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防治技術研究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8.17K

論文關鍵詞辣椒疫病;發生流行規律;防治技術;福建福鼎

辣椒疫病防治技術研究的論文

論文摘要闡述了辣椒疫病在福鼎市的發生流行規律,並從種植抗性品種、採用農業栽培措施、化學防治等方面介紹其防治技術,以供辣椒種植戶參考。

近年來,辣椒疫病在福鼎市部分地區發生危害日益嚴重,重病田死秧率達30%~100%,成為影響我市辣椒生產的主要障礙之一。筆者就辣椒疫病在我市的發生流行規律及防治關鍵技術作簡單介紹,以期為農民在辣椒生產過程中進行此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學指導。

1發生流行規律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黴菌(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所引起的一種土傳性病害,可經雨水、土壤、氣流等多種途徑傳播,除了引起大面積死秧外,還可造成葉片枯萎、果實腐爛、莖杆出現壞死斑以及萎蔫死亡等多種症狀,一般病株率為15%~30%,嚴重時達80%以上,現已在世界各地的辣椒種植區普遍發生和流行,成為辣椒生產中增產增收的主要障礙之一。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通常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及卵孢子在病株殘體、土壤內越冬,也可以在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成為第2年初侵染源。在潮溼土壤中,菌絲可存活4~15個月,卵孢子在土壤中一般可存活3年。當條件適宜時,越冬後的病原菌隨灌水、氣流等傳到寄主各部位,引起發病,進行再侵染。

福鼎市氣候溫暖溼潤,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這給辣椒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豐富城鄉人民菜籃子的政策引導下,辣椒生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辣椒種植面積逐年增大,新品種引進、栽培條件的改善等措施的實施,其實也將辣椒疫病的發病因素積聚起來,致使辣椒疫病在我市的危害日趨嚴重。2006~2008年對我市辣椒產地的調查表明,氣候適宜時,一般田塊減產20%~30%,嚴重的全田絕收,給當地的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構成了嚴重威脅。該病在大棚全年均可發病,露地4月下旬發病,5月至7月下旬大發生,蔓延迅速,2~5d內可危害大部分植株,尤其是剛進入坐果期的辣椒極易感病,常發生果實腐爛,植株大片枯萎,使農民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2防治技術

2.1種植抗性品種

由於殺菌劑對環境和生物的潛在危險性愈來愈強,加之辣椒疫病具有一定的突發性,一旦地上部分出現發病症狀,再採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已很難達到防治效果。如果在種植抗性品種能有效地解決辣椒疫病的前提下,那麼種植抗病品種是解決問題最有效又安全的措施。我國已選育和篩選出了一批抗辣椒疫病的品種,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抗病性較強的品種有湘研1號、湘研4號、湘研5號等系列以及21號牛角椒、朝天椒、早豐1號、光皮椒、窯嘴大辣椒等,生產者可根據需要選種合適的品種。

2.2採用農業栽培措施

2.2.1清潔田間、減少病原菌原始生物量。辣椒生長期和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株和病殘體,不能將病株和病殘體隨意丟棄在田間和水渠中,應集中晾乾燒燬,以減少病原菌原始生物量。

2.2.2合理輪作。辣椒疫黴菌不僅可侵染辣椒,還可侵染番茄和葫蘆科中的50多種作物,因此在我市可以與水稻進行水旱輪作,或與葉菜類和蔥、蒜類作物輪作,避免與茄果類和瓜類作物輪作或套作。

2.2.3改進栽培措施。辣椒地應選擇不易積水、土壤疏鬆肥沃的地塊,移栽前進行深翻晒土,採取高畦深溝地膜覆蓋栽培,及時地進行追肥,促進植株生長,增強對辣椒疫病的抵抗力。

2.2.4選擇合適的肥水管理方式。在辣椒種植過程中應選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有機肥為主,磷、鉀肥作為基肥,苗期少施氮肥,可適當地施些矽肥和硼肥來增強植株對辣椒疫病的抵抗力,在花蕾期和盛果期應及時地追肥。灌水要及時適當,一般播種或定植後要澆足保苗水或定植水,緩苗髮根時要適當控制水分,促進根部發展,結果期要勤澆水。灌水應採用小水溝灌,杜絕大水漫灌,以多水口、不上壟為原則,避免病原菌從發病區向未發病區傳播。2.3化學防治

由於辣椒疫病的病原菌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因此辣椒疫病的發生主要與氣候、品種抗病性等關係較為密切,病害發生多從侵染根部開始,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當地上部分表現症狀時,再用殺菌劑進行防治可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用化學方法防治辣椒疫病要系統用藥。具體來說在辣椒育苗時,結合防治苗期的猝倒病、根腐病等病害,噴施1~2次甲霜靈錳鋅或烯醯嗎啉錳鋅;定植後,可用霜脲氰、烯醯嗎啉或嘧菌酯進行灌根;生長期每隔10d左右,用烯醯嗎啉、烯醯嗎啉錳鋅或氟嗎錳鋅進行灌根或噴霧處理,但重點應噴施到根部和莖基部,才能有較好的效果,殺菌劑的具體使用劑量參照藥劑說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