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教語文教學的職業屬性定位的論文

來源:才華庫 1.44W

【摘要】

關於職教語文教學的職業屬性定位的論文

職教語文教學在實踐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未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對職業人才的需求,問題的根源在於職教語文教學的模糊定位。文章從職教語文教學現狀、職業屬性定位的必然性、定位應把握的關鍵點等角度進行分析,探討了職教語文教學定位應根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從學科屬性傾向向職業屬性本位的轉變,在教學中突出學生勝任職業崗位應具有的職業素養的培育。

【關鍵詞】職教 語文教學 職業屬性 定位

語文是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對於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健全人格的養成以及職業觀念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職教語文教學經歷了幾十年的探索實踐,雖然在教學理念更新、校本教材開發、教材教法創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未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對職業人才的需求。究其原因,職教語文教學存在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評價方法等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等問題,問題的根源在於職教語文教學的模糊定位。定位不明確,勢必削弱職教語文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影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準確定位職教語文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刻不容緩。

一、職教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職教語文教學存在著明顯的學科屬性傾向。職教語文教學的學科屬性傾向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以語文學科為中心,以語文固有的基礎性、工具性為目的,注重語文學科理論知識的教授和單一的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將語文教學的內涵和外延囿於語文學科範疇之中,忽視職業教育特有的、學生應具備的職業信念和職業知識技能等職業素養以及語文的職業化應用能力的培育,教學方法多以教師、教材、講授、考試為中心,削弱了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之所以出現學科屬性傾向,基於課程建設和學生兩方面的原因。與普教課程改革相比,職教語文在教學理論研究、教材開發、教學模式創新等方面發展緩慢,尚未形成統一、科學而明晰的課程建設體系,參照的仍是普教模式。受此影響,不少教師習慣於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師生互動,未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很不理想。職業教育的物件主要是國中或高中畢業生,多數學生語文學習基礎薄弱。進入職業學校後,儘管對即將開始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充滿了興趣,但學習定式還停留在中學對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的學習階段,適應的仍是以學科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主、以應試為目的的學習方式。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職教語文課除教材內容與中學有所區別外,其他的並無不同之處,學習興趣不高,主觀上輕視語文課的學習,逐漸形成了語文學習隨意、馬虎、厭學等不良學習行為習慣。因此,職教語文教學一直處於“教師難教,學生厭學”的尷尬境地。要改變這一現狀,職教語文教學就必須根據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從學科屬性傾向向職業屬性定位的轉變,在教學中突出學生勝任職業崗位應具有的

二、職教語文教學職業屬性定位的必然性

職業教育是以職業崗位的基本要求為標準確定培養目標的。換言之,以特定的教育形式完成個體的職業化過程,實現個體目標的職業化,就是職業教育。由此,職業教育明確了自身的本質屬性——實現個體職業化的目標,這也是職業教育區別於基礎教育和學歷教育的本質特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職業教育培養學生的關鍵點在於突出學生個體理應具備的職業屬性——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這一要求的具體落實是體現在個體成為社會人並勝任職業所應具備的職業素養之中的。為此,我國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設定,必須凸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實現個體發展目標的職業化。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的是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初、中、高階技能型實用人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絡更為直接而密切,是個體由單一學習者角色向社會職業者角色轉化的起始點和必由之路,符合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也由此決定了我國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即:“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對學生而言,職業技能的獲得途徑,是對職業所要求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而職業素養的培育,則更多地來自於文化基礎課尤其是語文、德育等課程的學習。因此,職業教育無論是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定,還是課程設定、教學模式等無不表現出顯著的職業屬性,作為職業教育有機組成部分的語文教學必然打上職業屬性的烙印,職業教育的根本屬性決定了職教語文教學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職業屬性定位。

三、職教語文教學職業屬性定位應把握的關鍵點

職教語文教學的職業屬性定位是指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職業發展為中心,以學生勝任職業崗位應具備的職業素養為標準,以語文學科知識和技能為基礎,針對學生所學專業特點和今後可能從事的職業崗位要求設定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專業方向和職業性特點,使學科教學和職業素養培育有機結合,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的職業化應用能力,真正發揮語文教學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職教語文教學的職業屬性定位,是以學生勝任職業崗位應具備的職業素養為基準的。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範和要求,是個體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其核心內容為職業信念、職業知識技能、職業行為習慣,具體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的內容,是職業教育職業屬性的具體表現,也是勞動者進入職業角色的必備條件。職教學生作為生產一線勞動者的後備軍,職業教育是其職業素養形成的有效途徑,職教語文教學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學是師生雙方教與學的交流與互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角色如何確立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學、進而達成培養目標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之所在。教師的教學角色,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具有的身份及所遵循的行為規範的總和。筆者認為,實現職教語文教學的職業屬性定位,以達成學生職業素養有效形成的目標,必須在教學中以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明確教師身份、規範教學行為,這是職教語文教學職業屬性定位必須把握的關鍵點。2013年9月,教育部制定並印發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明確了國家對合格中職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範和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截至2014年底,雖然教育部尚未出臺高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上述《專業標準》是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設定的,但筆者認為,無論是中職學校還是高職學校,該《專業標準》對職業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定位都具有廣泛而現實的指導作用。

1.以《專業標準》明確教師身份

以《專業標準》明確教師身份,是實現職教語文教學職業屬性定位的基礎。《專業標準》的核心是遵循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體現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最新要求,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切實解決教師實踐能力與產業技術進步脫節的問題,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專業標準》中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內容”緊緊圍繞“職業”這一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徵,對職業學校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如教師應“做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指導者和健康成長的引路人”、“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職業習慣”,以及“瞭解所教專業與相關職業的關係”、“掌握所教專業涉及的職業資格及其標準”、“瞭解學校畢業生對口單位的用人標準、崗位職責等情況”等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職教語文課程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必須牢牢把握職業教育的職業屬性,將“以知識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學科教育理念迅速轉變為“以技能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職業為中心”的職業教育理念,嚴格以《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武裝自己,注重自身專業素質的發展和提高,確立學生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準確把握各專業、職業群對語文能力的需求度,自覺將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專業特色及職業要求高度融合,把自己身份確定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指導者和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真正完成從學科知識的傳授者向職業素養的培育者的身份轉換,方能為實現職教語文教學職業屬性定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以《專業標準》規範教學行為

以《專業標準》規範教學行為,是實現職教語文教學職業屬性定位的有效途徑。《專業標準》作為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行為規範,是體現在其“基本內容”之中的。“基本內容”將“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3個維度分解為15個領域,細化為60個基本要求條目,詳細規定了各科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遵循的基本行為規範。仔細解讀“基本內容”不難發現,基本行為規範是緊密圍繞學生個體的職業興趣、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職業素養的培育確立起來的,其核心是實現學生個體職業化的目標。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嚴格遵循此行為規範,還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將之逐項落實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落實行為規範應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知識和技能為基礎,針對學生所學專業特點和今後可能從事的職業崗位要求設定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專業方向和職業性特點,使學科教學和職業素養培育有機結合,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的職業化應用能力。為此,應採取以下具體措施並加以落實:

(1)調整教學目標。職教語文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一般語文能力和語文職業化應用能力的雙重任務,基於學生語文能力實際和從業需求調整教學目標,既有利於落實教學大綱的規定和要求,又有利於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從而有效保證教學效果,順利實現學生個體職業化的目標。設定符合學生專業發展方向和職業性特點的教學目標,要緊緊圍繞學生個體職業素養的培育,依據“夠用、實用”的原則,以提升學生一般語文能力為基礎,以提升學生語文職業化應用能力為目的,使語文教學和學生職業發展緊密結合,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2)整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對語文能力的需要和應具備的職業素養的要求整合教學內容,突出學生語文職業化應用能力的培養。儘管目前各職業學校使用的教材是通用型的,無法與眾多專業一一對應,但我們可以針對專業課內容及職業素養內涵對語文知識點進行重新整合,注重教學內容與專業實踐相結合,適當淡化學科理論知識教學,強化以學科理論知識為載體的職業素養培育。

(3)改進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語文職業化應用能力為目的的教學,其內容必須是融知識與技能為一體的,整個過程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為中心,教師是其中的引導者、促進者。因此,教師要改變以教師為教學主體、以學科知識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問題討論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激勵學生主動學習,適時創設學習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體驗,不斷質疑解疑。在師生互動中,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寫作、口頭表達的能力,並以學科理論知識為載體將教學內容遷移到群體職業能力和崗位職業能力上。如此,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所形成的職業素養才能真正獲得提高。

(4)革新考核評價機制。考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其目的在於激勵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語文教學應確立“以技能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職業為中心”的職教評價觀,改革以學科成績考核為重點的終結性評價方式,以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為根本,創新考核評價機制。在評價內容方面,降低學科技能考核標準,要求掌握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即可,突出聽、說、讀、寫職業運用能力的考核,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評價的方式上,將階段性考核與過程性考核相結合,注重過程性考核,既可以按期中、期末評價,更可以每週、每月評價;既可以試卷、分數評價,更可以通過演講、禮儀活動、自我介紹,模擬現場招聘問答等多種實踐活動形式評價,建立動態考核評價機制,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關注點引導至職業化應用能力的訓練上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職業素養的全面提高。2014年2月26日,李總理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牢固確立了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因此,職教語文教學只有遵循職教規律,把握職教本質,突出職教內涵,進一步明確職教語文教學的職業屬性定位,才能擔負起為社會培養素質好、技能強的實用型職業勞動者的重任,為加快發展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發揮出應有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生乾.對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等職業教育,2009,(2).

[2]俞冬偉,閔亨峰.論中職文化基礎課的職業屬性與人文屬性[J].中等職業教育,2010,(2).

[3]周豔冰.職業素養:職校生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J].機械職業教育,2010,(8).

[4]馬蜂,胡廣龍.基本職業素養[J].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2,(12).

[5]蔡紅衛.關於中職語文教學的幾點反思[J].考試周刊,2013,(83).

[6]楊玉芝.關於中職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週刊,2014,(1).

[7]馬路.中專語文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2014,(4).

[8]馬路.中專語文教學的文化教育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6).

作者:馬路 單位:安慶廣播電視大學<安慶市建築工程學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