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非言語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論文

來源:才華庫 2.89W

非言語行為是指教師在課堂上藉助於姿勢、表情、眼神、板書等非言語符號系統,以傳遞某種資訊來影響學生的手段。非言語行為傳遞著“非言語資訊”。實踐證明:課堂上資訊的總效果=7%的說話內容+38%的說話語調+55%的面部表情。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屬於非言語行為的面部表情的作用比言語行為的作用更大,運用得恰當,其課堂教學效果將更佳。

巧用非言語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論文

一、笑容營造情境,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情境的優劣與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教師的表情是其中重要的因素。據美國保羅韋地博士的調查,在好教師的12種素質中,有兩種是與教師的“微笑”有關:

一種是友善的態度———她的課堂如一個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學了;另一種是良好的儀表———她的語調與笑容使我舒暢。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若能面帶笑容進行講課,用自己的熱情積極去感染學生,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良好的心理環境,積極主動地接受知識,從而獲得較佳的教學效果。

在本校有這樣一位教師,他所接手的那個班級大多數學生屬於中下等生,且都表現出一種厭學情緒。於是,他便採用了微笑教學法來融洽師生關係,特別是對那些失去信心的學生,採用了微笑提問、微笑肯定、微笑批評、微笑啟發、微笑輔導的“五微笑”教學法,使學生心情輕鬆、心智開啟、學習情緒高漲。經過一年的努力,該班學生成績提高很快,及格率達到98%,若非這樣,該教師在課堂上講課和提問題時總擺出嚴威的面孔,聲色俱厲,使學生的心情受到壓抑,讓學生處在情緒緊張的狀態中學習,其教學效果必然就可想而知了。

二、目光的靈活運用,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目光是指眼睛的神采和眼神的流動。課堂教學中,目光的運用是教師最常用、最有效的利用非言語行為向學生傳遞資訊的一種形式。即用眼睛“說話”。所以,教師運用目光時姿勢要活、要尖、要深。教師運用目光還可充分利用視覺的補償作用,使教師積極輸出的'資訊更好地轉化為學生主動輸入的資訊,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當提問時,學生缺乏勇氣不敢起來回答,教師可在使用鼓勵性語言的同時,再以熱情的目光加以輔助性的期待,讓學生在言語肯定的同時,再加上讚揚的目光給予鼓勵,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了。

教師還可運用目光來調控課堂教學秩序和組織課堂教學。又如,在上課過程中,發現個別學生不注意聽講時,如果教師大聲訓斥,叫其站立或指名批評,不僅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這時,教師可突然中斷言語傳授片刻,用責備的目光對個別學生進行警告提醒,使他的注意力指向講課內容,達到使學生注意聽講而又不影響別人聽課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親切和藹的目光關注每一個學生,使全體學生都感到老師是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的。同時還給學生一種“老師就在身邊”的感覺,在師生目光的短暫對視中,時刻傳達著教師親切、慈祥、友好的資訊,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全身心投入於教與學之中。

三、恰當運用體態,創設和諧、寬鬆的教學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把姿勢這種非言語行為與有聲語言進行有機配合,達到以音顯形,以形揚音,形成立體感的審美教學效應。

例如,可用手勢進行教學。在指名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或板演時,教師在“請”字脫口的同時,配合手掌向上一抬的動作,能使學生感到親切,立即起立,充滿信心回答老師的問題。這手勢如同音樂課上教師的指揮棒,它能代替學生已明白的自然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指示。

講課時,可藉助特殊的手勢輔助說明,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指向某種教學活動及獲取教學資訊。如把手指向前一伸,就能指出黑板上板書的教學重點。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點頭示意,是表示滿意和讚賞,並有鼓勵學生繼續說下去之意;當巡視輔導學生時,教師略彎腰傾向於學生,是表示誠意和耐心,可以獲得學生的尊敬與信任,還可以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反之,在講課時,有的教師身體不端正,甚至坐在椅子上或靠在課桌旁,或行動疲乏無力,這樣會減弱教師講課的吸引力和知識傳授的可信度,渙散學生的注意力,並有損教師形象。當然,體姿的運用要恰到好處。否則,會使這種非言語行為顯得多餘、徒勞,而且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四、充分發揮板書作用,其教學效果無窮

板書包括板畫是一種書面語言。板書是運用文字、色彩、線條、形狀等構成圖文並茂的空間語言資訊。它是緊密配合口頭語言來傳遞教學資訊的媒介而形成視聽兼具的教學藝術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板書的作用。例如,學生的作業做錯了,可以把其錯誤原原本本地抄在黑板上,師生共同講評糾正。教學過程中,板書藝術要求邊講邊寫,要儘量使板書與口頭語言相結合,以增強教學語言的節奏感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非言語行為與言語行為是相輔相成的,運用得好,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