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論文

來源:才華庫 2.73W

【摘 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學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目的。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論文

【關鍵詞】學生;學習習慣;培養

學習習慣是指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固定態度和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新課標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綜合學習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養學生會聽的習慣

會聽,就是要聽入耳,如果聽而不聞,等於沒聽。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真人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並能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以前每天佈置家庭作業,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在黑板上,讓孩子們抄寫下來然後回家才不會做漏,因為我覺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殊不知,長期這樣,我抄,學生謄寫,導致部分學生形成依賴思想,老師用口頭佈置的作業基本沒什麼作用。後來,在搭檔的啟發下,我做了改正,為了考查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我組織學生做了如下練習:教師練一段簡短的文字,讓學生聽完後用自己的話說大意,或者教師朗讀大段文字,學生學會抓關鍵詞語作為小標題,每天的作業佈置我用口述,學生拿筆記,對於記得好的學生我將以拍照的方式發到家長群裡面去,被拍照的同學將能得到個人和小組的加分等等。這類練習可以訓練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學會邊聽、邊想、邊記,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有意記憶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會看的習慣

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凡學生通過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可以不講或者少講。會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學中要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吸引學生看。教師的板書要工整,演示要準確,鮮明,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由教師帶領觀察到只給“觀察提示”的半獨立觀察,最後到完全獨立觀察,使學生逐步掌握觀察方法。

三、培養學生會想的習慣

會想,首先要想。課堂上要讓學生肯動腦子想問題,除了靠教師教學啟發外,還要靠“促”促使學生動腦子。要求學生,教師每發一問,人人都要立即思考,準備回答,如果不回答,也要把問題重述一遍,並說出自己是怎麼想的,想到哪兒不會了,並告訴學生這也是一種回答。堅持這樣做,可以提高提問的教學效率。因為全班學生毫無例外都得積極動腦思考。提問時可讓可能不會答的學生優先作答,再請回答的同學針對前者的疑問作答。這樣,教師既可以瞭解後進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維的障礙是什麼,又可提高一般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都得到鍛鍊。同時,提問後教師還要及時評價,對回答好的`,敢於發言的要給予鼓勵。

四、培養學生會說的習慣

聽、看、想三者都要通過“說”這一點來突破。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得去想。課堂上抓住學生的說這一環,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好,就得認真聽,細心看。抓住了會說,就能促進其他“三會”。因此,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口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語文課上訓練說,可以採用這樣的做法:

1.訓練學生敢於站起來。

我班有這樣一位女生,性格很孤僻,膽子小,課堂上不愛舉手不說,你喊她起來回答問題她是不會站起來的,更不用說回答問題了。老師啟發她,學生鼓勵她,可她還是不怎麼敢,還直流淚,我想這樣的學生急不得,於是,我降低要求,在多次地訓練後,我要求她首先學會尊重老師,在老師喊到她回答問題時,她首先得站起來,多次的交流,她知道老師和同學們都是善意地,都是在從內心在鼓勵她,於是,她終於學會了勇敢地站起來面對老師。既然她敢站起來了,那麼自然而然離說又近了一步,然後我再鼓勵她大聲地說出來,無論說得好與不好,我都給與她從不同角度地鼓勵,讓她嘗試到她的勇敢沒有白費,原來站起來大聲說話並不是好難。

2.其次是訓練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

好多學生在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踴躍舉手回答這是好現象,但普遍的都是回答個半截,沒有完整地表述一個問題的答案。比如,這首古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句或者哪兩句?面對這樣的問題,好多學生就直接答出什麼思想感情,直接寫出他喜歡的一句或者兩句,卻不知道完整地去按照問題去回答。這雖然是小事,但這對以後學生會完整地表達他所要表達的意思起到關鍵的基礎作用,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正。

3.讓學生習慣於“說想法”。

所謂“說想法”就是說思路、說思維的過程。課上要給每個學生說自己想法的機會,可以個人獨自小聲說,同桌之間練習說,四人小組互相說,等等。長此訓練,學生就會習慣於“說想法”。此外,說想法的過程還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通過說想法,培養了學生語言的條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

4.訓練學生使用書面語言。

我們所面臨的是農村偏遠的國小生,他們生活在農村,而且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從小說話都受老一輩方言的影響,他們習慣於說家鄉話,用方言,在面對老師的問話時他習慣性地用方言或者是口水話就回答出來了,而這樣的習慣如果養成了就很難改正了,所以我們在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地運用書面語言。要改掉說口水話的好習慣。也便於對知識的理解和提高說普通話的能力。為適應社會的競爭而作鋪墊。

5.給後進生髮言權。

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回答問題的習慣,難點在於訓練後進生。我們認為後進生上課一般不善於觀察,不會聽講,不會思考。其實,我們的觀點是錯誤的,並不是他們不善於觀察,是他們沒有把注意力轉移到觀察上來;並不是他們不會聽講,而是他們從內心不想聽講,沒有被我們的課堂所吸引,所以就更不用說願意去思考了。追根到底,還是需要我們對後進生想方設法使他們學會動腦子,這就是要多給後進生髮言的機會。這就需要進行分層教學的試驗,例如,接班後的前幾節課可以作為爭取後進生的重點課來上,課前就把檢查複習的題目先告訴後進生,並具體教他們如何回答。這樣,他們慢慢地嚐到了甜頭,有了自信心,說的積極性高了。後進生積極動腦回答問題,也可促進中等生和優秀生向更高的標準看齊。

總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學習,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