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拓展延伸教育論文

來源:才華庫 7.49K

1.立足課本,由此及彼,拓展閱讀能力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拓展延伸教育論文

拓展延伸是針對教材的和課堂教學而言的,離開了教材就無所謂課內外銜接,也就談不上向課外延伸。葉聖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論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師就必須用好。語文課外延伸必須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那麼,我們該確定什麼樣的延伸角度?又該向哪個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中的“此”與“彼”又是什麼呢?

關鍵在於教師在鑽研教材過程中要精心選點、設點,使要拓展的面與課文有機地聯絡起來,以及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實施。不妨從情節、主題、作家、文體四個角度著手。從情節角度中延伸可通過對故事情節的延伸,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訓練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醜小鴨》一課後,讓學生想象“醜小鴨變成美麗的天鵝後會做些什麼?或者會遇到什麼事?”

這時學生紛紛展開了想象,有的學生說,醜小鴨回到了他剛出生的地方,大夥都感到十分驚訝,醜小鴨寬巨集大量,原諒了他們,他們也很慚愧,並向醜小鴨保證以後要善待任何人。從此,醜小鴨和鴨媽媽、夥伴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有的學生說,醜小鴨遇見了與他小時候有同樣遭遇的醜小雞。這時的醜小雞十分沮喪,醜小鴨把自己的故事告訴了醜小雞,鼓勵醜小雞鼓起勇氣頑強地生活下去,就一定能獲得幸福的,並陪伴著醜小雞。最後,醜小雞也長成了美麗的大公雞……。

這種“續編”活動,實際是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有機延伸,可以啟發學生對課文內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發展,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從主題角度延伸

類似的情節,在不同作者、讀者(學生)的心中,會有不同的看法;同樣的,一樣的主題,一樣的題材,在不同作家的筆下,往往會演繹出不同的風貌。此時,教師可由一點出發,指導學生蒐集相同或相似題材的作品,比較分析、討論思考,學生會更容易地領會每一部作品的特色。

講黃昏與中國人的日暮情思時,我從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到現在女作家張潔《挖薺菜》裡的日暮黃昏不敢回家的.描寫;從詩經的“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到陶淵明的“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讓學生們感受到在中國詩人的筆下,夕陽黃昏的意象傳遞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生存狀態和生存意識,多了一層家園落日的溫馨和人生遷世的感情。

再如,學習余光中的《鄉愁》時,可請來席慕蓉的《鄉愁》;學《愛蓮說》,可引進來《詩經》《楚辭》中香草美人喻高潔品質的詩歌,引導學生背誦積累。

這樣,教師有意識地查詢這樣的資料,讓學生課後去閱讀,在對比閱讀中,學生既瞭解了文章的寫法有哪些異同,又理解了對於同一件事可從不同的角度來寫的道理,在自己的寫作中也能做到視野開闊,觀點獨到。

3.從作家角度延伸

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並不等於全豹。不妨藉此機會,乘熱打鐵,向學生推薦該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幫助學生全面瞭解其風格……如課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只是《水滸傳》中第三回部分,將花和魯智深(魯提轄)的行俠仗義、嫉惡如仇、報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鮮明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教師可以趁熱打鐵,向學生介紹《水滸傳》這部中國古典名著,讓學生去關心魯智深後來的命運,激起學生探知的興趣。 其次,一個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其風格往往也是有差異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作比較,將文學史的知識貫穿其中,把學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淵源和積累中。例如,學習李清照的《醉花陰?勃霧濃雲愁永晝》時,可向學生介紹她前期的作品《如夢令》。學生在理解了這兩首詞截然相反的意境後,不難知道這與李清照所屬的時代背景有關。

此外,我們還可以介紹學生看一些人物的傳記、評論文章,這會讓學生對作家和他們的作品瞭解得更深刻、更全面。魯迅代表了中華民出最可寶貴的靈魂,他是超越時代的,他也是痛苦和孤獨的。而學習魯迅自傳,則正可全面瞭解魯迅。但學生一般認為魯迅的作品艱澀難懂,理解有難度。且《魯迅自傳》,寫得又含蓄、沉著、樸實,學生始終無法與之對話和溝通。教學中我把近幾年學術界研究魯迅的文章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走近魯迅,瞭解魯迅。

閱讀這樣的評論文章,可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觀點,從而跳出自己狹隘的思維空間,這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例行性思維和相容幷蓄的氣度。

4.從文體的角度延伸

拿說明文為例,我先從課本中選取一篇比較典型的說明文——《中國石拱橋》,分別從課文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設定問題,讓學生精讀,分組討論解決問題,老師點撥。然後又選擇另一篇說明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進行比較閱讀,找出兩篇文章的異同。

經過反覆討論、分析、總結,每個學生都逐漸理清了,“說明文有的介紹事物的特點,有的是說明一個道理,要介紹明白這些特點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說明方法,而且語言必須準確”。這樣的一種閱讀思路,也就是幫學生拿到一把開啟說明文閱讀大門的鑰匙。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教師的“領”實際上就是“導”,是從學生的“學”出發的,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去總結。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的能力。

“新課程”是一種理想,這理想的實現需要“新教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願與同仁共勉,努力為“新教師”,為“新課程”的完美開展添磚加瓦。讓充滿著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在我們語文課堂上閃現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