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小說是開端與成熟的標誌論文

來源:才華庫 9.3K

魯迅在30年代談及自己為什麼做小說時,說那時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正是從這樣的啟蒙主義的文學觀出發,魯迅開創了表現農民與知識分子兩大現代文學的主要題材。魯迅在表現他的小說主人公時,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那就是關注病態社會裡人的精神病苦。《藥》寫了華老栓一家的精神愚味;《祝福》寫了祥林嫂對地獄的恐怖;《在酒樓上》、《孤獨者》、《傷逝》等寫了知識分子的精神創傷與危機。

中國現代小說是開端與成熟的標誌論文

由於魯迅對人的精神創傷與病態的無止境的開掘,使魯迅的小說具有一種內在性,揭示了人們內心的靈魂。《孔已已》中孔已已對竊書的振振有詞的辯解,對屢試不中的羞愧難當的支語。這都刻畫了主人公被科舉功名毒害的心靈。《阿Q正傳》、《肥皂》以精神分析法寫出阿Q、四銘的潛意識和性心理,揭示了假道學的靈魂深處。《祝福》中祥林嫂失去兒子後,見人就說我真傻,這寫出了祥林嫂心靈的傷痕。魯迅的小說實際上是對中國人(首先是農民和知識分子)的靈魂的偉大拷問,深刻地顯示了他的小說的現代性。

魯迅小說揭示人的精神病態,是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態的病態社會,由此而開掘出封建社會吃人的主題。《祝福》中,祥林嫂的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她到處向人傾訴自己的痛苦,在這裡,魯迅寫了人們的反應:這故事頗有效,男人聽到這裡,往往斂起笑容,沒趣的走了開去;女人們卻不獨寬恕了她似的,臉上立刻改換了鄙薄的神氣,還要陪出許多眼淚來。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悲慘的故事。直到她說到嗚咽,她們也就一起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的去了,一面還紛紛地評論著。祥林嫂的不幸並沒有引起真正的理解與同情,卻通過看(聽)的行為,轉化為可供消遣的故事:這些鄉村老女人們正是在鑑賞他人的痛苦過程中,鑑賞自己的表演(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淚),並從中得滿足(自我崇高化),同時又在嘆息、評論中,使自己的不幸與痛苦得到宣洩、轉移以至遺忘。而在別人的痛苦、悲哀咀嚼殆盡,成為渣滓以後,就立即厭煩和唾棄,施以又冷又尖的笑:這類情感與行為方式表面上麻木、混沌,實際上是顯示了一種人性的殘忍。

魯迅博採西方小說藝術之長,以新穎別緻的藝術形式和鮮明的現代特色,實現了中國小說藝術從古典走向現代的根本變革,建立了20世紀小說的民族新形式的格局。在謀篇結構上學習和借鑑西方小說體式靈活多變的長處,擺脫中國傳統小說慣用的單線縱向結構方式的束縛。《狂人日記》之所以被稱為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打破了中國傳統小說注重有頭有尾、環環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開情節的結構方式,而以十三則語頗錯雜無倫次,間亦略具聯絡者不標年月的日記,按照狂人心理活動的流動來組織小說。《祝福》不依先頭後尾的舊規,採用倒敘的結構方式。《示眾》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作者擷取生活的一個橫斷面,以鳥瞰式的結構方式,把眾多看客的冷漠、麻木與無聊,展現在讀者眼前。

由於魯迅能獨立地按照他所要表現的生活內容和自己的藝術個性去進行靈活的藝術熔裁,小說的體式不斷有新創造。加上他又深得傳統小說精髓,常用古代小說的白描手法傳神地刻畫人物,語言簡潔、凝鍊、含蓄、準確,蘊含著傳統文言小說所特有的韻味。所以,他的小說既是現代的,又是民族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