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教學法應用研究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7.48K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眾關注度的升高,如何提高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受教育程度及綜合素質培養,成為了業內關注的話題。參與式教學法可以更有效地培養和鍛鍊大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本文從參與式教學法自身入手,通過闡述參與式教學法的起源和發展,借鑑其他學科在參與式教學法中的應用,同時結合會展專業的自身特點,分析出會展專業需要應用參與式教學法的原因和意義,並給出實施的策略方案,以促進參與式教學在會展專業中的應用。

參與式教學法應用研究的論文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研究評述;素質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素質教育在全國教育工作中的不斷普及,大學生整體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受到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對於當代大學生的教育也不再侷限於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法,自從20世紀末由西方引入中國後,很多的學者對其進行了積極地探索與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參與式教學是指全體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展機會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我國會展經濟的快速增長,激發了對高素質會展人才的大量需求。作為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會展專業教育更注重課堂上的互動性與學生的參與性,因此更加強調教育方式上的革新。本文通過梳理其他學者關於參與式教學法內涵的研究以及參與式教學法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探索該教學法在會展專業的應用可行性,以此豐富會展教育,培養更多會展專業人才。

二、參與式教學相關研究

儘管學生參與所產生的正面效應得到了世界的認可,但對於參與式教學的定義並沒有達成一致的認識(Harris,2008)。Nystrand和Gamoran(1991)提出學生參與是一種描述學生參與教學意願度的方法。Chapman(2003)則認為該定義應更加關注教學行為中學生參與認知、行為和情感因素。Willms(2003)提出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學生參與是指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認同和評估學校教育成果,參與到學術或課餘活動中。而Dunleavy(2008)界定了學生參與的三種類型———行為參與、學術認知參與和社會心理參與,後經過更多專家學者的研究,逐漸演變為社會參與、制度參與和理智參與(Dunleavy&Milton,2009),分別從三個角度描述了校園生活的歸屬感、學校教學的制度和學習的認知與情感。2006年,George從學生的角度提出了學習參與模型,該模型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收穫主要受學生參與度的影響,而學生參與度有三方面的影響因素,學生行為(學習習慣、同伴交往、師生交往、學習動機、學習時間等)、學生背景(學業準備、入學機會、天資與入學意願、家庭背景等)以及高校條件(新生體驗課程、學術上的支援、校園環境、服務專案、教學方法等)(,2006)。同樣,Barkley(2010)也是從學生的角度提出參與式教學是動機和主動學習的結合,動機需要三個要素:自治性(autonomy)、精通性(mastery)以及目的(purpose)(Pink,2009)。經過深入研究,西方學者總結出學生參與的三種演變形式:一是幫助弱勢學生參與學校生活。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之間,學生參與的學術概念主要突出活動時間和參與度(Smyth,1980),學生參與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法。二是協助課堂管理。20世紀90年代,對於逃課和擾亂課堂方向的研究不斷增加,“脫離課堂是導致不正常行為、曠課和成績差的主要原因”(Carrington,2002等)。作為日常教學管理的策略,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協助管理課堂。三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DavidMiliband(2003)提出21世紀教育的'核心是為一生的學習而學習做準備,將參與式教育視為一種方法來幫助學生提高學術表現,同時塑造自我引導學習的傾向。目前,學生參與的目的不僅是幫助學會學習,也是幫助學習者對於學習過程的理解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同時成為學習各種科目的有效工具。21世紀以來,中國學者也對參與式教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婁祖安(2009)認為參與教學是通過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自主參加教學活動,從而提升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李森、李霞(2005)認為,參與式教學是在師生處於同等層級的基礎上,共同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教學活動合作與知識互換,完成教學目標的實踐活動。王升(2001)提出參與式教學指學生自主參加學習活動,達成學習任務的行為。本研究認為,參與式教學是師生以同等的身份參加學習活動,利用不同教學手法,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和團隊合作的能力,促進師生共同學習和分享資訊的教學方法。迄今為止,我國學者在參與式教學領域的探索集中在課堂主體、實施方法和應用研究。其中,有很多學者提出了適用於高校相關專業的應用研究,涉及的學科領域或者課程分別是經濟地理學(黃琚嫦,蔚霖,張亞麗,2010)、餐飲服務與管理(馬瑞,2012)、中國近代史綱要(董一冰,2013)、聲樂專業(林妮,2013)、移動網際網路(董文琪,2014)、酒店康樂管理(王蕾蕾,蔣露娟,2014)、思想政治理論課(董一冰,劉靜,2015)。上述應用研究分析的思路一般分為參與式教學的基本流程,參與式教學的操作模式以及參與式教學的反饋技巧。

三、研究結論與展望

國內外學者對於參與式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增強團隊等合作能力的價值是持肯定態度的,但由於不同專業、學科的差異,應用研究的適用性都有著一定的侷限性,儘管目前在酒店專業有2篇討論參與式教學法的文章,但對於會展專業來說,經驗還不是那麼直接,可借鑑性和可代表性還不夠。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科學的教學方法。目前,參與式教學法的意義和效果已經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並在很多教學領域得到了應用,但其在會展專業的應用還是相對較弱。關注參與式教學法在會展專業領域的應用,充分發揮該方法的作用,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打造更專業的會展人才,豐富會展專業的培養體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