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指導現狀及對策論文

來源:才華庫 2.72W

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且有勞動願望的人蔘加社會勞動,並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指導現狀及對策論文,歡迎閱讀。

大學生就業指導現狀及對策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高校擴招的畢業生陸續進入求職市場,大學生畢業的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從指導思想,指導內容和實效等幾方面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高校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對策。

論文關健詞:大學生就業、就業指導、恩考、對策

隨著全球知識經濟的到來,中國WTO的加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序的加快和大學生就業制度改革的不斷加深化,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新的情況和挑戰。為適應新的形勢和自身發展,每一所學校都必須考慮其入口和出口的問題,人口是學校的生源,出口是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情況,兩者相互影響,但後者對前者的影響更大。事實上,擇業從學生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就已開始,不僅要考慮學校的知名度、專業設定、教學質量而且更關注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影響著在校生的學習。為了學習和求職,大學生迫切需要學校為其提供就業指導,讓他們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迫切希望通過學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找到合適的人才。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學生求學求職的助手,社會求賢的橋樑,為大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就業指導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在高校招生制度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推動下,近幾年各校紛紛開設就業指導講座、組織拾談會、積極推薦畢業生、提供需求資訊等等,但總體上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比較薄弱,在學校教育中所佔比重較小,還未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

首先表現在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內涵理解不夠全面。有的高校雖然建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但其行政管理職能比較突出,服務職能有所欠缺,還未將就業指導作為一門課正式列人教學計劃,對就業指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有的甚至狹隘地把就業指導理解為找工作、落實具體單位,忽視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教育功能,以及對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沒有發揮就業指導工作在人才培養方面起到的積極作用。

其次表現在就業指導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就業指導人員不僅要向學生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而且要擔負起幫助學生自我評價,正定位,還要掌握心理學、勞動人事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目前大多數的就業指導人員沒有經過專門培訓,要麼具有豐富實踐經驗但理論知識缺乏,要麼有理論水平但實際工作經驗欠缺,缺乏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研究和探索,因而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不強,效果不夠理想。

再次表現在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形式、內容和物件有侷限性。目前開展的大學生就業指導隨意性大,過分強調實用性和時效性,形式和內容比較分散和單一,停留在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收集需求資訊、傳授擇業技巧、調整擇業心理、做好擇業準備等方面。大學生就業指導僅僅是指導畢業班的學生如何去找工作,忽視了指導學生進行大學生涯的規劃,進行就業素質的長期準備,忽視了指導學生根據國家需要和社會責任樹立正確擇業觀的長期性和艱鉅性,難以適應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和社會對職業發展的多種需求。

最後表現在大學生擇業中出現的問題。畢業生缺乏對社會職業狀況、人才市場動態、個人擇業目標以及自己適合幹什麼,能幹什麼等方面的正確認識和了解。當大學生離開學校去求職時,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才發現自己尚未作好就業準備,對職業性質的認識、職業對技能的要求、從求學到工作的角色轉變、自身心理素質以及對社會的瞭解等都表現出明顯的不足,方知在校期間忽視了對自身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但悔之已晚。於是,為了求職,有的學生無心搞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四處出擊;有的推薦表、求職信遍地撒網;有的在選擇什麼樣職業的問題上拿不定注意,反覆簽約;有的擇業目標不明確,人云亦云,求職中處於焦慮、失落、困惑之中……從而導致了擇業過程的盲目性、無序性和從眾性。在擇業時,過分看重報酬、地域和行業,過分注重職業能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忽視作為當代大學生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置國家需要和社會利益而不顧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很多崗位又沒人願意去的被動局面,不利於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更不利於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這充分說明了目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覓待加強和改善。

二、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有效性的對策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目前高校工作中面臨的一項新課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已開發國家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以職業發展導向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其特徵是:就業指導與學生的職業發展願望相結合,與學校的教學過程相結合,與市場的要求相結合。針對我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借鑑國外就業指導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和研究,以增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

1、明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它既是高等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和必要補充。大學是培養專門人才的場所,大學教育應該也必須包括職業教育的內容,大學生就業指導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注重的是對人的教育、培養和塑造,就業指導不僅包括了擇業的指導,更深層次上還涵蓋了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價值取向的教育和畢業生就業素質的培養,這是人生觀、價值觀、成才觀教育的體現,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素質教育的體現。通過就業指導工作,使得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能做到既符合個性特徵,也符合社會需要,更好地服務社會。

2、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大學生是國家培養的專門人才,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指導思想上學校要明確方向和目標,轉變觀念。大學生就業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直接關係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要儘快構建比較完善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做到指導機構專門化,指導人員專業化,改變就業指導工作隨意性大的狀況,使就業指導工作持續而有效地開展。學校要開設相關的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國家有關就業的檔案和政策,及時傳播職業資訊和社會各種職業的需求預測,提供需求資訊,不斷開拓就業市場,架起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橋樑,使分散的、零碎的指導和服務提升為完整的、系統的指導和服務。

3、拓寬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

大學生就業指導是幫助畢業生順利就業和儘快實現社會角色轉換的重要環節。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收集需求資訊、傳授擇業技巧等確實能幫助畢業生更快更好地被社會所接受和承認,但這樣做是遠遠不夠的。市場經濟要求學校面向社會辦學,培養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每個學生走向社會後,向社會展示的是他的知識、能力和品質,在激烈的人才市場中,是靠實力取勝。因此,要增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就要不斷拓寬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注重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把就業指導的內容滲透到學校的各個教學環節中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合理設計職業生涯,為走上社會做好思想準備;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的擇業心態是棗職和事業成功的基礎,大學生擇業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心理變化過程,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眾多的竟爭對手,要想獲得擇業成功,必須做好擇業前的心理準備,排除心理干擾,克服盲目自信、自卑畏怯、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依賴等待等心理障礙;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是求職和事業成功的保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考察,已不再侷限於單一的學習成績,還要從人品、團隊合作精神、實踐動手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及發展潛力等多方面的綜合情況來進行素質考察,在這種情況下,要指導學生根據社會職業發展的需要,從各方面完善自己,及時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計劃。

4、擴充套件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時空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不能侷限於單純的政策指導和求職技巧的指導,還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未來人生指導,無論是正確擇業觀的形成和知識、能力、素質的準備都有一個過程,都齋要較長時間的教育、培養和積累。擇業觀的形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多種因素的影響,正確擇業觀的形成不是一墩而就的短期行為,要發揮社會主義大學的德育優勢,同思想教育、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大學生就業素質的獲得,來自於大學期間的刻苦學習,能力培養和全面鍛鍊,大學生只有在校期間訓練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斷地根據職業發展、人才需求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獨立生存能力和創新精神,才能在不斷髮展變化的市場上始終掌握職業選擇與事業發展的主動權。大學生就業指導決不是階段性的工作,把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時間安排在臨近畢業階段,物件侷限於畢業生是不夠的;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全體教師的責任,應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5、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教學改革相結合

高等學校的中心任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校面向社會辦學,畢業生面向社會就業,必然把競爭機制引進培養過程,促使學校根據社會實際,調整專業設定和培養目標,改革人才的培養模式。畢業生就業率是高校人才培養是否被社會所接受的標誌之一,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聲譽。高校要在畢業生就業市場中增強競爭力,就要人才培養質量上下功夫。隨著現代經濟和技術的飛速發展,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導致人才需求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對人才素質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培養人才主渠道的高等教育,要及時通過人才市場獲取人才需求資訊,更重要的是通過就業資訊反饋,將社會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和對學校專業設定等意見及時提供給學校決策層,按照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改革。要不斷優化課程結構,修訂和完善教學計劃;加強學科建設,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善師資隊伍,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塑造出能夠適應社會變革的人才,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地。

參考文獻

[1] 任紅傑.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五大沖突[J].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3(07).

[2] 馬懷德.我國立法的現狀、問題與原因分析[EB/OL].人民理論頻道,2008-07-08.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