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研究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2.53W

導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園文化研究的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校園文化研究的論文

校園文化建設能夠體現一所學校的獨特精神風貌,它是一所學校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創造並積澱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作為重要的環境教育力量,對師生在理想追求、發展目標、價值取向、行為習慣等方面起著積極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優秀的校園文化能夠孕育出優秀的學校教育,本土的校園文化又彰顯著自己的個性與特長,滋養著本土的孩童。

一、校園文化的現狀和問題

學校作為育人的場所,校園文化的建設應該遵循人的發展規律。但是,有很多學校失去了自身應遵循的原則,致使校園文化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重特色建設,輕歷史傳承

沒有調查好學校的歷史底蘊,沒有對歷史傳承的重視,缺乏明確的校訓、校徽、校歌等。

(二)重活動形式,輕活動內容

許多學校定期舉辦一些特定的校園活動,這種固定的模式,致使校園文化活動僅僅成為學校的例行公事,對活動的內容和意義等缺乏重視。

(三)辦學理念脫離時代潮流

辦學理念大都是“強化管理、以人為本”等空洞的理論,千篇一律,有的口號過於寬泛致使辦學思想呈現空洞,缺乏與時代潮流的應有聯絡。

(四)管理手段過於簡單

日常管理重視自身利益和管理得失,從而呈現出資訊傳遞單一狀態,缺乏應有的溝通和互動現象。

(五)重表面,輕內涵

注重校園文化環境的改造,對校園文化意境卻沒有給予足夠的注意,這樣使校園文化建設僅僅停留在外表上的華麗,卻沒有豐富的內涵。校園文化的確立缺乏本土文化的母根,缺乏文化實施的載體,缺乏文化的靈動性。於是,校園文化就成了一篇文章、一張畫、一座雕塑、一面文化牆等。

(六)無完整的體系

校園文化的實施、滲透、評價、展示缺乏一個完整的體系和循序漸進的過程。

二、從本土資源入手構建校園文化

針對校園文化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通過近十年“發掘本土文化資源,構建特色校園文化”的研究,找到一條“從本土資源入手,構建校園文化”的有效途徑。其策略是:尋母根―明主題―搭載體―建機制―實滲透―展成果。

(一)尋母根,底蘊深

母根就是校園文化的根源,他和學校教育教學有著密切的文化淵源。比如當地地名的由來、校名的由來,當地歷史文化背景、歷史文人、名人的傳頌,歷史經典故事等。

柏果國小文化母根――銀杏樹。因柏果公社有兩棵高大的柏果樹(學名“銀杏樹”)而得名,用地名校名作為校園文化。

古溪國小的文化母根――雲龍書院。由建校歷史文化背景引入雲龍精神,作為校園文化。

(二)明主題,理念新

根據校園文化的母根,瞭解他們的文化淵源與內涵,文化的主題確定就有根有據了。

寶龍國小根據校名、本土資源――黃桷樹,挖掘它的品質,提出“黃桷文化”,確立“頌黃桷韻、寶貝成龍”的文化主題,確立相得益彰的校風、校訓等。

(三)搭載體,顯靈性

載體是校園文化的實施體,載體的合理建構會讓有根的文化有依託、有滲透,讓本土的文化彰顯靈動性,細化到學校的'管理,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果。

(四)實滲透,活載體

校園文化要讓載體的內涵更豐富,實體更飽滿,外延更綿長。

1、校徽設計

寶龍國小校徽:六片黃桷葉組成一個風輪圖,像轉動的齒輪,傳遞著學校和諧發展、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2、校園吉祥物的設計

柏果國小用銀杏葉構成一個活潑可愛的銀杏娃。寶龍國小用黃桷葉做成靈動可愛的寶寶和貝貝。

3、外牆及樓道的設計

寶龍國小教學樓外牆以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為主題展示。教學樓的每層樓以黃桷樹的花葉果為背景確定的一個文化主題。即第一層是學會勞動,第二層是學會做人,第三層是學會學習,第四層是學會生存,廚房和操場是學會健體。廊道牆體和樓道垂吊文化內容豐富,有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學習方法、漫畫集錦等,寶貝們漫步其間,文化薰醉其心境。

4、班級文化設計

(1)班名設計極具個性化特色。

柏果國小以銀杏的生長過程對各年級班牌分別命名並闡釋。 幼兒園――銀杏園(朵朵花兒放光彩,滿園春風撲面來);一年級――銀杏芽(嫩綠勃發生命,奮鬥彰顯卓越);還有銀杏苗、銀杏蕾、銀杏花、銀杏果。班級門牌平面圖由銀杏娃和銀杏葉組成,每遞增一個年級就增加一張不同顏色的葉片。

寶龍國小以黃桷樹品質對各年級班牌命名並詮釋。有勇敢寶貝、活力寶貝、熱情寶貝等。

(2)教室內設計獨特

每班張貼評價標準,展示孩子的“成長足跡欄”。班級展示盾牌。根據班級名,延伸其內涵和外延,圍繞做相關的知識圖片展板等。

(五)建機制,促發展

1、建立評價體系

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國小生守則》、安全、健康教育等工作有機融入載體中,構建成一個系統的評價體系,這是學校理論教育和實體活動的指南。

2、建立評價和激勵機制

理論教育和實體活動相結合,建立班級評價、校級評價、期總評價三級評價機制。

(六)實滲透,展風采

寶龍國小每月由一位領導根據評價標準落實滲透一個學會,進行理論教育與實體相結合的系列活動。搭建的實體活動有:經典誦讀活動、手工製作、科技比賽、體育競技、安全生存等,給師生建立一個展示風采的平臺。

(七)展成果,明未來

本土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實施活動會讓師生在理論中得到昇華,在實體活動中得到歷練,並能清晰地記載在成長簿上,並得以表彰和展示。

學校成果展示臺是師生成長的激勵臺,也是校園文化的聚焦點,它可以讓我們看到師生的成長,看到校園的發展,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從而有一種蓬勃的力量推動我們永遠向前。

我們在探索“發掘本土資源,構建特色校園文化”的研究中,覺得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撐,屬於校園文化的硬體,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校園物質文化的每一個實體,以及各實體之間結構的關係,無不反映了某種教育價值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