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商部門如何強化對散裝食品的管制論文

來源:才華庫 1.21W

近日,某地發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起因是某校學生學校周邊餐館就餐,發生集體食物中毒,有關部門緊急行動,中毒學生得到及時救治,現已恢復正常。事故發生後,各有關監管部門相繼展開調查,分析發生事故的原因。在調查中發現,該餐館證照齊全,工商部門對該餐館已履行了職責。然而,在日常經營中,餐館所需的植物油大都是從流通領域購進,植物油質量的優劣也是誘發食物中毒的起因之一。《食品安全法》自實施以來,各級工商部門相繼加大了對食品的監管,尤其是加大了對預包裝食品的監管,卻忽視了對散裝食品的監管,植物油即為散裝食品,它和預包裝食品一樣,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探索工商部門如何強化對散裝食品的管制論文

何謂散裝食品?《食品安全法》中沒有給一個具體的解釋。筆者認為,散裝食品是指無預包裝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但不包括新鮮果蔬,以及需清洗後加工的原糧、鮮凍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那麼,工商部門應當如何加強對散裝食品的監管呢?

一、加大巡查力度,嚴把散裝食品經營資格准入關

工商部門對散裝食品經營戶要實行每週巡查一次以上,嚴格審查散裝食品經營戶的經營資格,對證照不齊的經營戶一律依法處理或予以取締,積極取得當地政府的支援,和有關部門一起形成聯動,加大打擊無證無照經營食品的聲勢。

二、切實履行職責,嚴把散裝食品質量准入關

一是監督檢查散裝食品零售經營戶,是否建立執行食品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對初次交易的散裝食品生產者或供貨者,應當驗明其營業執照、食品生產許可證或食品流通許可證,並儲存其影印件。重點檢查食品經營者對購進的散裝食品是否按批次向供貨人索取食品質量檢驗或檢疫、檢測合格證明。禁止銷售沒有食品質量檢驗或檢疫、檢測合格證明的散裝食品。對已經銷售的應當責令經營者召回;對已經進購的'、沒有食品質量檢驗或檢疫、檢測合格證明的散裝食品,督促經營者立即下架退市,並做好記錄留存備查,切實維護消費安全。凡未執行食品進貨檢驗制度的,一律責令停止銷售並督促整改。

二是監督檢查散裝食品零售經營戶,是否建並執行食品進貨臺帳制度,檢查散裝食品經營戶的食品進貨臺帳是否記錄供貨人、購進時間、食品名稱、數量、保質期等事項,是否儲存進貨單據。從事批發的,是否記錄購貨人、購貨時間、食品名稱、數量及保質期等。告知經營戶食品進(銷)貨臺賬和進貨單據儲存期不得少於2年。

三是監督檢查散裝食品零售經營戶,是否建立並執行食品質量管理制度,根據散裝食品保質期限,定期檢查待售散裝食品、庫存散裝食品的質量狀況,及時清理過期變質食品。

四是監督檢查食品經營者儲存散裝食品,是否在儲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絡方式等內容。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分裝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絡方式、生產許可證編號等。凡是塗改、偽造散裝食品、生產日期、分裝日期、保質期的,一律依法重處;凡標籤不符合規定的,一律責令整改或停止銷售;在銷售生鮮食品和熟食製品時,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溫度、空間隔離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感染。

三、加強對散裝食品銷售人員的監督管理

散裝食品應由專人負責銷售,併為消費者提供分揀及包裝服務。食品銷售從業人員必須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從事食品經營,操作時須戴口罩、手套和帽子。患有《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的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疾病的從業人員,不得從事散裝食品銷售工作。

四、定期抽檢,嚴厲打擊流通領域銷售不合格散裝食品的行為

工商部門按照年度管理計劃,對重點散裝食品、消費者申(投)訴及舉報比較多的散裝食品、市場監督檢查發現問題比較集中的、人們群眾普遍關注的散裝食品進行不定期抽樣檢驗。對抽檢不合格的散裝食品,工商部門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嚴肅查處,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重於泰山,工商部門應當切實履行職責,加大監管力度,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市場穩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