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現狀及對策論文

來源:才華庫 2.58W

日益突出的女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直接關係到她們平等生存發展的利益,關係到數百萬家庭的民生和社會的穩定。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女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現狀及對策論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女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現狀及對策論文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610萬,加上歷年累計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有700萬畢業生需要就業,其中女大學生約佔48%。日益突出的女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直接關係到她們平等生存發展的利益,關係到數百萬家庭的民生和社會的穩定。在我國就業形勢相當嚴峻的大背景下,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現實,為用人單位人為地抬高就業門檻,設定性別限制提供了條件,使得女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一、女大學生就業現狀

(一)和男大學畢業生相比,女大學生就業呈現三高二低模式

三高是指:高就業成本,即大部分女大學生在找工作時要比男生花費更多的精力和物力來購置漂亮的衣服、化妝、拍寫真集;高期望值:即女生對就業比較理想化,願意到國家機關、外資企業、大中城市工作,不願到基層、私企等單位工作;高依賴性,即對父母親朋的依賴性高於男生,而這種依賴性與女大學生的學歷層次呈反比,研究生最低,大專生最高。二低是指:低就業率,據部分院校統計,女生就業率僅相當於男生的85%左右(個別專業除外),未簽約的畢業生中,70%是女生,而且這種男女就業率的差別在重點名牌院校並不大,差別大的是普通院校的就業競爭激烈的專業;低就業質量,有調查顯示,女大學畢業生簽約薪資與專業對口率均明顯低於男生。截至20xx年2月底,女性本科和高職高專畢業生平均簽約月薪較男性本科畢業生和男性高職高專畢業生分別低361元和332元。並且,女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率較男性低,女性本科(61%)和高職高專(59%)畢業生分別比男性低12個和11個百分點。這表明,女大學畢業生通過接受較低薪資和與專業相關度較低的工作來實現就業,其就業質量較低。

(二)社會對女大學生就業的排斥

“女性生活藍皮書”《201x—20xx年: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No.4)》新近出版,藍皮書中收錄了全國婦聯發展部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調查報告》,並首次公開發表。調查顯示,被訪女大學生平均投出9份簡歷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試或筆試的機會,56.7%的被訪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感到“女生機會更少”;91.9%的被訪女大學生感到用人單位存在性別偏見;四成被訪女大學生認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難,理科類和碩士生最覺困難,女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

二、女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制約著女大學生就業

第一,解放後我國女性在法律上獲得了與男性平等的地位,但是法律上的平等並未實現在政治和制度上的真正平等,在政治上,女性的實際政治地位往往低於男性,在政府決策機構中,男性的人數大大超過女性,這就導致了一些決策由於缺少女性的視角而侵害了女性的權益,造成女性機會上和事實上的不平等。第二,立法方面,國家雖已先後出臺了一系列保障女性權益的法律,形成了維護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但我國相關的法律大多隻是原則性的規定,而且執法與監督的力度不夠,很多具體政策的落實還不到位,缺乏具體的操作性。第三,對就業市場的法律監管、糾察力度不夠。比如如何界定在求職過程中出現的性別歧視等問題。

(二)用人單位的利益驅使影響女大學生就業

女大學生畢業不久即面臨結婚、生育和哺乳等一系列問題,生育和撫養孩子要消耗女性大量時間和精力,在此期間女性不能與男性一樣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婦女為人類的繁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了重要的貢獻。黨和國家為了維護婦女兒童的健康,頒佈了《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按此規定女職工產期休假最多可達6個月。但是這種對婦女權益保護的政策卻成了女性就業的難題,因為對女性的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還不夠完善,女職工生育期的工資、資金全部要由用人單位承擔,而且生育會直接影響工作的時間和精力,這將直接影響到用人單位的經濟效益。從短期經濟利益角度看,使得某些用人單位拒絕接受女性。

(三)高校部分專業設定與就業市場存在差距,增加了女大學生就業難度

我國四年一個週期的高校專業設定決定著專業人才的產出量,而企業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變化速度是高校專業培養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場配置的時間差。四年前還是社會需求的熱門職業,四年後變成了滯銷專業,在大學生就業已經市場化的情況下,大學的專業設定和調整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快速變化的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上講,這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擇業能力的.不足限制著女大學生就業

從個人能力來看,一個人的工作能力、人生觀、價值觀等對於成功就業具有直接的影響。知識經濟時代,不僅要求從業人員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這裡所指的綜合素質不僅包括對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掌握,而且還包括一定專業外知識的積累和一定語言、交際、實踐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道德修養的培養,但是看看社會上的實際情況,有的女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對專業知識掌握得不夠;有的所學專業並不適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出現暫時性的就業難,所有的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女大學生就業難現象的出現。

三、促進女大學生就業的對策思考

(一)政府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平等就業的制度機制

目前,我國有關公平就業的法規還只有《勞動法》中的第11條和第12條以及《憲法》的第4條,公平就業權利得不到保障,女性就業歧視問題就很難解決。因此,我國急需制定《反就業歧視法》,明確確立就業平等、禁止就業歧視的法律原則,並由政府部門履行對就業市場歧視性行為的監管職能。這必然為女性勞動權利的保障提供明確而有力的法律依據。

(二)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市場體系

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制度化、法制化建設,規範市場行為。同時,還要加強對畢業生市場行為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管理。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針對當前女大學生的擇業觀衝突和擇業不良心理現象,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在工作中,應著重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提高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尤其是各個院系兼職的就業指導人員的專業素質。其次,增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實用性,並適當提前課程設定時間。

(三)高校要加強學科建設和改革力度,增加女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由於受高校的專業設定和教育制度的制約,目前用人單位的需求與女大學畢業生的實際能力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高校要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優化教育資源和結構,加強學科建設,積極開展素質教育,增加實踐教學的安排,提高學生實踐的質量,努力培養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等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複合型女大學生人才,努力提高她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強化市場競爭意識和主動就業意識,幫助她們贏得就業市場的競爭。

(四)對女孩子的教育應走出“女性化”角色教育的模式

社會、學校家庭教育對女孩子的教育應走出“女性化”角色教育的模式,適應時代的需要。知識經濟的發展,突破和超越了女性生理、體力對職業的限制,女性已在客觀上具備了與男

性平等就業的條件,而“女性化”的角色教育模式,仍把女大學生就業侷限在女性“優長”領域,使就業範圍狹窄,而女大學生自身因缺乏應有的專業知識而不具備在高新科技產業領域與男生競爭就業的實力。女大學生只有走出這一教育模式,才有望擴充套件就業範圍,增加就業機會。

(五)女大學生要能正確認識自我,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首先,要能認真地認識自我。求職擇業對任何一個大學生來說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對女大學生來說往往更加重要。求職者應能把個人的願望、愛好、特長等主觀條件與就業政策、用人單位的要求等客觀條件相結合,做出合理的選擇;應能客觀地認識自我,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尋找適宜的求職空間。其次,女大學生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實際上是能力和素質的較量,女大學生要想在求職過程中把握主動權、就必須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全而提高,切實按照社會需要來塑造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樹立廣泛的社會責任心,以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越來越高的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