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種內殘食原因分析

來源:才華庫 1.2W

自然界中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的殘食現象屢見不鮮,既可以發生於凶殘的肉食動物種群內,也可以發生在植食動物的種群內。那麼,種內殘食的起因是什麼呢?

論文:種內殘食原因分析

 1.種內鬥爭引發同類殘食

當外界條件嚴酷,生物為了求生存、求發展而進行種內鬥爭。種內鬥爭殘酷的結局,就是種內殘食。例如,在某些水體中,如果除了鱸魚以外,沒有其它魚類,那麼鱸魚的成魚就會以本種的幼魚為食。在嚴寒的冬季裡,狼群捕獲不到獵物時,就會以體弱傷病者或幼狼為食。這是動物出於求生存的本能,迫於無可奈何,才在種群內進行弱肉強食。當環境中食物充足,種群數量增加,種群密度變大時,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為爭奪棲所、配偶或其它生活條件,也常常會發生種內殘食。例如人工飼養的蠍子、蜈蚣在繁殖時,總是先尋覓一處僻靜的角落產卵,而某些同類個體則乘產卵者自衛能力降低的機會大開殺戒,殘食同類,並佔據犧牲者的巢穴。但如果處於護幼期遭遇同類侵犯,則侵略者絕大多數將成為巢穴主人的腹中物。

2.肉食動物凶殘的本性引發種內殘食

有時,外界環境條件良好,動物生活優裕,不缺乏任何生存條件,也常發生種內殘食現象。例如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曾經描述,某種食屍蟲種群個體在年幼時尚能和睦相處,可是一旦衰老,便開始相互殘食,直到衰老者盡絕為止。法布林認為,這種現象是生物筋疲力盡時的反常現象,是生命達到枯竭時的喪心病狂。此外,狼、鯊魚等動物不管外界條件如何,他們都會對受傷的同伴進行殘食。由此可知,這種殘食決不是個別的、偶然的反常現象,純粹是出於肉食動物嗜殺成性的凶殘本性。

3.由於習慣或習性引起同類相食

在新幾內亞的庫魯高地,當地的土著成年男人有吞食死者腦髓的習俗。這是部落裡的一種喪葬儀式。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曾經有食人部落的存在,其食人的原因也多是由於信仰、祭祀等習俗。植食動物不會同類相食吧?其實不然。飛蝗類昆蟲都是以植物為食的,但雌蝗蟲如果遇到已經死亡的雄蝗蟲時,它會毫不留情地擺開宴席,美餐一頓。這似乎隱約地啟示我們:蝗蟲的祖先曾經是肉食動物或雜食動物,而且有著同類相食的習性。

 4.求偶中的`雌性殘食雄性,主要原因是誤食

雌雄螳螂交配時或交配後,雌螳螂會毫無顧忌地品嚐其伴侶的美味,法布林甚至觀察到,兩週之內,同一只雌螳螂吃掉了7只與之交配的雄螳螂。某些種類的蜘蛛、蠍子、蜈蚣等也有這種相同的行徑。有人認為殘食的起因是雌性比雄性強大,造成弱肉強食。那麼,為什麼這些動物的雄性在爭奪配偶時會展開激烈的爭鬥,但在被伴侶吞食時卻不作任何反抗呢?許多人認為是為了供產卵或產仔的營養需要,那麼,為什麼在食物異常充足的人工飼養環境中,雌性卻只對情侶的身體情有獨鍾呢?也有人認為是為了給子代騰出生存空間。須知,螳螂的幼蟲要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世。顯然此說也是不合情理的。根據觀察和實驗,我認為部分原因是繁殖後代的需要——殘食掉不再起作用的雄性,使爭奪食物的個體數量減少,雌性便有可能獲得更足夠的食物供給後代。但主要原因或許是誤食。我們在飼養黃粉蟲的成蟲時發現,如果收集卵粒不及時或將卵粒混在飼料中,黃粉蟲會不加分辨地全部吃掉。顯然,黃粉蟲食卵屬於誤食。處於交尾期的雌性螳螂、蜘蛛、蠍子等性情狂燥,食慾旺盛,把正處於自己控制下的伴侶當作獵物進行誤食,應該是毫不奇怪的了。更加雄辯的事實是,雄性為了防止被誤食,不同物種使用了方法不一樣但效果完全一樣的預防措施:有的雄蛛在交配前先將雌蛛捆綁起來;有的生有專門的附器,交配時用它堵塞住雌蛛張開的口器;有的先帶給雌蛛用絲纏捆著的獵物,當雌蛛忙於吃食時便乘機和它交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