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職匹配理論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應用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8.86K

論文摘要:人職匹配理論是將個體獨特的人格特徵和能力特點與社會某種職業相關聯,以求達到人與職業之間的合理匹配。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引入人職匹配理論,開展個體特}生評價和職業因素分析並進行分類,以指導各型別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對於提高學生職業素質,使之充分、順利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職匹配理論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應用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人職匹配理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人事制度、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深化改革,作為人才資源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畢業生的資源配置矛盾日益突出,高校畢業生就業在不同專業、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地區、不同院校、不同用人單位存在失衡現象,大學生就業的壓力越來越大,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現實問題。然而,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模式落後,僅僅停留在畢業時“抱佛腳”式的擇業指導上,沒有深刻認識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未充分發揮其主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就業指導工作的深入開展。因此,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強對大學生的全程化就業指導已經成為趨勢,而職業生涯設計就成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重點之一。

職業生涯設計是在對個體的內在心理特徵和外在環境條件進行評定、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為其設定明確的長期職業發展目標,並制定相應的發展步驟和具體活動規劃。而“人職匹配”理論是職業生涯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人職匹配”理論對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人職匹配理論的涵義和型別

人職匹配理論是被人尊稱為“職業輔導之父”的美國人帕森斯提出的:主要是指將個人的主觀條件與對個體有一定可能性的社會職業崗位相對照、相匹配,從而選擇一種職業。這一經典理論由著名職業諮詢專家威廉遜發展和定型,該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特徵與能力特徵,並與社會的某種職業相關聯,職業指導就是幫助個人尋找與其特性一致的職業,以達到人與職業之間的合理匹配。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霍蘭德依照這一理論,創立了人格型別與職業型別學說,他把千差萬別的人格型別歸納為六個基本型別,同時把成千上萬的職業劃分為相應的六大類,每一人格型別對應於一個職業型別,六種人格型別及相應的職業型別為:現實型、調查型、藝術型、社會型、管理型、常規型。

二、人職匹配理論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應用

人職匹配理論在應用中首先要進行特性評價,評價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性,職業能力測驗,職業興趣評價,人格測驗,以及本人家庭文化背景、學業成績、興趣愛好等,從而獲得全面材料,做出綜合評價;其次進行職業因素分析,分析職業的各種因素,包括各類職業內容、特點,提出對大學生的具體要求;第三是根據個人特性評價與職業因索分析結果,對個人進行職業諮詢與指導,,從而達}i人與職業的合理匹配。據此,選定大學生本人的理想職業目標,通過對個人職業目標的瞭解,高校魷就業工作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大學生設計可行、有效、順暢的職業生涯,對將來充分、合理就業,開拓個人美好職業前程提供幫助。

要了解大學生早期的人格型別和職業型別,可通過測評工具與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相結合來獲得,主要測評工具包括勞動保障部的職業素質測評系統(CETTIC)、MBZ’I個性型別測試、霍蘭德職業興趣測驗等。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者就可以設計多種途徑和提高素質的模組來指導不同型別的學生,以幫助其走上良好的職業發展道路。

在初步瞭解大學生的人格型別和職業型別的基礎上,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分類指導。

(一)現實型。

對於現實型的學生來說,他們喜歡有規則的具體勞動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但缺乏社交能力。適應從事的工作主要是熟練的手工工作和技術工作,所以,牢固地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和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能對他們十分重要,如製圖員、電工、機械工、修理工等等。

就業指導教師應把指導重點放在課業指導、專業技能上,提供各種機會如課堂討論、學習講座、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等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在專業領域內的知識和技能,使專業技能日臻完善,專業知識不斷向廣泛和深度發展,以便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

(二)調查型。

調查型的學生喜歡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推理的和獨立的.定向任務,但缺乏領導能力。所適合的工作主要是科學研究和實驗工作,包括各類科研人員,如氣象學者、天文學者以及物理學、生物學、化學、數學等學科的科學工作者。

教師指導的重點:一是鼓勵他們在深入鑽研各專業的基礎上善於發現問題,敢於質疑,培養探索型思維方式;二是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三是進行心理素質的培訓,增強個人的意志力和毅力;四是指導他們與同行業的人進行交流吸取經驗教訓,防止多走彎路,獲得個人職業的成功。

(三)藝術型。

藝術型的學生喜歡通過藝術作品來達到自我表現的目的。他們感情豐富、善於想象,對藝術創作充滿興趣,要求能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工作和生活方式,不願意忍受束縛,適合從事的工作如室內裝飾、詩人、作家、記者以及音樂、美術、舞蹈等各類文學藝術工作者。

對於藝術型的學生,指導教師要指導他們把握好自由的“度”,解決好學習與休閒、自由與約束、個人與組織、努力與成果的關係。同時,可以安排一些任務讓他們獨立完成,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給他們以寬鬆的工作環境,只考察結果,以達到良好的個人發展。

(四)社會型

社會型的學生對社會交往感興趣,願意出入社交場所,關心社會問題,願為社會服務,服務是他們心中的核心價值目標,所從事的職業主要是與人打交道和為人服務的工作,如教師、醫護人員、律師、服務員、社群工作、公關人員等。

指導教師應儘量訓練他們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並列出一套服務的素質要求和標準供他們參照,同時鼓勵他們利用假期、實習實訓等機會參加與服務工作有關的社會實踐工作,儘早融入社會大環境中,利於今後的工作。

(五)管理型。

這一類學生性格外向,對冒險活動、領導角色感興趣,具有支配、勸說和使用語言的技能,喜歡管理和控制別人,缺乏的是科學研究能力。對於他們來說,管理是他們的最終目標,他們相信自己具有某種管理崗位上所需的技能和價值觀,因此鍛鍊、培養他們的管理能力尤為重要。適合的工作主要是管理和決策方面的工作,如黨團幹部、經理、廠長、國家機關和機構負責人以及宣傳、推廣工作。

教師指導管理型學生的重點是:一要創造各種機會讓他們參加組織管理的實踐活動,如二通過競選擔任學生會、團組織、班幹部、學校社團等各類學生幹部,讓他們獨立組織活動以充分鍛鍊他們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組織能力,指導教師在此過程中適時指導;二是增長其管理專業方面的知識,推薦看一些管理書籍,學習現代管理的方法手段,提高他們的領導藝術和水平,以便勝任將來的管理工作。

(六)常規型。

常規型學生對系統的、有條理的工作感興趣,講究實際,喜歡有秩序的生活、習慣按照固定的規程、計劃辦事,追求穩定安全的前途。通常選擇與組織機構、檔案檔案之類的工作,如辦公室文員、圖書館衛生員、統計員、打字、校對等工作。

針對常規型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尋找機會提供一些安全的、挑戰性小、創新程度不高的工作讓他們來做,如協助教師進行辦公室日常事務性工作,社會實踐中的調查、統計等,儘快熟悉工作環境和程式,積累經驗為日後尋找工作莫定基礎。同時,要加強他們心理素質教育、風險意識教育和不斷進取的精神,才能在激烈竟爭中找到穩定的職業。

在應用人職匹配理論來指導職業生涯設計時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大學生要明確自己的重要的價值觀;其次,要明確自我能力,要引導大學生結合自己的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特長、技能、情商、智商以及所學的專業知識,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素質,包括思想、心理、知識以及協調、組織管理、活動能力,清醒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及社會對人才需求和數量,樹立切合實際的職業理想;三是以自己重要的價值觀為墓準,慎重確立好自己初步的職業目標。

同時,結合我國高校實際,還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就業指導工作,例如:邀請各行各業的人士到校與學生交流;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性的職業實踐活動;為學生聯絡與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開展專業興趣分析測試;組織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活動;鼓勵學生校園創業;定期開展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的宣傳;鼓勵學生從事社會活動;重視畢業生的實習工作等等。在活動的時候,不僅要對學生取得的成果作出評價,還要監控活動的全過程。這樣,一方面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指導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開展適時的評估,以便學生在不斷認識自己和社會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定位。

綜上所述,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靈活運用職業生涯設計的人職匹配理論,是新形勢下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有利於就業指導教師指導大學生構築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我們要大膽創新,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