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宣傳片的剪輯節奏心理學論文

來源:才華庫 5.58K

隨著健康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健康教育宣傳片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佔有地位越來越高,本文主要闡述如何利用節奏剪輯出受觀眾歡迎、滿足觀眾心理需求、讓觀眾產生心理共鳴的健康教育宣傳片。讓廣大剪輯者瞭解除特技技巧外,還有片子的節奏更能激發觀眾的觀看慾望。

健康教育宣傳片的剪輯節奏心理學論文

健康教育宣傳片與一般的醫療電視廣告專題片不同,它有一定的表象系統,可以稱之為形象化的科學教育片。它的特點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許多健康教育宣傳片,都是在環境、專家、技術、資料背景的基礎上融入了很多人文關懷的畫面,就為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感,從生活的側面去傳達健康教育的服務宗旨,變說教為事實,變灌輸為啟迪,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從傳播學的角度上說,要想獲得傳播的成功,“傳播者”和“受眾”是密不可分的2個因素。如何把枯燥無味的健康教育原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電影語言變成通俗易懂、鮮明生動、引人入勝的藝術作品,則成為每一位剪輯者最關注的問題。

剪輯者需要讓每一部健康教育宣傳片都有自己的節奏,它關係到剪輯出來的作品是否流暢,衝擊力是否強大,對觀眾是否產生心理影響。鏡頭的剪輯,根據其宣傳內容的要求,情節的發展以及觀眾心理合乎邏輯,將許多零碎的畫面片段串聯成一個有節奏的整體,從而起到引導、規範觀眾注意力,支配觀眾思想與情緒的

作用[ 1 ]。

如何“剪”才能表現出明顯的節奏感?我們需要根據健康教育宣傳片的主體內容更多的嘗試不同的剪輯點和剪輯方式,以便迎合更多觀眾的“閱讀”要求。

“節奏感”是在節奏客體作用下,引起大腦皮層興奮,從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應,通過神經中樞協調統一支配生理機能準確地完成符合節奏律動的肌肉或肢體動作技巧的能力[2]。在人們的感受中,一般情況下,長鏡頭或相似景別的剪輯造成慢節奏,而角度和景別變化大、運動速度快、短鏡頭快速交替造成快節奏。鏡頭長,在單位時間內的鏡頭數量少,剪接率就低。不同內容和不同風格的影片,剪接率差異很大。

1 節奏過快會產生視覺疲勞

鏡頭長度的運動,所形成不同的視覺節奏,可以最終影響觀眾的心理感受和情緒節奏。假如鏡頭越來越短促,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斷增加的緊張、激烈。但是,剪接率過高,震驚感尚未開始或仍在增進時就被切斷,同樣不能造成積累效果。

例如,現有的不少健康教育宣傳片常常把鏡頭切的很碎,例如,往年專業性極強的重大重點疾病宣傳片中運用了大量的訪談或是多人開會的場景,剪輯的手法是誰說話就給誰鏡頭,而且基本上近景或者特寫居多。這種鏡頭來回切換的片段,就算再碎也對觀眾的眼睛產生一種視力疲勞,並沒有跳躍感。例如,家住在一個環境優雅的半封閉小區,突然有小販路過用擴音喇叭叫賣,人們多數對他會極其反感,但是家住臨街的人們對市場長期的叫賣噪音就有些習以為常了。同理,人的視覺也有這個功能——視而不見。

2 節奏過慢會產生空洞心理

“熊貓直播”是國人接觸的最火熱的.慢節奏的電視,節目組在基地內設定了28個攝像頭,對大熊貓的生活動態進行24小時直播。觀眾都能看到些什麼呢?大多數時候,熊貓在睡覺。偶爾,它們會打打滾吃吃竹子。如果運氣好,能圍觀到它們打群架——這已算是直播的最高潮。花一整天看熊貓吃喝拉撒?不少年輕的上班族認為,很有趣,因為可以緩解平日繁忙時的緊張情緒。但也有人認為此舉很無聊。

我們可以把這個節目看成是一個擁有“超長鏡頭”的慢節奏剪輯,沒有精美的後期製作,與追求效率、速度的現代社會似乎格格不入。許多人認為慢節奏一方面可以填補內心的情感空白,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舒緩減壓、放鬆心情的作用。但這種鏡頭是否真的可以幫助減壓還不得而知。在多數的講座類健康教育宣傳片中並不能使用這種慢節奏剪輯。例如每期的《遼海講壇》,往往要用一至兩個小時的半專業性語言才能將某種疾病的大概內容向觀眾講授清楚,而多數的觀眾並不是醫學出身,對疾病的專業性名詞理解能力稍差,如果單純的用專家的長鏡頭講座,會讓人從興奮度中逐漸下滑,鏡頭直接的組接就不會產生積累的效果,節奏拖沓、沉悶,其剪輯的調子總值就趨於零。所以,我們做剪輯的過程中會加入觀眾的反應鏡頭與知識點相關內容鏡頭。

3 配合音樂節奏有的放矢

我們剪輯的健康教育宣傳片敘事中使用的鏡頭及鏡頭的長度和剪輯點跟音樂的節拍是一樣的。先確定視訊的主要敘述順序,然後選符合主體的音樂,根據音樂整理素材,有目的地進行不同景別畫面的組合,使視訊配合音樂節奏進行潤色,節奏強的地方就快速切換視訊,節奏慢就慢切換音樂通過音樂編輯剪輯,音畫合成之後節奏點要能夠吻合,這便是心理活動所產生的節奏的共性。例如活動類的健康教育宣傳片,多數是以展示、諮詢、義診、表演、發放知識手冊和宣傳品等形式為中心內容,多組重複性內容的鏡頭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所以在剪輯的時候選擇節奏性強的音樂,根據音樂的段落起伏將重複性鏡頭進行重組,最終完成一個富有動感的活動類宣傳片。把握好節奏,就是把握住了觀眾的心理。一部完整的健康教育宣傳片在全片中的節奏是不一致的,需有張有弛,有的放矢。

心理學對剪輯工作的指導作用十分重要。在以往的健康教育宣傳工作中,宣傳主體總是站在社會的立場上,是作為社會要求的代言人而出現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宣傳物件接受了宣傳內容,也並不是真正的心悅誠服[ 3 ]。所以我們在製作健康教育宣傳片時,首先要讓自身去理解宣傳內容,再運用技術手段讓宣傳片產生的節奏更富有感染力,力求從情緒上感染觀眾,讓觀眾進入到宣傳片中,從而產生內容的互動及內心的共鳴。

我們是健康教育的宣傳者,將健康教育知識傳播出去是我們的使命。我們要通過語言、圖文、形象化、電化及時間教育等靈活多樣、各具特色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運用人際傳播的技巧進行健康教育[ 4 ]。無論我們的健康教育宣傳片在何時何地以何種形式播出,我們都要遵循它的基本規律,發揮它的長處,不斷研究,製作出更多更好的讓觀眾滿意的健康教育宣傳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