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流失的原因分析與對策論文

來源:才華庫 8.17K

一、巨集觀層面

中職學生流失的原因分析與對策論文

1、供求關係失衡。

據瞭解,我省的中職校共有381所(含技工校84所),根據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設定標準》,校舍建築面積按生均15.6平方米測算我省現有中職學校校舍(不含技工校)可容納30萬人,而每兩年全省國中畢業生數按50%的比例上中職校的學生人數約25萬人(且沒考慮國中畢業後未能升入高中階段教育的學生)。這樣就已經出現供少於求的狀況,導致中職校的“生源大戰”愈演愈烈,各校在招生工作上絞盡腦汁,你有你的門,我有我的道,形成一種無序的競爭,嚴重影響與誤導中職生與家長,甚至有中職生有被騙與被賣之感。

對策:①政府要有一盤棋的思路和規劃。不管是教育廳主管,還是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主管的中職校都代表政府管理的學校,要統籌管理,加強引導。政府應加大巨集觀調控的力度,按實際情況對中職校進行資源整合,通過合併、撤消一些辦學條件差、無專業特色的學校和專業,來組建、壯大那些辦學條件好、有特色的中職學校。教育應是政府行為,而不該由市場來調節。②嚴格控制各校的招生數與專業設定,根據各校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及教學質量等因素來規定各校的招生專業與招生人數。不要再用規模數對評估“一票否決”了。③嚴格控制普職比。保證供求關係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至於嚴重失衡,從而保證中職校錄取生源的嚴肅性和避免隨意性。

2、中職生就業的含金量太低,挫傷了學生與家長的積極性。

近年來,國家倡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職學校每位學生每年有1500元的國家補助,就業率普遍在96%以上,有些學校甚至高達98%,但就業的崗位與專業對口率是多少呢?學生就業後的薪資又有多少呢?中職學生畢業後往往從事技術含量極低、基本上都是“傻瓜工作”或“大眾工作”,不需進中職校門都能從事的工種,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入中職學習的必要性,部分家長甚至認為“學與不學一個樣”。為什麼會這樣?通過分析,本人認為有政府、企業、學校及學生本人多方面的原因。

對策:①加強企業的就業准入制度的管理。《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用人單位招錄職工必須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規定,從取得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但對於企業而言,用工不穩定,也不需要太高的技術能力的工種,從中職畢業生的用工的成本就過高了。

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學制。《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最後一年要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時間不少於半年。建立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實習期間,企業要與學校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做好學生實習中的勞動保護、安全等工作,為頂崗實習的學生支付合理報酬。但在學校的實施過程中,由於第三年學生的實習較分散,再加上企業的崗位要求、企業的利益,基本無法安排時間進行理論教學,技能學習也基本建立在簡單的重複性工作之上,這很難與所學知識掛鉤。所以說學制三年是假,實際上就是兩年,對於這樣的生源質量,這樣年齡階段的學生,用“短、平、快”的培養方式是保證不了畢業生質量的。個人認為,按其專業、崗位的不同要求,學制應該調整為“3+0”或“3.5+0.5”的模式。

③確實提高中職學校教學的質量。學生選擇到職樣來讀書其主要目的就是學一技之長,將來找份工作,因此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學生的去留。職業學校現有的教學管理,存在不少弊端,必須加以改革。在課程開設方面要增加專業技能課的比例,打破過去的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能課和固定模式,對文化課和專業課進行合理安排、交替混合進行;在教學內容方面要以學生和社會需要為依據,及時吸收新工藝、新技術,增加教學實踐環節課時量,使他們在實踐中學到更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方法方面要改革陳舊的落後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科開展教學方法研究與實驗,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管理方面改革那種只注重教師教學任務完成情況,而忽視了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情況的模式。應把學生學習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常規管理的重要內容。

④加大品牌校和品牌專業的建設力度。培育某個專業就代表某個學校的教育理念,避免重複投資和“文不對題”(一些文科類學校辦理工類專業,理工類學校辦文科專業)的辦學。

二、微觀層面

從本人從事多年學生管理與教育工作的經驗來分析:學生流失的關鍵是在第一學期,而期間又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階段:8月底到9月中旬。據瞭解,我省各中職校普遍都在8月下旬開學,一入學的任務就是軍訓。這階段各校普遍安排學生軍訓,學生從鬆散、舒適的個體生活環境忽然到緊張、辛苦的新生軍事訓練環境,必須在短時間內適應較強的訓練程度,和約束力較強的集體生活。對於平時嬌生慣養、沒吃過苦的學生來說確實是一段煎熬的過程。這時候個別學生就向家裡叫苦、撒嬌,要求家長辦理退學,家長十分寵愛孩子,尤其是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基於擔心孩子受苦的想法,少數家長就會勉強同意退學。這種情況佔到我校新生人數的0.6%。

對策:教官、班主任與家長要密切配合,真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狀況,讓學生感受到學校集體生活的快樂,順利度過“生活關”。

1)加強家校溝通,穩定學生與家長的情緒,留住家長的心。家校溝通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新生入學階段,往往會被高年級學生所利用,混在一起,沉溺於網路遊戲或幫派團夥生活中無法自拔。因此,班主任必須要儘快取得學生的信任,花大量的時間去與學生相處、交流,及時解決他們在生活、思想上的問題。在磨合過程中,要尤其重視學生思想上的不穩定因素,往往是因小事或小矛盾而萌生退學或轉學的念頭。此時,學校也要充分調動各種因素,特別是招該學生的老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一定要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的關注,家長才會更加放心把孩子送到我們的學校,寄希望於我們的教師,從而對我們學校和教師產生更多的信賴感和依賴感,才會更加堅定選擇我校的信心。

2)以學校、專業、班級為單位,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沖淡戀家的想法,找到快樂、找到自信、找到幸福。

3)提高學校後勤的`服務質量水平,尤其是食堂的伙食質量,要讓學生喜歡學校的飯菜、喜歡學校的課間點心,從而增加對學校的幸福指數。

第二階段:9月底到10月初。這階段主要是由於普通高中開學後仍有極少部分學生未能入學,為保證規模,普高就頻繁地向已經就讀中職學校的成績較好的學生髮出錄取的邀請,使得這部分學生在家長的願望下要求退學回去讀普高。這種情況佔到我校新生人數1.5%。實際上,此類學生也是中職學校的掌中寶。

對策:省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出臺強有力的措施制止。

第三階段:10月初至10月底。這階段退學的學生主要是高中畢業的落榜生,經過1個多月的磨合,不管從學習的深度,還是學習的方式都較難適應,加上與比自己小3歲的同學共同學習、生活,都讓他們心存失望,十分不適應。

對策:①單獨成班,管理能與國中畢業後中職生有所區別;

②選擇課程學習,有針對性地從學校所開設的課程中選擇,實行學分制。

第四種類型(階段):時間跨度較長,大約從9月中旬到本學期末。這階段學生退學的主要原因是學習困難,學習進度跟不上,學不進也不想學的學生,約佔我校新生人數的2%。

對策:①建立“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的教育理念

學校的教育要能認真細緻地調查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需求,既要掌握學生的一般需求,也要掌握學生的個體需求,才能正確引導學生產生合理的需求,更好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對待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學生,應採用不同的方法和知識,要結合具體事例進行引導,其中以發生在本校的事例效果最好。對那些學習目的明確,態度端正的學生來說,鼓勵加強學習,他們很容易通過認真學習,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有成就感獲得一定的精神滿足。對於那些在學校的“第二、第三課堂活動”中有一定特長和興趣的學生來說,即使在學習成績上差一些,也很容易在興趣活動中獲得精神需求,成為別的同學羨慕的物件。但對那些既無好的興趣愛好,學習不好且又有惡習的學生來說,由於無法在正常情況下體現自己的價值,要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就只有採取違反校規校紀方式來達到——如當“大哥”、和老師頂撞、打架、耍朋友等等方式,最終成為嚴重的問題學生,要麼自己流失,要麼通過自己的違紀行為使其它學生流失,這是有大量深刻教訓的。這種情況的危害性最大,也是最為頭痛的問題。其實這類學生的自尊心特別強烈,本人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情“教育----通過引導他們走正確道路贏得自尊,控制他們的自尊不溫不火(特別注意的是絕對不能讓這些同學在班級擔任重要幹部,否則他們的自尊就太火了,以後想滅火就困難了),如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來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讓每一項健康的特長都能有表演的舞臺,讓他們獲得正常的精神需求,也要注重他們學習和生活環境,安排表現較好的同學與其同桌、同宿舍,從隱性中既幫助他們,又監督他們(但不能對他們說監督,怕影響自尊)。平時也要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相處,往往這部分學生非常講究義氣,融教育於交往中,但一定要掌握主動權,掌握一定的度,避免適得其反。

②做好學生思想穩定工作,把注意力轉移到一年級

在這期間可以把優秀班主任和相對經驗豐富的教師儘可能調整到一年級,做好學生的思想穩定工作。青年教師與相對來說班級管理經驗稍遜的教師安排到一年級,跟班當副班主任,到二年級或學生思想較為穩定後再頂上去。這樣既可以保證始終把優秀班主任放在關鍵的一年級,又有利於年青教師的培養,更能減少學生的流失,是一箭多雕的好事。當然這項對策需要學校或專業部同時應採取相應激勵措施,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總之,中職校學生流失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也是千差萬別的,讓我們在政府強有力的巨集觀調控下、學校與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行之有效的經驗,儘量減少學生流失,那麼職業教育定會生機勃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