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園林景觀生態學論文

來源:才華庫 3.14W

1景觀的組成部分

城市園林景觀生態學論文

1.1廊道

是指不同於兩邊基質的線性地帶,它的多種類結構跟隨不同寬度的廊道而隨之變化。綠廊建設和塊狀綠地的連線度不斷加強,可以使走廊起到分隔作用,作為城市園林綠地設計的重要依據,作為城市道路、河流等狹長線性結構設計的重要依據。現實應用中廊道理論中的核心保護作用還體現在不同樹種、狹長帶、狹長帶與二維面的互相制約等方面。

1.2基質

是指連通性最好、面積最大、能起控制作用的景觀要素。

例如園林的鋪地或建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緩斑塊的“島嶼化”效應影響,影響著生態環境中斑塊與斑塊間互換物質、能量,同時影響了連線全域性的景觀。研究景觀生態學是為了協調人與生態環境的關係,維持生態平衡,營造和諧的人類居住環境。將景觀生態學中的和諧共生理念貫通到實際的城市園林設計中,理論結合實踐,迎合社會需要,創造高質量的生態環境。

2景觀生態學在城市園林綠地設計中的應用案例

現今,景觀生態學的理念應用在城市園林綠地的建設中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天津的“綠島園”,佔地面積大,其園林規劃裡涵蓋了三種特色景觀生態,溼地景觀、高地樹林景觀和保留了原生態景觀的緩坡草坪,有利於恢復本土動植物群落,維持了生物多樣性。園林全域性景觀設計是根據“斑塊—廊道—基質”的景觀模式為依據的,這也是景觀生態學在實際應用中最基礎的模式。在進行“綠島園”綠地規劃之時,按照“源”、“流”、“展”三島相合的設計思路,營造了具有空間層次的景觀生態格局。

公園的景觀水體是由大面積的沼澤地開挖整改形成,同時將瀑布茶室、嬉水廣場等人文景觀融合,即維護了溼地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又發揮了斑塊在環境資源中的作用。車場和廣場採用的硬質鋪裝,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道路不同感空間,完善了經管的層次感、充實感。假山、小橋、鵝卵石等硬質鋪裝的巧妙設定使不同的廊道連線了不同的斑塊,化零為整,充分發揮了廊道中的整體作用。壁畫、浮雕、陶雕豐富了“綠島園”的歷史沉澱感,增加自然景觀的可觀賞性。臺北關渡的“自然公園”。此公園涵蓋泥灘、深水域、淺水域、樹林等多種區域型別。規劃為主要活動區、保育核心區、戶外觀察區、可持續經營區,合理的劃分了自然生態與人類活動,保護溼地生態環境為首要,提供休閒、教育及研究場所為次要,同時又相容了兩者的緩衝區,實現了生態環境與人類和諧共處。杭州的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園區內蝦類自然保護區為中央核心區,其他涵蓋沼澤、湖漾、河港、池塘等區域,六條河流縱橫交錯,其間分佈著眾多的魚塘和港汊,設計了不同物種棲地環境。以上這些案例都是融合了景觀生態學的理念在園林的設計中,使得城市的人類與大自然更更親近的同時又維持了生態環境的平衡。

3景觀生態學在實際應用中應遵循的原則與建議

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城市生態學中景觀質量問題是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最容易發生的。如何加快城市進步的步伐,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建設人類與生態環境和諧融洽的城市園林綠地是值得深度思考的。在城市園林的建設中如何將景觀生態學的理念發揮到淋漓盡致,如何做到效益最大化也是值得深究的`。綜上所述,既要致力於生態的健全性,又要致力於文化、科學和藝術的協調性,必須於充分掌握景觀特點的基礎上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堅持全域性優化的原則,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的全面和諧發展;遵循以人為本原則,從人類的本質需求考慮,以生活為出發點,營造人類自然舒適的居住環境;遵循可持續性發展原則,結合城市現在和將來發展的建設需要,促進人與環境的共同發展;堅持地方特色原則,園林與文化相結合,沉澱文化歷史,逐步實現現代化的生態園林環境。同時在以下方面要注意:在景觀設計實踐中,要注重結構的組合連線,注重城郊生態工程的建設;完善園林綠地網路體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形成多元化的群落景觀,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創造豐富多彩的城市園林景觀;重視城市生態系統的全域性發展,大力推行綠色經濟,推進我國城市化程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