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安全工程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1.57W

1概況

水資源安全工程的論文

林州市各地斷層發育升降不均,總的趨勢為西北高,向東南逐漸傾斜。西部山區海拔1000~1600m,南北兩端山區海拔700~1000m,中部山區海拔400~600m。北、西、南三邊高山綿亙,東邊山勢平緩、斷續分佈,形成市域南北長74km,東西寬約30km的東向缺口的簸箕形高地,分為深山、淺山、丘陵和山間盆地4個地貌型別。林州的農業土壤屬褐土類土壤,下分褐土、碳酸鹽褐土、淋溶褐土及褐土性土4個亞類,9個土屬,13個土種。其中以碳酸鹽褐土亞類的白麵土分佈最廣,約佔總土壤面積的21.30%。該市境內主要有洹河、淅河、淇河、露水河、濁漳河5條河流,除濁漳河水源較充沛外,其餘均系季節性河流。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97.70mm,因受地形、地勢及季風影響,降雨時空分佈極不均勻。

2水資源狀況

林州市的地表徑流資料較少,雨量資料較多。過境水量多年平均為5.40億m3/a,其中紅旗渠引漳河水為2.81億m3/a,其它河流為2.59億m3/a。該市地形、地質構造複雜,地貌單元多樣,因而地下水型別和地下水的補、徑、排關係複雜。全市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為8.56億m3,淺層地下水資源多年平均為0.62億m3,水資源總量為8.96億m3。淺層地下水主要分佈在城關盆地及臨淇盆地。深層地下水主要分佈在山丘區及盆地內的寒武系、奧陶系的石灰岩層中,地下水埋藏較深,多在200~500m之間,且地質條件複雜,開採難度大、成本高。

3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1取用水量合理性分析

林州市地表水多年平均來水量為8.56億m3/a;不同保證率25%、50%、75%、95%的來水量分別為12.01億m3/a、7.55億m3/a、4.75億m3/a、2.50億m3/a。可利用量多年平均為5.07億m3,保證率為50%、70%可利用水量為5.79億m3、4.07億m3。該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現狀年和規劃年地表水年取水量分別為449萬m3、478萬m3,分別是保證率50%可利用水量的0.78%、0.83%,分別是保證率70%可利用水量的1.10%、1.17%。專案建設應有利於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節約用水,有利於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林州市地下水貯存條件複雜,除城關盆地和臨淇盆地地下水開採條件較好外,其它地區地下水開採條件較差,開採成本大。專案工程設計本著首先使用地表水,其次使用淺層水,深山區使用泉水,不得開採深層水的原則。根據2011年底人口統計,林州市農村人口為85.74萬人,現狀用水量為6.03萬m3/d,年需水2203萬m3;水源地需供水7.64萬m3/d、2787萬m3/a。規劃年用水量6.42萬m3/d,年需水2343萬m3;水源地需供水8.12萬m3/d、2964萬m3/a。按照河南省地方標準《用水定額》(DB41/T385—2009),並考慮管網漏失水量和未預見水量,取用水量合理。

3.2取用水水質分析

1996-1999年,先後採水樣108個,其中取河、渠、池、旱井、山泉等地表水樣59個,取地下水樣47個,經林州市衛生防疫結化驗分析,水質基本為好和較好,屬弱鹼性和微硬生水。有害物質含量不多,汙染狀況不嚴重。主要超標專案為亞硝酸鹽氮,個別硝酸鹽氮和氯化物超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2011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對林州市區域內已建成農村飲水工程的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取水樣進行水質化驗,化驗的各項指標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限值要求。因此已建成的農村飲水工程所取地下水水質能夠滿足要求。

4取退水影響分析

4.1取水影響分析

工程在建設期和執行期都會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主要包括生態環境、水環境、地質環境及水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影響。取水工程施工期開挖、施工活動形成的揚塵和廢水會影響水源地。開採地下水,能激發河流對本區地下水的補給,同時區域地下水容易受到汙染的地表水體的影響,造成地下水水質的惡化。開採的深層水井,如果封閉不好,會受到水質較差的淺層水的汙染。開採地下水後會由於當地的水文地質狀況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一些補給條件較差的區域會產生區域性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對於一些需要進行水源淨化的淨水廠汙泥的處理,根據該汙泥的性質以確定處理方案。水質淨化廠需採用液氯法消毒處理,加氯車間和液氯的`鋼瓶貯運過程中存在液氯洩露事故的風險,取水在輸水沿線較易破壞植被、莊稼、道路等。

4.2退水影響分析

農村大部分村莊佈局分散、規模大小不均、之間距離不等、地形條件複雜、汙水不易集中收集。汙水直接排放可能造成附近水體的富營養化;未組織排放的生活汙水會下滲到地下,對地下水水質構成隱患。集中供水點清水池每年1次的清洗水。排放規模較大、較集中的地方建有小型汙水處理廠;對於一些較分散的區域,排放量較小,排放形式多樣。生活汙水集中排放的入河排汙口應選在居民區下游1.50km以外,並遠離下一個居民區,在低山丘陵區和山間盆地區域,入河排汙口還要考慮避開將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源地的開採區範圍,由於地下水的開採會激發河流對地下水的補給。因此,對排汙口的設定進行了論證,對環境和供水不產生影響。

4.3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退水特徵

農村人口較少,分佈廣泛且分散,大部分沒有汙水排放管網;農村生活汙水濃度低,變化大。大部分農村生活汙水的性質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汙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質波動大,可生化性強;不同時段的水質不同;廁所排放的汙水水質較差,可進入化糞池用作肥料。

4.4退水處理方案

鄉鎮建設集中汙水處理廠,較集中的汙水經汙水處理廠處理後滿足《汙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第二類汙染物一級標準要求,排入溝渠或用於農灌。較分散的生活汙水排放點都分散在規模較小的自然村落,以家庭為單位,洗漱廢水一般都與廁所分開的,洗漱廢水除自然蒸發外,都與自家農家肥混合一處,既增加了肥效,又得到了自然降解;廁所一般是旱廁或有化糞池,定期清理用作耕作肥料,對農業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較大量排放的地方,建設村級汙水處理設施,具體設施有:厭氧池、土壤滲濾池、人工溼地、沼氣池等。集中供水點清水池每年1次的清洗水,外排廢水量很少,廢水中汙染物為死亡的微生物有機體,排放水質滿足達標排放的水質要求。該工程一般是對原有供水工程的改造、完善、加強,供水廠及供水點在供水過程中無廢氣、廢渣排出。

5存在問題及建議

5.1存在問題

林州市水資源供需嚴重失衡,目前的供水能力僅能滿足需求量的78.60%,缺額為0.74億m3,地下水尤其是承壓水開採過度,地下水所必要的地質勘探缺乏,給地下水的科學測評和補給帶來很大困難。農業上採用傳統大水漫灌、區域內生態環境脆弱,現有輸水工程及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水政管理手段落後,導致大量水資源浪費。城鎮人口快速擴大,生活用水和汙水排放增大,汙染加劇,水質下降。

5.2建議

根據林州市的實際情況,必須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開源與節流並舉”的方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從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分別進行水資源保護。工程措施包括節水措施,關停改造開採井,灌區進行節水改造,加大供水水源的保護,加大汙水治理力度,充分利用中水資源,水源地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控制化肥使用以減少面汙染。非工程措施包括建立完善流域水資源保護法規,水質監測體系建設與水質保證措施,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優化配置,強化管理及職能轉變,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能夠真正的安全,老百姓能喝到安全放心水。

作者:崔花瑞 郭雙喜 李連雲 徐瓊 單位:安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