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青青陵上柏》譯文中的文化移入問題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3.1W

一、引言

淺析《青青陵上柏》譯文中的文化移入問題的論文

阿瑟·魏理是英國現代傑出的漢學家和翻譯家,他的譯作 170 poems,在歐美國家至今擁有廣泛的讀者。本文以魏理對 《青青陵上柏》的翻譯作為研究個案,分析文化移入在其詩歌翻 譯中的運用。

二、《青青陵上柏》及其譯本

《青青陵上柏》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三首,描寫了漢末寒 微之士對人世不平的感慨。前四句以柏樹的四季長青和澗石的歷久 而堅反襯人生命的短暫。正因為人生苦短,敘述者才寄情於飲酒遊 歷。但在“冠蓋自相索”的洛陽,一介寒士的他只能作個旁觀者。 同樣是及時行樂,他只能飲“斗酒”駕“駑馬”,貴族們卻可以 “極宴娛心意”。這種強烈的反差對其心理的衝擊是可想而知。但 詩人超然態度又顯然沖淡了文中的苦澀與不平,在“貧與富,晦與 顯,薄與厚,短促與永恆”之間尋到了一個平衡點。(曹旭)

相對於原詩的複雜多義,魏理的譯文則彰顯了人生苦短及時行 樂這一主題。筆者認為這是因為魏理在翻譯時將英語詩歌中的類似 主題移入到了譯文之中。

英詩中感嘆生命短暫與虛無的作品頗多,詩人Robert Herrick 在Hesperides中就寫到,"Thus I pass by and die,as one unknown and gone." 對於生命的悲觀只有比“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更加的 徹底。"A cup of wine together will make us glad,and a little friendship is no little matter",與原文出入較大。在原詩中並沒有對友誼的歌 頌,而"聊厚不為薄"語氣中則有苦中作樂的意味。西方文學中歷來 就有以飲酒作為契機歌頌友誼的傳統,如蘇格蘭詩人Robert Burns 的`Auld Lang Syne就是描繪少年時代的朋友分別多年後再次相聚, 彼此勸酒以示其友誼常在。魏理或許認為既然與朋友相聚,遊歷 京都,自然是心情明快的,所以淡化了原詩中底層文人與上層社 會生活反差,突顯了朋友之間的情誼。"Yoking my chariot I urge my stubborn horses"。"駑"譯成了"stubborn ",只表示馬"difficult to deal with",而並不一定是劣馬的意思,再一次淡化了詩人寒微的身份。 "In Lo Town how fine everything is"。鬱郁,是形容京都的繁華,譯 成"fine"則有"pleasing and enjoyable"之意,暗示了敘述者遊歷都城 時的輕鬆愉悅。本詩的最後兩句"極宴娛心意,慼慼何所迫?"是沒 有主語的,譯成"By prolonging the feast let us keep our hearts gay,and leave no room for sadness to creep in."主語變成了敘述者再次強化了及 時行樂(carpe diem)的主題。而carpe diem,也是英語詩歌常見的主 題。最早在Horace的 Odes 1.11中就有這樣的詩句:"Whether Jupiter has allotted you many more winters or this one, wise,be truthful, strain the wine, and scale back your long hopes to a short e the day,trusting as little as possible in the next day."告訴人們:與其 沉溺於痛苦中,不如接受生活所賦予你的一切,享受生活,把握 今朝。Herrick在Corinna's Going A-Maying中也寫道: "All love,all liking,all delight lies drowned with us in endless while time serves,and we are but decaying,come,my Corinna,come,let's go a-Maying."意思是,我們的生命短暫,歲月如飛,應趁這良辰美景 享受生命。魏理在譯文中延續了西方文學中carpe diem這一主題, 將強烈的生命意識灌注其中,直接體現了一種更加普遍和明朗的生 命態度:生命苦短當及時行樂。

三、結語

魏理所譯的《青青陵上柏》在主題的表達上明顯異於原詩: 原詩抒發了貧寒之士內心的不平;譯文則突顯了生命短暫當及時行 樂,將西方文學作品中的對生命的思考和友誼的歌頌這兩個主題移 入到了譯文之中,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共通之處,這也是其譯作為 眾多英美讀者所喜愛的原因之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