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用10篇)

來源:才華庫 5.11K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校裡,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培養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計劃,歡迎大家閱讀!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

眾所周知,良好學習成績的保持,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接班開始,我就注重同學們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課前習慣

1、認真完成前置性作業的習慣。前置性作業是生本學習的的重要環節。要讓學生掌握完成前置性作業的方法,能夠主動積極完成前置性作業。

2、課前準備的習慣。上節課下課後,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課本、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必須的地方,安靜坐好,小憩收心,準備上課。

(二)課中習慣

1、良好的聽課習慣

(1)聽課姿勢:要持續正確的坐姿。聽講時就應挺胸直腰坐好,兩眼平視前方。

(2)讀寫姿勢:做到“一尺一寸一拳頭”:讀書眼睛離書本一尺左右;寫字時上身坐正,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離筆尖1寸左右處,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

2、課堂常規學習習慣

(1)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根據學生注意力不持續,易轉移等特點,教師要把握好上課的節奏,有張有弛,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的狀態之中,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

(2)規範答題的習慣。口頭回答問題時聲音洪亮,表達清楚;在學生課堂板演以及平時的作業和練習中,教師要規範要求,不放鬆任何細節,加強講評,及時糾正。

(3)認真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堅持正確的寫字姿勢,書寫要認真仔細,規範整潔,字跡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號要規範,格式要美觀。

(4)有條理、快節奏的習慣。國小生普遍存在著做事無緊迫感、拖拖拉拉、動作緩慢的現象。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強學習的計劃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3、課堂思維習慣

在學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之後,教師應將培養重心調整到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用心發問、多向思維、獨立思考、大膽發言、勇於批判、相互合作等品質習慣上來。

(1)用心動腦、大膽發言的習慣。要從學科特點和國小生心理特點出發,根據新授知識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信心,提高他們進一步探索問題的潛力。要加強學生實驗操作和動手潛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潛力和探索精神。

(2)與人合作的習慣。課堂上,務必喚起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使其能正確處理個人與群眾的關係,將個人活動與群眾活動融為一體,互相配合,協調一致。

(3)敢於提出問題的習慣。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新課程的教學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三)課後習慣

1、認真“做作業”的習慣。

(1)按時認真完成作業。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書寫工整規範。

(2)作業獨立完成。做作業時不能抄襲他人作業,或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要求作業認真,獨立完成後再做其他事情。

2、及時複習的習慣。要讓學生學會每一天晚上把當天的功課進行回顧,週六、週日把本週學習資料進行小結,一段時間集中搞一下複習等。要善於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前後聯絡,構建知識框架,構成知識網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2

1.課前預習

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絡以前的知識,並把新問題帶到課堂上,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聽老師講解。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2.課後複習

“溫故而知新”是複習的目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艾賓浩斯遺忘速度曲線”評釋遺忘是有規律的——先快後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後就較緩慢。複習其實就是與遺忘作鬥爭,鞏固所學知識。

3.認真觀察、思索

進人中學後,每門學科都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觀察力。數學的能力培養要以學生對圖形關係與自然界數量關係的觀察為基礎;物理的實驗和化學的演示更離不開精確的觀察;生物則要求學生對生命現象和動植物進行持久的觀察;語文的寫作訓練自是不消說。這些觀察要求學生不但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徵,還要能抓住事物的素質特徵。光看不想難以得出結論,因此,還需要養成邊觀察邊思索的習慣,勤於觀察的同時還要勤于思考。家長可以先引導孩子從身邊的生活小事開始,經常提出問題並與之討論,促使孩子觀察思索,並能本身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獨立解決問題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資助時,家長千萬不克不及置之不睬或敷衍了事,應熱情地鼓勵孩子本身試一試。如果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也不克不及包攬,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讓孩子在家長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本身的力量完成的。只要嚐到勝利的喜悅,孩子便會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挑戰。

5.認真書寫

書寫並非只是形式,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的本質的評價,卷面就是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面孔,老師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據此來打“印象分”。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書寫認真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相反,一個連字都不肯好好寫的孩子,很難做好另外事情。因此,重視並及早提出對孩子書寫方面的要求,不但能提高書寫質量,得到眾多良好評價,並且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綜合本質。

6.記條記並事後整理

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條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並且還能熬煉本身分析、歸納的能力,一舉多得。所以應養成整理條記的習慣。

7.主動學習

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練習本、試卷上的錯誤,以鮮豔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簿本,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題彙編、錯別字舉例的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本身,制止出現同類錯誤。

8.積極閱讀、寫作

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在反覆閱讀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積極閱讀,廣泛吸收課外知識。家長可以購買有關書籍和訂報刊雜誌,為孩子的閱讀創造物質條件。記得讓孩子在養成觀察、思索、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要勤於寫作,寫寫讀書條記、讀後感、觀後感和日記之類。這個過程不但是運用語言文字技巧的訓練,也是一種嚴格的觀察、思維和想象等認識能力的訓練。

9.有條理

做各科作業要預先擺設好時間,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必然的次序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同理,如果做作業時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必定就高不了。

階段需要養成的學習習慣就整理到這裡了,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長的耐心培養,訂要求訂計劃,勤檢查嚴督促,直到孩子的良好習慣漸漸養成。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3

一、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本學期是學生由國小進入國中的第一個學期,是國小階段和國中階段的一個銜接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轉折點,更是一個關鍵的學期。學生由國小的語文學習到適應國中語文學習的要求,要經歷大的跨度。七年級年級識字不是教學的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有困難;閱讀應該是學習的重點,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因此,本學期我在注重加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基礎上,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從第一堂語文課開始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讓學生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的思想,要勤於閱讀,善於讀書、讀生活,注意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語文學習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我要求學生堅持閱讀《讀者》等,文章內容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同時堅持寫讀書筆記,每篇讀書筆記包括三部分內容“故事概括”,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讓學生自主摘抄,擴大學生的詞彙語句積累量;“點亮心燈”,談自己的閱讀感悟。又教給學生圈點批註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語文素養會有所提高。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學生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二、培養學生勤練筆的習慣。

我變週記為練筆,變自定題目自主去寫為規定選題系列寫作。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記錄身邊一個細節或場景,捕捉生活中的點滴,可長可短,然後試著寫成繪聲繪色的文章。每週的練筆都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賞析,由於是寫身邊所熟悉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很多孩子逐漸能寫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強文言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培養良好的語感。

文言文知識量大,需要大量記誦,七年級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想學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本學期在文言文、詩歌的教學上,著重注意了文言基礎知識的落實和朗讀背誦培養語感兩個方面。文言文的翻譯必須放到課堂完成,課下進行鞏固。

誦讀的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體現,課堂上經常在指定的時間內進行背誦競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決心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作出應有的努力。

四、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七年級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七年級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七年級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五、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衝破瓶頸的新天地。

六、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麼材料採用的什麼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說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沉澱語感服務。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才能得到很好地提高。那麼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認真預習的習慣

很多同學只重視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預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那麼預習有什麼樣好處呢?課前預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複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

2.專心聽課的習慣

每位同學都要有“必須當堂掌握”的決心。但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係,反正有書,課後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集中注意力聽課是非常重要的,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心不在焉,必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3.及時複習的習慣

我們為什麼要複習呢?因為我們記憶效果沒有那麼好,不可能過目不忘,所以需要重複,增強記憶。及時複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就是說,複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穫。

4.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麼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做作業可以為複習積累資料;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複習時的參考資料。

5.練後反思的習慣

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過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充套件、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6.積極應考的習慣

從學生的角度講,考試的結果直接關係到對自己的評價,也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從學校的角度講,老師為了檢查教和學的近期效果,以便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為什麼有的同學在考試時考不出應有的水平呢?這涉及到考前準備、考試發揮、考後分析等一系列問題。應該如何應考呢?首先,對參加考試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不要給自己施加過分的壓力。對自己的期望要實事求是;正確對待外來的壓力。其次,考試前要休息好。臨考前要保證充分的睡眠,要適當進行體育活動,要保證身體鍵康。再次,在考試過程中,注意答卷順序,按先易後難的答卷法,審題要認真,想不起來,先放一放,做好後要仔細檢查, 更正錯誤。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5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來自有著濃厚學習氛圍的家庭。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不讀書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殘缺的家庭。”

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對兒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自兒子一歲多開始,就開始買《嬰兒畫報》、《幼兒畫報》、《東方娃娃》等兒童期刊讀物,每天睡前讀給他聽,到兒子兩三歲的時候,由於男孩天性使然,兒子逐漸表現出對西遊記、哪吒鬧海、葫蘆七兄弟等神話故事的喜愛之情,每天都要纏著讀給他聽,對其中的故事情節和內容總是津津樂道,看到兒子興趣濃厚,我開始慢慢引導他說給媽媽聽,沒想到他拿著書一邊翻一邊講給我聽,竟然把一本故事書的內容從頭到尾全都複述出來了。

不知不覺,兒子逐漸愛上了看書和聽媽媽講故事,出門的時候看到與聽過的故事情節相關聯的情景都會興奮不已,隨口就能說出某些曾經讀過的詞彙和成語,到書店看書、買書更是經常的事了。這種習慣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兒子主動和我約定,每天睡前半小時都是和媽媽共同閱讀的“親子時光”,儘管兒子現在還不能自主閱讀,但既然兒子喜歡,我也就樂於接受了,對於他喜歡的故事讀的更是不計其數,兒子有時戲稱我說:“媽媽是我的免費復讀機,”偶爾我有偷懶不想讀的時候兒子還會說:“好書要讀一百遍,你懂嗎?”

為了讓兒子在上國小之前儘快熟悉和適應國小的學習和生活節奏,我買來了《直映識字》教材,和兒子一起商定了學習計劃,大約用了半年的時間,兒子的識字量達到了1000字左右,識字量增加了以後,我有意給兒子借閱了一些介於繪本書和純文字書之間的“橋樑書”,每天讀給他聽,有時他也能自己看。看到兒子樂於接受這種方式,我又下載了諸如《一年級的小蜜瓜》、《窗邊的小豆豆》等音訊故事,每天睡前放給兒子聽,聽了故事內容,兒子對國小生活充滿了嚮往和憧憬,時常和我就故事中某些國小生學習生活的故事情節進行討論;與此同時還買來了《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讀給他聽,雖然這類書籍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沒能激發起兒子濃厚的閱讀興趣,但也對這些經典圖書多少增加了些許瞭解。

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持續堅持的過程,需要家長積極的引導和支援,在我們家裡,床頭、沙發、窗臺上到處都有書,兒子想看的時候,隨手拿來就看,有一次,在兒子自己看書的時候,我不合時宜的問了他一個問題,兒子生氣的說:“你不要干擾我好嗎?”我趁機說了一句:“你小孩知道什麼叫干擾嗎?”兒子氣呼呼的說:“干擾就像是天上飄著的兩個風箏,飄著飄著線攪到了一起,你明白吧。”聽到孩子的解釋,我心中暗喜,看來這些年給兒子讀書讀到嗓子啞也值了啊,兒子能把“深奧”的道理融合到身邊簡單的生活中來解讀,這就是所謂的“理解能力”吧。

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的好習慣國小階段正是確立自主學習意識、激發自主學習願望、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

自從一年級入學後,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剛開始,兒子對於老師佈置的書寫拼音和數字的作業都能很快獨立完成,但在做三維同步訓練的時候,有時不能按照題目要求獨立完成,主要表現在:不願讀題、讀“破”題、或者是沒讀懂題意就下筆做題,其結果可想而知,看到這種情況我心急如焚,忍不住對兒子發了幾次脾氣。一直到開學三週後,到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聽仇老師講要對孩子心平氣和的說話,才悔悟自己方法不當,過於急躁。回家後,我慢慢嘗試,委婉地告訴孩子在讀題的時候要耐心一點,一遍讀不懂再多讀幾遍,幾天下來,效果就呈現出來了,做對了題,兒子也漸漸找到了成就感,有時還自言自語的說道:“哦,我明白了,應該照著這個例題做。”

對於拼音和“畫眉鳥”這類讀的家庭作業,兒子一般都能順利完成,但在對待老師要求背誦的內容時,有些操之過急,讀了兩三遍就著急讓媽媽聽他背,結果背的很不流暢,有點挫敗感。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耐心解釋,讓兒子先按照老師要求熟練念上六遍以後,再試著背,結果當然是顯而易見的,兒子毫不費力很快就能熟背了,試了幾次,兒子像是嚐到了某種“甜頭”一樣,慢慢這種習慣也就養成了。

在整理書包和準備學習用具的問題上,我一直是堅持放手讓兒子自己做,晚飯後,每天提醒他自己對照課程表整理書包、削鉛筆、帶好家庭作業和老師要求準備的各種材料等,時間長了,兒子自己慢慢總結出了一條規律,每晚整理書包的時候,總是說:“不用看課程表,我也知道,語文和數學每天都得帶到學校去。”

通過這一個月的國小學習,兒子確實有了可喜的變化,國慶假期逛超市的時候,無意中看到貨架上“學生日記”樣式的筆記本,兒子非要買一本說要記日記,回家後我就把這事給忘了,沒想到晚飯後,兒子真就像模像樣的做到學習桌前寫起了日記,還不時的問我今天是幾月幾日、什麼天氣、某某字如何寫等等問題,寫了雖然只有那麼三四行字,而且整篇下來沒有一個標點符號,但在兒子的耐心“翻譯”下,我還是勉強讀懂了全部內容。

綜上所述,以上觀點僅是我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點點體會和感悟,一路走來,我也時常感到擔憂、困惑、自責、惆悵,有時感覺措手不及,有時感覺沒有方向。但一直堅信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一種命運。

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將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在家切實做好對孩子的引導和培養,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並虛心向各位家長請教,相互加強交流學習。“儲蓄”好習慣,摒棄壞習慣,繼續陪伴兒子學習、改變、成長。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6

從傳統意義上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包括預習、上課注意聽、練習、作業等方面的習慣,在新課程下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創新的高度出發,以新的教育觀、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以有利於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的形成,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形成主動探究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我認為應該採取以下策略:

一、優化課前預習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預習是指學生運用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在科學的思維方法指導下,去開展觀察、記憶、聯想、辨析、比較等思維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主動學習新知識的過程。為了優化課前預習活動,教師需加強預習指導,首先要改變那種讓學生記下學習目標,把新知識標題變成問句的簡單做法,而應將思維焦點定位在學生的"疑惑"上,設計切合學生實際水平及承受能力的問題,設計有啟發性的、讓學生"跳一跳"就"夠得著"的問題。因而教師需要優化課前預習活動的設計。

課前預習活動的設計大致內容有:學習要求、舊知回顧、新知預學、思考與練習、存在問題等,學生可據此鞏固舊知識,認識新內容。在"學習要求"中學生可預先了解要掌握哪些內容,用哪些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應達到的目標;"舊知回顧"明確新知識即將涉及到已學過的內容,這些內容恰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學生可根據預習活動的提示進行回憶及查閱有關材料;"新知預學"要學生預先去思考、體會一些學習內容並思考一些疑惑;"思考與練習"通過問題、練習的形式引導學生初步嘗試對新知識的運用;"存在問題"主要要求學生通過預習後提出存在的問題及疑惑,教師可事先收集這些"疑問",然後針對問題展開學習、討論。

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

(1)轉變觀念,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數學家哈爾斯認為:"最好的學習方法不光是講清事實,而更應該是激勵學生去思考,自己去動手。"因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需立足於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牢固確立"學生第一、以學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擺正教師"服務主體、為學而教"的課堂教學地位,以突出主體,發展主體。

為此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進行課堂學習和訓練活動,上課儘量少講精講,騰出時間讓各層次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讓他們多練、多思、多講,如概念讓學生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結讓學生做,讓學生勇於發表不同的見解,敢於提問質疑。

(2)營造良好氛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供環境保障。

在民主、和諧、開放的氛圍中,學生的求知熱情和創造靈感才得以發揮,提問得到鼓勵,不同的見解得到尊重;學生自然會勇於質疑,長此以往,學生必將養成多思、善問、質疑、求真的習慣。為此我們允許學生犯錯誤,對學生中不成熟的見解不直接否定,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矛盾;對新穎獨特的想法及時鼓勵並加以完善;激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使學生永遠保持好奇、質疑、探索的意識和習慣。民主、和諧、開放的氛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供了環境保障。

(3)創設情境,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供契機。

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情況,創設課堂教學最佳學習情境,能夠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供契機。創設問題情境能觸動學生主動地思考、探索和討論,教學中,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或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不一致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懸念、疑慮;恰當的問題,能使學生展開聯想;合適的問題情境,能觸動學生反思,觸發學生開展討論;另外可以通過一題多解來創設思維情境,讓學生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想法得以展現;通過一題多變,使學生能對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和思考,並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目的。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為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思維習慣(如反思、聯想、質疑等)提供了時機,也只有真正給予學生機會、時間和空間,學生的思維和行動才能落到實處。

三、開展專題性學習,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時空。

學習習慣的養成,關鍵要讓學生多實踐,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和時間保證。在這一方面,開展專題性學習為學生自主探索和實踐提供了機會。在專題性學習中,教師要堅持把提出問題的權力讓給學生,把自主實踐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互相探討過程中質疑問難。讓學生通過蒐集材料,觀察特徵,並具體地進行思考,分析和探究,併發揚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關係,以解決問題。研究性課程的開設,使我們培養學生的學習慣從課堂延伸到了專題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之中,為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習慣提供了時空。

四、個案研究,加強分類指導。

學生是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個體,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特徵、個性品質因人而異,學習習慣也各不相同,這些不同的個體才是我們的研究物件。因而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必須以學生的個性特徵為基礎,以個案為線索,尋找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途徑和方法,並幫助學生校正學習中的問題行為和缺陷,通過對個案的分類指導來形成方法。為此應進行兩類個案研究:一是有"特徵"的個案:主要指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突出,或處於落後地位的個案;二是"突變"的個案:指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有明顯改變的個案。通過對學生學習習慣的研究,積累個體資料,為培養學生良好數學學習提供素材,以個體發展帶動群體發展。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7

1、認真閱讀的習慣

閱讀數學課本,實質上是一次嘗試性學習.它能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教學內容,呈現想學、想聽、想問的積極心理狀態,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我們應注意指導幫助學生抓住重點內容,前後聯絡,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分析比較,提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

2、專心聽講的習慣

學生能否專心聽講,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我們在教學中可多做聽的訓練,如聽問、聽答、聽口算、聽寫題目等,要求他們重複老師的提問和同學的回答,逐步培養學生專心聽老師講解、同學發言的好習慣。

3、仔細審題的習慣

學生因審題不慎、粗心大意導致解題錯誤的比比皆是。因此,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審題習慣的培養。對實際問題做到:認真讀題,不添字、漏字、改字,從情景中瞭解條件、明確問題;對計算題,要仔細觀察、比較題中的資料與運算之間的關係,做到五對照:運算子號一對照,運算順序二對照,上式、下式三對照,豎式、橫式四對照,驗算結果五對照。

4、積極思考的習慣

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課堂上要領會教師的思路,對比自己在預習中對內容的理解程度,進行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比較、概括、推理、判斷,來解決自己的疑難,促進自己“創造”。

5、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學生做作業的情況,不但能反映學生知識技能的水平和學習效果,也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我們應要求學生作業一絲不苟、書寫工整、格式規範、獨立按時完成、及時訂正,逐步養成自覺驗算、自我反饋的好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8

1.專心聽講的習慣。

上課專心聽講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前提。專心聽講習慣的養成,就低年級來說,是靠老師有意識的採取各種措施,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課堂生動活潑,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把學生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結合起來,不斷地轉移兒童的興奮中心,使兒童在一定時間裡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應注意的物件上,從而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學生注意聽講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具體內容是:

①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看老師演示、板書和表情、動作,仔細想老師提出的問題和講解的內容。

②注意聽同學們的發言,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積極參加課堂上的討論活動。

③認真完成教師佈置的演示、讀書、寫作業等任務。糾正精神不集中、貪玩,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的不良習慣。

2.善於求異和質疑問難的習慣。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善於提出問題的習慣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將來進一步學習都有重要的作用。國小生求知慾強,好奇、好問。對於這種好問的積極性,一定要很好地保護和發展、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對於那些敢於發現問題,特別是提出不同見解的同學,要進行鼓勵和表揚;另外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和編題練習培養學生髮散思維,使學生獨立並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樣經過長期培養,可使學生養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求異和質疑問難習慣的具體內容是:

①獨立地思考問題,自己肯從書中、演示中或從分析自己的錯例中尋找問題答案,不畏困難,積極思考。

②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並追根問底,敢於提出不同見解,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

③在解題、討論或研究問題時,能突破條條框框的約束,不墨守陳規,能從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問題,尋求出創造性的解題方法。糾正兒童懶於思考,事事依賴老師、家長、同學或單純靠記憶、模仿、照搬等習慣思維的不良習慣。

3.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課本,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

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開始,正如葉聖陶所說:“教是為了不教。”剛入學的新生,為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可以採取先講後看書的方法。

老師把書上的插圖放大,講完後開啟書看看,剛才講的是哪道題、插圖畫的是什麼,算式怎麼寫等等。使他們看到,課堂上用的這些有趣的教具和講的有用的知識,都來自課本。從而喜愛課本。當學生初步形成了課堂常規,有了一定自制能力時,可採用講講看看與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的辦法,即按照書上的例題,從上往下一步一步地去看。先看題裡怎麼說,接著看書中插圖是什麼意思。再看看是怎麼算的,旁註是怎麼寫的,最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是什麼意思,是怎麼想的?啟發學生說說為什麼?老師再補充講講。然後就採取帶著問題看書,分組討論,啟發學生自己概括。最後,採取先看書後提出看不懂的問題。這些辦法都要由淺入深,循序漸近,並持之以恆。讓低年級兒童自學看書,不是放手隨便看而是在老師啟發引導下;激發學生的看書興趣,教給學生看書的方法,養成學生看書的習慣,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要糾正學生不看課本或走馬觀花的不良習慣。

4.嚴格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

教學的科學性強,邏輯嚴密,來不得半點馬虎。

在數學教學和學生作業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書寫工整、格式規範的習慣以及積極挑錯、改錯的習慣。這對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和以後學習、生活都有很大好處。書寫工整、格式規範,是提高數學計算準確性的重要因素,而且能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因此,在數學課書寫時,除同語文課一樣要求寫字姿勢、執筆方法、筆順規則,字形比例等規則以外,還要提出格式要求,如橫式、豎式、遞等式的寫法;答案書寫在什麼地方;四則混合運算、文字題、應用題等又怎麼寫;什麼樣的題用多大格,都應培養學生書寫格式規範的良好習慣。反之,作業不專一,書寫潦草,會造成作業中不應有的錯誤。同時要糾正學生字跡潦草,作業馬虎不認真的習慣。

5.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是考察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的作業不僅反映學生知識,技能的水平和教學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表現教育的結果。如果學生從小做作業,就養成了一種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的壞習慣,將來工作時就難以做到一絲不苟,有條不紊,認真對待事業。

因此,對學生的作業不但要重視知識內容是否正確,還必須注意卷面是否工整和按時獨立完成,卷面亂、髒,沒按時完成作業,不但導致不良習慣形成而且必然要影響學習質量。做作業的主要要求是:態度認真、字跡工整、卷面整潔、格式規範,獨立完成,按時交卷,及時改正,儲存完整。開始時,要統一格式、甚至字寫多大,哪道題寫在哪個格里,都要提出具體要求,以後逐步消減限制,逐步過渡到學生獨立安排,以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平時,要嚴防與糾正投機取巧,抄襲別人作業與馬虎了事的壞習慣。要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和責任感,同時也培養學生勇於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毅力

6.檢驗習慣。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所解答的問題進行“檢驗”,這是培養學生檢驗能力與習慣的一種重要手段。學生檢驗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廣、思維也就越靈活。培養學生檢驗習慣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有錯自覺改正的習慣,從小樹立學習的責任感,糾正某些草率從事,不管對錯的不負責任的態度,以保證學生解答問題的正確率和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9

人們常說: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前提。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不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終身。習慣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可以養成,也可以改變,但是培養起來容易,改變起來困難。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在這期間教師要引導他們,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課堂教學的內容安排和呈現要多樣化,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就要面對枯燥的漢語拼音和數字加減等,那種單調的反覆呈現、機械背誦缺乏新異性、刺激性,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求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無意注意的積極性方面認真鑽研,創設高效、有趣的教學過程。就拼音教學來說我們可以運用相關的圖畫開展“找字母朋友”、“編兒歌”等變換不一的教法,學生就會始終充滿新鮮、好奇感。數學上可以開展課堂小比賽、講數學小童話等。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感到快樂與輕鬆,教學效果自然是有效的。

二、教會學生學會傾聽與觀察,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講習慣。

課堂上我們經常強調同學們用“耳朵仔細聽、眼睛仔細看”就是培養學生有意識的傾聽和觀察。當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時,我就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做遊戲的特點,因地制宜進行一些“有回答任務”的聽故事活動,要求學生仔細聽和回答老師故事中有趣的問題,學生逐漸把注意力集中在聽講的內容上來。這樣,學生會很快形成較強的有意注意,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三、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昇華,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要求學生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獨立地按老師要求完成當天的全部作業。這樣做既能鞏固當天所學的內容,又可防止養成拖拉作業的壞毛病。

四、多利用激勵性評價,引領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

課堂上老師一個滿意的微笑、欣賞的撫摸會讓參與的同學滿足和自信。作業本子上的一顆小小五角星會讓所有同學嚮往那種成功的感覺。讓剛剛入學的“小不點”在老師的誇獎鼓勵中逐漸喜歡國小裡緊張有序的學習生活。但是,老師的激勵要注重差別,向自治力差的同學傾斜,注意利用“榜樣”的力量,對於自治力差的同學要像“沙裡淘金”那樣去發現他的優點,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

一年級是國小階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最關鍵時期,是對學校生活適應的有利時期,如果教師能把握住這個關鍵時期進行細緻的教育對學生來說將影響他的一生和諧發展,學校教育管理也會擁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10

一、指導思想

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在新的學年裡,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從小事抓起,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紮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根據本班情況,制定養成教育計劃。

二、工作目標

在以往抓養成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從環境衛生、文明禮儀,學習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樹立良好校風。使班級在衛生習慣、文明禮儀、學習習慣的養成等方面有更大的進展。

三、實施計劃

(一)、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1、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指甲內無汙垢,身體無異味。飯前便後洗手。

2、清潔區和教室每天要清掃乾淨。

3、保持桌椅的乾淨整潔,定期整理課桌和清理書包。

4、不在牆壁上亂貼、亂寫、亂畫。

5、愛護環境,不在校園及公共場所亂扔亂拋果皮、紙屑、垃圾。

(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1、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自覺使用“請、謝謝、您好、再見、對不起” 等禮貌用語。

2、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

3、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

4、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得喧譁。不追逐、打鬥、玩有危險的遊戲。

5、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

6、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線和順序?不插隊、不推搡?不爭先恐後,上下樓梯腳步要輕,右行禮讓。

7、認真做好課間操、眼保健操,姿勢正確。

8、積極參加課外活動,能自覺鍛鍊身體

(三)、學習習慣養成教育

1、課前要預習,預習有記錄,學會帶著問題聽課,提倡記課堂筆記。

2、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3、上課坐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書本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4、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5、作業要字型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認真完成。

6、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7、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

四、工作措施

1、學生成立文明“稽查小組”,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2、將“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納入班級月考核。

3、積極開展相關活動,促進“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活動的有效實施。

4、家校聯手。。指導和督促家長從自身做起,配合學校共同抓好對孩子的教育,行成家校合力,齊抓共管的局面。

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要重視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工作,把養成教育擺在首要位置,長期進行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