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之二)-

來源:才華庫 8.86K

----談如何培養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之二)-

特級教師 劉北榮

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聽課,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教師要講好課,另一方面學生要會聽,二者緊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四會”,即“會聽、會想、會說、會記。”

一、會聽--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

要求學生上課時既要聽老師講解,又要仔細聽同學們的發言。要使學生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老師自己必須做到:①上課時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促使他們仔細聽課;②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吸引他們仔細聽課;③運用學生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轉化的規律,保持學生良好的注意。教學中既要運用教具、實物等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又要運用數學故事、數學遊戲等手段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教師要善於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專心聽課,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形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其次,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聽的習慣進行培養和訓練,為了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

1.重視聽講。要讓學生充分認識老師講解的重要作用。老師的分析講解、啟發點撥,不管從內容的連續性、生動性,還是從方法的系統性、靈活性,都比課後老師或家長的輔導詳細得多,更是同學們自己看書遠遠不能比擬的。

2.專心聽講。課上應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眼睛要盯著老師或黑板,看老師的表情或板書內容,耳朵聽老師講課,頭腦思考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的`同步。

3.會聽門道。一般老師講課分成幾個大步驟:開始複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接著引入新課,然後進行新課、分析講解、推理,啟發學生理解掌握新課的內容,最後還要概括小結一下。教學中要讓學生聽得出來,明白老師每一步講解的目的,並積極配合,達到老師既定的目的。例如,“商不變規律”的教學,複習後教師出示例題:填表。被除數2412024024004800除數42040400800商填表後,提示學生:這個例題的目的在於填表後,要認真觀察,得出新的認識。接著組織學生觀察、分析、概括。①第2、3、4、5組同第1組比較,被除數和除數各有什麼變化?商有什麼變化?②第4、3、2、1組同第5組比較,被除數和除數各有什麼變化?商有什麼變化?③從上面例子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小結時向學生說明:商不變的規律是通過對舊知識的觀察、分析得出的新的認識。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習題如果能再深入地研究,從中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對每節課的舊知複習,不要滿足於會做,而且要作深一步的觀察、思考。通過指點,使學生學會探索發現數學規律的學習方法

4.當堂弄懂。一堂新課,總要介紹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麼課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個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對數學公式、法則、性質和定律要知道怎麼推匯出來的,以及如何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講到哪裡,學生就要想到哪裡,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5.理清思路。學生的思路不但要跟著老師走,而且要把知識發展思路及教師引導思路弄清楚。知識發展思路,在預習時可能“理”過,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課時就應特別注意,弄清楚本節課所學的新內容,是怎樣從上節課內容發展來的,這樣理,有利於理解,也有利於記憶。

二、會想--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

學習數學知識,就其過程而言,實質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知疑、質疑、釋疑的思維過程。所以,數學教學中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和訓練尤為重要。

要使學生養成質疑問難習慣必須做到兩點:

1.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教師除了對敢於質疑問難的學生進行鼓勵外,還應根據國小數學的特點激發全體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故意設疑激趣,如講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出示例題後,教師發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們已會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能否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呢?怎樣轉化?在完成轉化後,暫不作具體的計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問:如果小數點移動後,被除數位數不夠怎麼辦?……這樣一步一步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順著邏輯思維的路子,得出了計演算法則,顯然,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還有的教師抓裝反例”或判斷題來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平行線的定義後,出示:①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線叫做平行線;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③在不同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讓學生抓裝直線”、“不相交”、“同一平面”等關鍵詞進行質疑,以便透徹理解概念和性質。

2.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要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例項引導學生了解國小數學中質疑問難的主要方法。根據國小生的特點,主要可圍繞兩個方面進行:①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的基本形式。如概念是怎樣說明的,怎樣表達的,為啥要這樣表達?②解例題、習題的方法。解題依據是什麼,題目解完後可再想一想,這道題還有其它解法嗎?如果把這道例題再改變一下條件或問題,解題方法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二是教會學生逐步學會質疑問難的一般方法,質疑問難的方法主要是課本中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邏輯方法,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釋疑解難,並逐步養成習慣。

三、會說--養成愛說善說的習慣

說是表達,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反映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理解過程,因此,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說的訓練一般有如下三種:

1.操作敘述法。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有時感到無話可說,因此,要注意讓學生多種感官並用,引導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用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如,1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擺小棒,邊擺邊說:“1根小棒加上1根是2根小棒,2比1大,2排在1的後面;2根小棒加上1根是3根小棒……”這樣使學生有話可說,從小養成愛說善說的習慣。

2.直觀引導法。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第一步,提供圖形,要求學生說出圖意,說出陰影部分佔整體的幾分之幾?第二步,引導學生看圖,從中看出34=68=912。第三步,從左往右觀察等式,初步概括為數學語言: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第四步,從右往左看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第五步,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種訓練,能使學生學會有條有理地說話。

3.說理論證法。要求學生作出判斷,並充分說理。如,工作效率一定,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是否成比例?成什麼比例?要求學生說出: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工作效率一定,就是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此外,要培養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教師還必須做到:①溝通情感,讓學生樂於說;②打消顧慮,讓學生大膽說;③酌請提問,讓學生踴躍說;④當堂記分,讓學生爭著說。

四、會記--養成勤於記筆記的習慣

筆記,是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的手段,如果上課時既聽了時既能理解又會作筆記,學生講,又動了筆,既動了腦,又動了手,就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對學生記筆記要進行具體的指導:一種是直接在課本上記下一些要點、註解,如當老師講到某個問題對自己有啟發時,或某個問題不懂、或有什麼好的想法時,可以在課本上或書上簡要地記上幾筆或畫個符號,留待課後解決,防止關鍵地方漏掉;另一種是記下扼要的提綱式的聽課筆記,尤其高年級的同學要養成聽課記筆記的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