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賞讀教學法論文

來源:才華庫 3.25W

摘 要: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佔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語文學習中,很多學生讀到一篇新文章不知道如何鑑賞和理解。從賞讀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和實施"賞讀"教學法的幾個注意點來闡述在國小語文閱讀課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各方面能力。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賞讀教學法論文

關鍵詞:國小語文;課堂教學;賞讀教學

目前,國小語文課本中所選的文學作品或形象鮮活、情感真摯,或情理自然、啟人心智,常常蘊含著扣人心絃的藝術美。但是由於受到社會上各種娛樂媒體的消極影響,閱讀教學中教師"精講"的灌輸、學習壓力的增大、學習節奏的加快,大多數學生往往對課文也是淺嘗輒止、休閒性地閱讀,索然無味,興趣全無。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語文學習中閱讀應該是鑑賞性閱讀,學生應當全身心投入,敞開心扉,感受、理解、鑑賞、評價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情理,不光要讀其"言",還要品其味,悟其神,與文字對話,培養興趣,帶來愉悅,張揚個性,讓閱讀過程成為發現之旅、審美體驗,為自我的發展構築起一座精神家園。

一、"賞讀"閱讀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1.感知文字內容

學生在通讀文字的基礎上粗知文字內容,瞭解文章寫了些什麼,這是文學作品閱讀的第一步。對於較淺的文字,教師可以讓學生採用一些問題對文學作品的內容進行感知,()如,"這篇文章寫了哪些人(或事或物或景)?文章抒發了什麼感情?"等。對於較難的文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逐段概括的基礎上,分析梳理材料,理清材料之間的關係,從而把握文章的中心內容。

2.初步品味語言

文學作品語言或形象生動,或含蓄精練,或嚴密深刻,所以賞讀的基礎便是對語言的揣摩與品味,只有深入地品味語言,才能對作品進行深層的賞析。筆者常用的方法有:

(1)朗讀感知法。教師可在把握文字感情的基礎上,從音調、語音輕重、文句停頓、朗讀速度等方面進行指導,使無聲的文字成為有聲的語言,把抽象的感情變為具體的感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悟情理,獲得美感。

(2)分析評註法

分析評註是古人常用的閱讀鑑賞方法,它是對文章的語言、人物、內容、結構、立意等方面的評價。教師引導學生作分析評註的過程也就是品評詞語或語句獲得美感,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的過程。如,研讀《少年閏土》一課,作者表述的論點是農家少年(閏土)懂得"無窮無盡稀奇的事",在實際勞動中知識豐富;而富家子弟("我")由於"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不事勞動而知識貧乏。這一觀點可讓現在的城區學生不服,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評註。

對文字進行分析評註,能使學生自主開放地閱讀,引導學生帶著領悟、探索、質疑的眼光研讀文學作品,在有感觸、有想法的地方進行圈劃批註,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體驗,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認識,實現閱讀品質的`提升。

二、實施"賞讀"閱讀教學法的幾個注意點

1.閱讀教學體現文字的"個性"

好的文學作品遣詞造句、形象刻畫、營造意境、分析事理、行文構思、手法運用方面往往有鮮明的特色。因此,在閱讀教學時必須依文定教,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啟發學生欣賞文字的"個性"之處,也就是文字的精華部分。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時,可給學生播放瀑布的錄音,以渲染氣氛,再讓學生想象瀑布那飛流直下磅礴的氣勢;在教學《江雪》時,可把《詩中之畫》製成影片進行放映:大地一片雪白,在雪花紛揚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中垂釣。同時配以一遍遍聲情並茂的朗讀,再經過教師精心點撥,便可把學生帶進詩人刻意經營的孤獨、冷清、寂靜的世界,讓學生的心靈與詩中描繪的意境產生強烈的共鳴。

2.課堂互動時要鼓勵新見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審美"是主觀感受與客觀形象的統一,感受與理解文字因人而異,不同的讀者常常根據自己的感情傾向、生活經驗、職業地位、民族國別,對文學作品進行解讀和評判。因此在進行文字賞讀時要允許見仁見智,各抒己見,特別要鼓勵學生敢於發表新穎的見解,只要言之有據、言之有序、言之成理就行。

總之,老師有正確的閱讀方法指導好學生閱讀,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外閱讀中去,把課外閱讀當作一種享受。讓我們充分去激發孩子們的閱讀熱情,使他們快樂地遨遊在浩瀚的書海中。

參考文獻:

劉海珍。閱讀教學方法談。語文報:教師版,2011(09)。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