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論文

來源:才華庫 2.12W

一、研究性學習理論視域下開展職業道德實踐教學的現實依據

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論文

在高職《基礎》課程教學中,以研究性學習理論為指導,開展職業道德素質實踐教學,一方面是研究性學習理論自主性、開放性、實踐性、創造性等特點內在的必然性要求;另一方面是教材內容安排、教師教學現狀、學生自身認識等現實因素的客觀性要求。

(一)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必然性要求

研究性學習理論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有三個要素:自主,探索,合作。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習主體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學習內容的開放性和綜合性,學習過程的參與性與實踐性,學習成果的創造性和多樣性。

(二)教育基本要素現實的客觀性要求

就教育介體而言,教材內容受限制。當前承擔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思政課主要是《基礎》課。《基礎》課關於職業道德教育在教材內容編排上,不論是國編教材,還是省編教材,主要是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即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及其詳細闡述與基本要求。沒有面向眾多不同專業安排詳細具體的某一行業職業道德規範,缺乏學習的針對性。就教育環體而言,人才培養方案不周密。通過查閱本校所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各個專業開設課程中,沒有找到具體的職業道德規範性的課程。唯獨會計與審計專業開設了《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有專門介紹。由此造成學生職業道德素質教育教學是無本之木、無水之源。就教育主體而言,《基礎》課教師精力不足。各學校普遍存在思政課教師教學工作量大、所帶專業眾多、且變動頻繁,一位教師每學期基本同時要給十幾個專業授課。

教師本身對專業認識不是很深,思想上的不重視、時間上的不方便、精力上的不允許、內容上的不鑽研,因此造成對各專業具體的職業道德的不瞭解,自然無法實現具有針對性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學。就教育客體而言,大一學生職業認識模糊。《基礎》課面向大學一年級新生開設。大學新生對專業發展和就業去向認識還很模糊,缺少本專業未來從事的工作崗位以及自身的就業需求認知,缺乏具體的企業實習和崗位工作經驗,因而不清楚職業道德對工作的意義,不能自覺主動了解和學習職業道德規範。

二、研究性學習理論視域下開展職業道德實踐教學的具體方案

《基礎》課教學方法改革以16號檔案精神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為立足點、以學生參與為宗旨、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為歸宿,充分體現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性地位,積極為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為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服務。因此,研究性學習理論視域下的職業道德素質實踐教學,堅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本研究方式、以職業道德素質為基本研究內容、以“專業—職業—就業—行業—企業—專業”為基本研究思路,堅持“立足當前、謀求長遠,緊扣專業、問題引導,個人研究、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共享成果”為原則,實現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成果四位一體培養職業道德素質的育人機制。

(一)選定主題———明確研究目標

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高職院校的學生如何在職場打贏一戰場戰役———謀求職業崗位?如何在職場打贏一場持久戰———謀求職業發展?如何成為職場真正的贏家———獲得職業成就?金錢、關係、學歷等等外在條件只能是幫一時之需。只有良好的內在素質、尤其是職業道德素質,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職場法寶。因此,將“增強職業素質,打造就業核心競爭力”作為職業道德素質實踐的主題與研究目標。通過自主研究,最終幫助學生在專業學習、職業準備、就業選擇等方面提高“能見度”,增強競爭力。

(二)設定問題———確定研究內容

按照基本研究思路,學生學習必須立足專業、認識專業、熱愛專業,進而瞭解今後所從事的職業發展,明確就業形勢及其行業發展趨勢,再具體深入瞭解著名企業的招聘要求及對員工的基本職業道德素質要求與規範,最後回到本專業的學習之中,自覺加強自身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由此,按照主題設定五個具體問題。第一,社會對每個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的基本要求;第二,本行業的發展前景、趨勢及就業形勢分析;第三,本行業對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的基本要求;第四,本行業龍頭企業、著名企業對員工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的規範與要求;第五,我校本專業與同類院校、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中的差異,以及我校的優勢及不足。五個問題又淺入深、由表及裡、由一般到個別,層層剝筍,內容不斷豐富、深化,同時又彼此緊密聯絡、環環相扣。

(三)組織實施———明確研究途徑

首先,分配問題。根據問題分為五個研究小組,每組負責一個問題。每個小組長負責本組的組織、分工、協調和研究具體工作。要求各小組組長必須帶領成員深入研討問題,細化題目、分配任務、責任到人。每個問題的基本研究思路必須遵循準確、全面、具體的原則,因此每個問題的研究途徑為以下要點。

第一個問題,立足社會,要求橫向把握兩個基本方面,即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縱向具體研究四個內容,內涵、內容、要求以及典型案例;研究學習重點是職業道德素質。

第二個問題,立足行業,要求橫向注意兩個方面,即行業趨勢與就業形勢;縱向具體研究五個內容,行業分類、現狀、優勢、劣勢以及建議;研究學習重點是就業形勢分析。

第三個問題,立足行業,要求橫向把握兩個方面,即行業道德規範與行業素質要求;縱向具體研究四個內容,內涵、內容、要求及典型案例;研究學習重點是行業道德規範。

第四個問題,立足企業,要求橫向選擇不同地域範圍的著名企業、龍頭企業;縱向包括企業簡介、企業文化、企業道德素質規範要求以及典型案例;重點是企業道德素質規範要求。第五個問題,立足專業,要求把握三個基本方面,即層次、範圍與學校類別,層次即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範圍即東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域,學校類別即專業性學校與綜合性學校。縱向包括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涉及的基本教學專案與環節,以及比較後的優勢、劣勢與建議。

其次,安排時間。職業道德素質專題實踐教學用時四周,其中課內3學時,進行前期任務安排和後期成果交流總結,具體的研究探討三週時間。教師每週進行跟蹤檢查、確保任務按期順利完成。

(四)形成報告———完成研究結果

研究性學習理論的運用,不僅要實現學習形式的自主性與探索性,同時還要求實現學習內容的概括性與總結性。因此,要求每個小組最終形成兩份研究學習的成果,一份主題報告和一份小組研究討論記錄。主題報告作為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理論概括與總結,是對每一個具體問題的理性分析、思考與解答。每個小組按照具體的研究內容與途徑,對研究討論的結果認真總結、有效整合,要求嚴格遵循思維規律和研究目標,注意報告內容的準確性、全面性與具體性,報告結構的完整性、層次性與邏輯性,充分體現研究的成果。小組研究討論記錄是研究性學習過程的真實反映和體現,既是研究性學習的原始材料和階段性成果,又是各成員參與探討的客觀記錄。一方面,直接為寫作主題報告提供素材,沒有完整詳細的討論記錄,不會有充實嚴密的主題報告;另一方面為檢查學生參與學習情況提供依據,沒有認真積極地討論,不能實現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

(五)分組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沒有總結就沒有提高,沒有交流就不能達到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只有交流才能讓每個學生共享研究成果,只有交流才能讓每個學生對職業道德素質有充分的'認識和深入的瞭解。分組交流又是全班範圍內的大討論、大研究,也是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內在要求。分組交流分三個環節開展。一是講述,各小組代表在全班講述本組的研究成果,供其他小組學習。二是討論,其他同學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困惑進行提問,由主講同學及小組成員給予解答;也可以由其他同學回答,進一步在全班範圍內探討,深化主題。三是點評,任課教師針對各小組的報告內容和同學的現場討論,給予評價與總結,重點強調增強職業道德素質的相關內容與方法。

三、研究型學習理論視域下開展職業道德素質實踐教學的效果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樣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裡面有兩層意思: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成人成才;另一方面,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搞好,必須把大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要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大學生內在的強烈的需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大學生的心裡去。

(一)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參與率高。

通過分小組、查資料、議內容、寫報告、展成果、評結論等新形式,學生對職業道德素質的研究性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參與率達到99%以上,並且做到了廣泛查閱資料,個人充分準備,小組深入討論,按時完成任務。

(二)教學過程態度端正、主動性強。

學生在學習研討的過程中表現負責認真、積極主動,勇於鑽研、善於思考、樂於交流,體現出大學生多樣的個性特徵,豐富的思想認識,樂觀的生活態度,自信的人格品質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風采。

(三)教學內容豐富深刻,應用性強。

通過個人研究、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學生更加深入、具體地瞭解了所學專業就業形勢與行業發展趨勢,不僅掌握了職業道德的基本知識和內容,55而且熟悉了今後所從事工作的具體職業道德規範和企業的基本職業道德要求。認識明確、感想深刻,行為堅定、感情真摯,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知、情、意、行相統一。

(四)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明顯增強

。通過對職業道德素質的研究性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多維分析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得以有效鍛鍊,職業道德素質中所要求的愛崗敬業精神得以集中體現,認真負責、嚴謹踏實、自信獨立、守時高效等職業道德素質明顯增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