,研究的內容也越來越精細,統計學、運籌學等其它學科在財務管理理論中的應用,使財務管理方法更加科學化。

(二)從關注物到關注人

從財務管理物件的變化可以看出,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企業的生產經營主要依靠機器裝置,雖然人的技術知識在生產中也佔一定地位,但從未被重視。在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W.舒爾茨就在他著名的演講中,提出並解釋過“人力資本”的概念,在經濟的發展中,人的.因素顯得越來越重要。直到80年代後,計算機的普及,資訊在生產經營中地位的提高,使人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資訊、知識、技術以及接受、利用、加工、創造這些資訊和技術的員工在整個財富創造過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識成為企業價值的主要決定因素。美國經濟學家加爾佈雷斯(rainth)在這時首先提出知識資本概念,為新型企業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在現在的新經濟時代,知識資本成為企業中最有價值的資本,包括反映學習知識的能力、掌握技能的能力、發明創造力和完成任務能力的人力資本和為支援人力資本最大化的結構性資本,如企業的所有制、企業的計劃、領導力、企業的資料庫、企業對資訊科技的應用程度、企業的裝置結構、企業的產品品牌和企業的公眾形象,等等。財務管理的物件也發生了變化,投資的重點轉向無形資產投資:知識資本——人才的取得日益重視起來,企業開始關注用什麼渠道和什麼方式取得知識資本,如何降低知識資本的成本,怎樣優化知識資本與財務資本之間的關係,如何提高知識資本的效益。企業的價值不再體現在企業的規模或者企業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和債券的市價上,而是體現在所擁有的知識資本上。在分配收益時,知識資本也要與財務資本共同參與企業收益的分配。使用知識及利用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成為重要的分配依據。與此相適應,企業傳統的收益分配格局將被打破,企業員工的工資及其他形式的報酬提高,資本所有者的報酬會相對減少。將來知識資本的擁有者可能成為企業主要股東,分配理論也會隨之創新。

財務管理方法的發展也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從簡單的籌資、投資、分配,到利用各種金融衍生工具進行籌資、投資。在統計學、運籌學等一些其他學科應用於財務管理中之後,從單純依靠數字分析問題到數字和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模型理論,也就是定性分析和定

量分析相結合。國際籌資、投資的發展,為企業經營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使財務管理理論朝國際化方向發展。總之,這些變化說明財務管理的方法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創新,總會有和其它方面相匹配的財務管理方法出現。

四、財務管理手段的發展

財務管理手段是財務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的工具。在財務管理髮展初期,只有籌資功能,職能的單一性決定了手段的低階性。直到20世紀初,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提出後,財務管理也開始向科學化發展,開始把重點轉移到內部控制,出現了一些量化模型,1914年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提出後,標誌著財務管理進入數字管理時代。 財務管理起始於籌資,所以在財務管理產生時,只有籌資功能,另外傳統財務管理以企業內部情況為管理重點,提供的資訊也侷限於一個財務主體,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雖然財務管理有了籌資、投資、分配等功能,但是企業設定的財務管理部門主要的工作還是會計記帳,作一些簡單的預測分析。

當前,以Internet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普及和發展,互動式Web應用的出現,電子商務浪潮作為網路經濟和知識經濟的引擎徹底改變了企業的生存環境,從大規模的生產到個性化生產,從企業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從企業間產品的競爭發展到資訊和人才的競爭,從單個企業間的競爭到供應鏈競爭,從區域競爭到全球化競爭,從以規模取勝到以速度取勝,這些變化使財務管理在管理過程中的手段隨之提高,尤其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序不斷加快,通訊手段的飛速發展,資訊得以高速流動,資源高度集中,電子商務浪潮的掀起使企業財務管理走向網路化,IT環境的形成,資訊可以被實時動態地獲取、儲存、加工和傳遞,尤其資料平臺的建立,將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客戶、企業與其他職能部門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同時也將企業的財務流程和經濟業務流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也是財務管理網路化的一個動因,在供應鏈管理中,財務管理用資訊流將物流和資金流整合起來。這樣,財務管理的網路化為企業經營在資金和商品之間的傳遞節省了大量時間,降低了經營費用,加速了企業的資金週轉,同時在企業做財務決策時,也可以在這個鏈上獲得及時的資訊。可見,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發展,引起了財務管理手段的變革,使財務管理從一個簡單的系統成為滲透到企業各個部門甚至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的複雜系統,網路成為財務管理的主要手段,基於網路的財務軟體普遍應用。除此之外,財務管理的外延不斷擴充套件,如知識財物、財務智慧,使財務管理更準確地把握企業全域性經營活動的總體概況,出現了智慧分析型財務軟體,如財務雷達預警系統,可以保證企業執行計劃的有效性,增強管理控制職能,業務環節上的預警機制如短缺預警、應收賬款預警等,都是財務智慧的應用。

五、財務管理視角的演進——戰略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理論方法的發展異乎尋常,碩果累累。然而,縱觀其發展,無論是理論的提出與完善,還是方法手段的改革,都是站在企業一個部門職能的角度。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利潤最大化,籌資、投資等財務管理的職能實施的目的只是針對短期的企業經營中出現的問題。SC梅厄(SCMyers)教授曾指出:儘管財務管理理論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它對戰略規劃卻幾乎沒有影響,財務理論必須擴充套件,以協調財務和戰略分析。自20世紀80年代起,戰略因素被引入財務管理理論方法中,首先是應用於管理會計中,英國學者肯尼斯西蒙茲(KennethSimmonds)在80年代初首先提出了戰略管理會計的概念,之後有關戰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即SCM)的理論初步形成並在2006年內得到深入研究,把成本管理提升到企業戰略的層次上,從戰略高度對企業生產運作的總體成本進行全面瞭解、控制和改善,從而努力尋求並創造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美國管理會計學者桑克(ShankJ.K.)和美國學者邁克爾.波特(MichaelPorter)於1993年出版了《戰略成本管理》一書,使戰略成本管理更加具體化。1998年,英國教授羅賓.庫珀(RobinCooPer)也提出了以ABC(activity-basedcosting,作業成本計算)為核心的戰略成本管理體系。20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的成本管理理論界和企業界也開始加強對戰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代表意義的戰略成本管理模式——成本企劃(其本質是一種對企業未來的利潤進行戰略性管理的戰術),SCM得到了快速發展。戰略成本管理和戰略管理會計的發展證明,現代財務管理理論已經有了戰略的特性:全域性性、長期性。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和戰略管理結合的越來越緊密,財務管理的視角從企業本身轉移到市場競爭者、供應鏈上的企業,戰略眼光從眼前轉移到產品的生命週期和企業的長期利益。

六、總結

上面是對財務管理歷史演進規律的總結。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財務管理的物件、方法還是手段,它的創新路徑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到複雜。未來學家阿爾溫.託弗勒在他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中說過:“每個時代都產生出與它發展速度相適應的組織形式”,財務管理也不例外。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新事物的出現,促使財務管理不斷創新。手段不斷改進,越來越先進,更多地應用了現代資訊科技。財務管理的內涵更加豐富,外延也延伸了,與其他學科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未來財務管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地創新,會出現更深層次的物件、多樣化的方法、先進的手段。

【參考文獻】

1、陳東輝。企業財務目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J].會計研究,1999,(11)。

2、周首華,楊惠敏。從公司治理結構透視財務管理目標[J].會計研究,2000,(9)。

3、王化成。現代財務理論前沿專題[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4、譚勁鬆,王朝曦。論國有企業的財務目標[J].財經理論與實踐,1999,(6)。

5、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6、王棣華。關於企業財務目標問題的探討[J].稅務與經濟,2001,(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