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中語文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論文

來源:才華庫 2.46W

【摘 要】《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習慣呢?我從以下九個方面進行論述:預習、查字典、聽講、獨立思考、敢於提問發言、誦讀摘抄習慣、複習習慣、課外閱讀摘錄習慣和觀察思考勤於練筆的習慣。

淺談高中語文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論文

【關鍵詞】培養 語文 良好 學習 習慣

一、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每篇課文都要做好課前預習。但許多學生卻不知預習是怎麼回事,甚至認為預習不是作業可以不做或敷衍對待,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語文學習中的誤區。作為教師,得教給學生如何預習、怎樣預習的正確方法。首先,讓學生認真讀一遍課文,用鉛筆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詞語及重點語段,並將查出的字、詞的含義及自己領悟的重點語段的內涵有個基本輪廓或最大可能地理解。其次,讓學生誦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層次,把握文章中心及寫法特點。即便有學生在理解與把握上有差錯,教師再一講解就容易理解或糾正原先理解與把握上的欠缺所在了,長此以往,慢慢就形成了正確的思維了。再次,查詢相關資料,瞭解時代背景及作者,以幫助把握文章主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人論世”。

二、查字典的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有句名言:“無論什麼人都應該把字典作為終身伴侶,以便隨時解決語言文字上的疑難。”它形象地論述了字、詞典等工具書在學習乃至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字、詞典等工具書在語文學習中尤為重要,它有助於提高學生解決語文教學中冷僻字、詞的辨析能力。然而,在實際學習中,有些學生往往不注重使用字、詞典,把它當作一種擺設,因而字典難以在學生的學習中發揮其作用。

三、好的聽講習慣

課堂聽講,要求學生專心致志,聚精會神;並做到耳聽、目視、心思三者有機並高度緊湊地結合。也就是說要求學生在認真聽講的同時認真領會教師所講解的內容,用心專一,思想不開小差,並做好筆記;又要求學生認真看書,同時注意教師的每一種表情、每一個動作,以及教師在課堂上的每一種演示。如此,對理解課文關鍵性語句以及重點內容有較大的幫助作用。

四、獨立思考的習慣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意思是隻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可見思之重要。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就是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動腦筋,多思考問題。力求有所發現、有所突破。多思考能將所學知識連點成線,串線為面,合面成體,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思考,所學知識才能鞏固,學而不忘;思考又是理解與運用的橋樑;只有思考,所學知識才得以提高、昇華,學以才能致用。然而學生實際情況卻令人擔憂,他們不能或者不能自如地將學思結合,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一味的唯師、唯書,人云亦云,因而鮮有真知灼見。

五、勇於提問、敢於發言議論的習慣

“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劉向《問說》),可見問之重要。朱熹也主張在“熟讀、精思”的基礎上還要“善疑”,他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一番後,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在一次與學生的閒聊中,有位學生說:老師,我們有時覺得想問問題但又不知道問什麼……。聽了學生的話我頗為吃驚。我們都知道,學習中,疑問多是學習深入的標誌,疑問少,甚至無疑問,則是學習膚淺的表現。因而越是成績好的學生越善於提問,能提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後者僅僅是方法和實驗的過程,而提出問題則要找到問題的關鍵、要害。”眾所周知,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提出問題並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

六、讀、背文章的習慣

朗讀是分析理解的基礎,古代先生教書,就靠學生反覆讀後硬背下來,但其中不乏大文豪,足見古人重“讀”是有道理的。誦讀分默讀、有感情地朗讀和理解背誦。課堂教學中讀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語文教學專家巢宗祺就特別重視誦讀,他說:“培養書面語感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誦讀,這也是中華民族學語文的優秀傳統。”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美文比比皆是,朗朗上口。所以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課文成了第一步。課堂上讀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課後讀讀精彩的語段,日積月累,集腋成裘,潛移默化,這些東西就成了學生自己的了。

七、良好的複習習慣

古往今來,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視知識的鞏固。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複習是學習之母,因此指導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是必要的。在複習中,反對機械的死記硬背,提倡理解記憶,學以致用。教師可以抓住作業和加強基本技能訓練兩個主要環節,是對已學知識的`最好複習。教學中必須重視作業的佈置、檢查、批改與講評,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讓學生在思考和練習中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技巧。同時還可以開展課前熱身、課堂練習、課後階段複習,以使學生系統而全面掌握所學知識。

八、課外閱讀、摘錄的習慣

我對所教高一年級三個班的148名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卷105份,主要內容是家庭擁有家電、機動車、書籍的數量、學生看課外書的數量等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家用電器、機動車的使用較為普及,大部分家庭已處於或正向小康過渡階段;但作為書籍這類文化必須品在農村中的擁有量卻讓人堪憂,這是農村家庭存在的普遍現象,而我教的學生大部分就生活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更令人震驚:經常看課外書的僅5人,偶爾看看的14人,從不看的10人。統計發現,148人中,看過《浪漫滿屋》的有70人,玩過邊鋒遊戲的82人,學生的課餘時間幾乎被上網玩遊戲或看電視連續劇佔據,追星厭學就成必然。加上農村家長的重視不夠,不懂得輔導與約束,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都很差,因而學習相對較差,閱讀面窄,無法適應教學要求。由此看來,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確實是迫在眉睫。

學習語文的好習慣自然不止這些,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做有心人,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善於發現、善於思考、善於積累,老師也應該用自己殷實的文化底蘊去感化學生。當然,我們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還需要量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精神,多觀察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發現問題及時地有針對性的找到補救措施,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