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創新探究論文

來源:才華庫 2.36W

分析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發現,人本化缺失是最根本問題。故為改善這一問題,相關高校管理層應重視“以生為本”,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適當借鑑已開發國家或國內優秀高校的管理經驗,深度剖析本校學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策略並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學情創新適合本校學生髮展的人本化管理制度,以更新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制度體系,從而提高高校學生管理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創新探究論文

一、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問題

(一)管理理念上忽視以學生為本

主體性是學生的基本屬性,是學生在學習、認識世界的過程中自然表現的一種主動且自覺的思想與行為。但分析我國以往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可以發現大多數學校管理層教師忽視了“學生是學習主人”這一觀念,且過於注重管理者的主體地位,通常使用有目標性的管理理念,對學生進行統一的管理模式,忽視了學生的發展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大多高校的學生管理制度過於強調對人才的培養,希望藉助統一的管理模式將學生培育成優秀人才。但這樣的管理觀念忽視了集體中學生個人的發展需求,且為學生帶來一些負擔,制約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管理內容忽視學生個性發展

新課標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開放平臺。但是,分析當前高校學生的管理內容,發現大多數高校將維護公共秩序、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作為學生管理的主要內容。這樣的管理模式雖可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基本發展需求,但由於框條式制度太多且事無鉅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想,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動機。因此,在高校管理中,相關高校管理層應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積極創新管理制度。

(三)管理行上忽視學生的主體權

當今我國大部分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在執行中還存一些問題,阻礙了管理質量的提升。其具體表現在:1.一些高校管理者受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將學生看作為學校的附屬品。如:過於重視檔案、各類會議等工作的佈置與安排,為一些完成一些“表面工作”對學生提出不合理的強制要求,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權。2.管理過程中過於注重集體性,進行不合理的統一制度管理。如:部分高校對學生衣著、髮型等方面有嚴格要求;學校不經學生同意將學生個人資訊公佈出來;學校將學生寢室的整潔度與學生獎學金掛鉤等。

二、創新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建議

(一)堅持“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育者應將學生的根本利益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在教學管理中,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人本化”出發對當前學生管理制度進行分析與探究,發現其中的不足,並以“滿足學生需求”、“促進學生髮展”、“實現學生價值”出發創新原有的學生管理制度,建議健全且柔性管理機制。做到“以學生為先”、“以學生為重”、“以學生為主”,從而真正的將“人本化”科學發展觀運用到具體的學生管理實踐中,提高管理質量,彌補當前管理中的不足。

(二)優化管理體系,促進個性發展

為改善以往高校學生管理制度,提升學生管理質量,相關管理人員應積極優化管理體系,滿足學生髮展需求,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其具體可以:1.高校學生管理制度應建立在瞭解學生髮展需求的基礎上。如:要求輔導員、管理員等對學生有一定了解,通過觀察、交流、學情分析等形式發現學生不同的需求。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系統且科學的管理制度,引導學生逐漸實現自己的合理需求。2.管理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如:要求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分層管理,針對學困生、特困生、情感受挫、適應能力差等學生加強關注,注重引導;開展大學生群體普查,掌握學生實際情況,及時幫助與引導。

(三)重視主體權力,增強主體能動

學校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主體權利,發揮學生在管理實踐中的主體作用,以增強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首先,學校可以賦予學生參與學生管理制度建立的權利,如:在教育收費、處分管理、生活等方面有一定的發言權;然後,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自我管理,培養學生教育與自我批評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權利。另外,學校應強調並幫助學生樹立“主人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生管理中,增強學生主體能動性,促進管理質量的提升。

三、總結

總而言之,基於人本化取向的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改善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豐韜.基於人本化取向的高校學生管理制度創新研究[D].長安大學,2015.

[2]張豐韜.基於人本化取向的高校學生管理制度變革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4:183-184.

[3]李振威.人本視野下創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路徑探究[J].法制博覽,2016,02:289-290.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