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資料中心建設研究論文

來源:才華庫 1.76W

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雲端計算創新發展培育資訊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以下稱《意見》),以促進雲端計算創新發展,積極培育資訊產業新業態。《意見》發展目標:到2020年,雲端計算應用基本普及,雲端計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掌握雲端計算關鍵技術,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雲端計算骨幹企業。雲端計算資訊保安監管體系和法規體系健全。大資料探勘分析能力顯著提升。雲端計算成為我國資訊化重要形態和建設網路強國的重要支撐,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資訊化水平大幅提高。《意見》釋出表明雲端計算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已引起國家高度重視。

大型資料中心建設研究論文

隨著雲端計算等技術不斷創新應用,推動資料中心市場爆發性增長,2016年中國資料中心市場預計將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速達到550億元,到2020年我國資料中心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定位於大資料、雲端計算重要承載基礎的資料中心,不僅對廣電網路現有的廣播電視業務、寬頻業務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同時為廣電的資訊化提供支撐。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的廣播電視,也需要藉助資料中心的建設提升資訊化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求。最終形成為個人提供便捷生活通道、為企業提供高效商務平臺、為政府提供決策管理支援的基礎平臺,實現廣電網路面向寬頻廣電的轉型。

本文從科學選址、彈性擴充套件、綠色節能、經濟可靠、智慧可控幾方面進行研究,論述如何建設科學、經濟、可靠的資料中心。

 1科學選址

大型資料中心建設投資大,建設使用週期長,工業和資訊化部等五部委釋出的《關於資料中心建設佈局的指導意見》提出資源環境優先原則。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條件,引導大型資料中心優先在能源相對富集、氣候條件良好、自然災害較少的地區建設,推進“綠色資料中心”建設。地質環境、氣候條件、能源供給是新建大型資料中心選址最重要的要素。

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大型資料中心選址要避開地質災害多發地區,同時應遠離國境線建設在內地。在投產執行期,資料中心的冷卻所耗能源是佔據IT裝置用電外最大的比例。選擇氣候條件滿足寒冷、適當溼度、潔淨的空氣達到節能的目的,降低執行成本。近年來,中國的資料中心發展迅猛,年耗電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的1.5%,資料中心的執行主要依賴電力供應,可靠充沛的電力是大型資料中心長期穩定執行的保障。

2015年釋出的《貴州貴安新區綠色資料中心發展報告》,研究分析資料中心建設地區發展優勢評價係數、年平均溫度、年降水量、空氣質量指數、地震帶、資訊傳輸企業固定資產、網民數、發電量、全社會用電量、網際網路普及率等標準,經過建模、分數量化評價,內蒙古自治區和貴州省為超大型或大型資料中心選址的優選地區。

 2彈性擴充套件

經過近些年資料中心建設摸索,資料中心已從單純的樓宇式建設發展成為樓宇式、倉儲式、集裝箱式三種建設模式,綜合三種建設模式的優缺點比較以及業務需求特點,現階段大型資料中心突出模組化建設理念,具體表現在機櫃微模組化、機房模組化、機樓模組化。

在機櫃建設上,採用具備模組整合、簡化系統、靈活配置、快速部署等特點的微模組進行建設。將機架、綜合櫃、整流櫃、電池櫃、交直流配電櫃、配電線纜、走線架、防靜電地板、製冷單元、冷熱通道密閉、動環監控系統等納人,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微模組系統,從而只需外界提供電力和冷通道。微模組元件可工廠預製,現場組裝,簡化建設方式,可靈活配置,快速部署。

基於模組化設計理念,機房模組化以滿足Tier2、Tier3、Tier4標準機房混合使用為建設目標,以低成本、高標準、快速部署為建設要求,一次性進行規劃,分期實施建設。如以一路10kV容量、兩層4000m2為微模組,以氣體滅火防護區劃分,電源、空調模組化配套組合,滿足機房不同等級要求。各類管線按最短化原則水平設計、減少交叉,機房配電與IT裝置實現同層安裝同層供電。降低土建成本,縮短部署時間,實現通用性強、管線短、分期擴充套件、資源複用等特點。

機樓模組化主要特點是“建築模組化,集約佈局、高效組織”,在空間結構上將機樓和配套動力中心作為基本模組,根據規劃需求進行近遠結合、靈活適應的空間佈局,考慮初期需要數量分期建設機樓和動力中心元件,迅速投人執行使用,根據業務需求,逐步增加機樓和動力中心叢集數,降低投資壓力,形成較好的經濟指標。

3綠色節能

結合工信部下發的《國家綠色資料中心試點工作方案》相關要求,在建設規劃時充分考慮綠色資料中心技術創新和推廣,從機房機架佈局、製冷系統、IT裝置、自然冷源、熱能回收等多方面實現綠色節能,打造PUE小於1.5的資料中心。建設規劃過程中,根據建築規模、安裝裝置的散熱特點、所在地區氣象條件、能源狀態、節能技術特點等進行技術與經濟比較,綜合採用綠色節能措施。其中主要方式有:

自然冷源利用。根據大型資料中心建設地自然條件,採用智慧通風自然冷卻技術。可規劃採用集中式水冷冷凍水空調系統,並配套板式換熱器,結合當地氣候情況全部或部分使用外界自然環境的免費冷源,結合智慧新風節能系統,全方位多角度地實現自然冷源梯級利用。

機房內採用封閉冷/熱通道技術。將冷、熱氣流完全隔離,提高冷量的`利用效率。冷熱通道隔離、機櫃面對面擺放,室內風機送風量可減少30%,室內風機可省電約2/3;封閉熱通道後室內風機送風量可減少12.5%,室內風機可省電約1/3。

行間製冷技術。行間製冷為高密度機櫃設計,可解決高密機櫃區域性過熱問題,行間空調靠近機櫃安裝,定向短距離水平送、迴風,減少冷量傳輸損失。

高壓直流系統。採用直流不間斷電源系統,即高壓直流系統(336V開關電源系統),具有與開關電源相同的優點:模組化設計,可維護性好,同時蓄電池組直接掛接在供電母線上,可靠性高。

優化設計。機房各類管線按最短化、最粗化原則,水平設計、減少交叉,機房配電與IT裝置實現同層安裝同層供電,提高傳送效率,減少通道損耗。

採用DPS供備電方式。以每個機架為供電單元,將電源直接放置在伺服器機櫃內,後備蓄電池組採用鋰電池整合在裝置內部,無需單獨建設電力室。DPS分散式裝置故障僅影響一架負載,將供電風險影響範圍縮小至機架,減少故障時產生的單位故障時間,為整體負載提供穩定可靠的供電保障。DPS系統自身散熱較少,減少了空調耗電,所採用的磷酸鐵鋰電池相對於傳統的鉛酸蓄電池轉換效率高。此外,DPS系統根據使用者伺服器進場時間分批開啟裝置,減少系統^廣空載時間。

餘熱回收技術。輔助辦公用網房採用水源熱泵機組,利用穩定水源,提高冬季制熱效率,減少執行能耗。

 4經濟可靠

經濟與可靠需要從裝置冗餘度、使用度、安全性、可維護、等級標準綜合尋找投資和效益的平衡點。主要途徑有:

(1)備份供電系統優化。採用高壓油機發電機組實現大容量和遠距離傳送電力,相比傳統低壓發電機組減少傳輸損耗,適合大型資料中心集中供電;用電容量與機房利用之間能更好匹配,機房利用率得以提升。在園區內設集中動力中心機樓,集中安裝發電機組,為發電機組共用共享創造條件。通過發電機組複用減少園區發電機組配置數量,降低資料中心建設和運營成本。設定集中動力中心後,可根據不同使用者需求確定不同供電保障程度,分等級向用戶供電。根據業務分類,合理調整發電機與UPS組合,減少UPS用量。

(2)智慧控制。機房環境使用集中監控、統一運維、聯動管理等功能,實現資料中心維護管理的高效率、高安全、綠色節能和操作智慧化,提高可靠性,降低運維強度。

5智慧可控

為實現安全、可靠、有效的執行維護,資料中心對設施監控、資產管理、容量管理、能效管理、變更管理、可用性管理等各方面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資料中心機房智慧控制系統包括運維管理平臺、綜合動力環境監控、專業監控平臺及機房資源管理等子系統。

運維管理平臺為機房運維人員提供日常操作維護、事件及工單管理、運維分析等功能,同時逐步完善運維知識庫。綜合動力環境監控對機房動力和環境進行實時動態監控,及時發現存在問題,並通過長期資料統計分析,及時掌握髮展趨勢,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防範。同時在出現問題時進行準確定位,及時解決。專業監控平臺包括建築裝置監控、智慧照明、變配電監控、智慧網路監控、安防監控、消防監控。機房資源管理針對機房的空間、電力等與業務直接相關的資源進行管理,支撐業務運營。

資料中心智慧監控管理系統掌握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執行情況,在3D智慧視覺化的基礎上管理資料中心資產、資源、能耗,提高基礎設施可用性、資源利用率、管理效率與能效,提供集中監控、統一運維、聯動管理等功能,實現資料中心維護管理的高效率、高安全、綠色節能和操作智慧化。

6結束語

大型資料中心的建設是大量新技術和新工藝結合的成果,是在技術快速發展趨勢下尋找平衡的過程,需要在實踐中持續探索,以滿足新技術發展應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