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常用教學方法

來源:才華庫 1.31W

教學方法直接關係到一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學方法的選擇、組合、設計,也能體現教師的教學理念。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語文課堂教學常用教學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語文課堂教學常用教學方法

1、講授法:

教師通過系統連貫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敘述、描繪、解釋、推論等來傳遞資訊,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講授法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評、講演等。

2、討論法: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特定問題而進行探討,以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辨明是非真偽、獲取知識的方法。

3、串講法:

指教師講解重點詞語的含義和句式的特點,串通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聯絡,為分析全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創造必要的條件,多用於文言文教學。

4、評點法:

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以評點作為重要手段,加強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學生與作者對話、學生與教師對話,以引導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使用該方法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自主評點。

5、誦讀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書面上寫的無聲的靜態語言轉化為口頭上說的有聲的動態語言過程的教學方法。有助於引導學生關注語意及情感表達,幫助學生領會課文內容、感受詩文技巧、體會作品情感,分為朗讀、背誦、吟誦。

6、比較法:

語文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文因素集中起來進行比較分析,探尋規律特點,加深理解的一種教學方法。

7、互文法:

閱讀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理解文字,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按照一定的線索,為學生提供一定量的其他文字,以促進其對主文字的.深度理解。

8、談話法:

又稱問答法,是教師以文字為依據,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有計劃地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通過師生間的問答、對話和適時的追問,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課堂教學方法。

9、練習法:

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反覆多次完成某些動作或活動,以鞏固知識、形成一定技能和技巧、培養創造力,或檢測學生學習情況、檢驗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

10、演示法:

是教師向學生展示各種直觀教具、實物,或讓學生觀察教師的示範實驗,或讓學生觀看幻燈、電影、錄影等,從而使學生獲得關於事物現象的感性認識的方法。

11、分解法:

與問題探究法相似,對於學生來說大的、有難度的問題,不容易一步解決。可化大為小,化整為零,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幾個有邏輯關係的小問題,來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水到渠成地解決大問題。

12、示意法:

有些抽象的問題,教師可藉助動作、表情等來幫學生。

13、參觀法:

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到大自然或社會特定場所,直接觀察、訪問,接觸客觀事物或現象,從而獲得新知識、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

14、表演法:

教師指導下,學生將作品內容以表演的方式再現出來的教學方法。一般用於情節性或動作性較強的文學作品的教學。

15、研究法:

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問題—解決、課題—探究、實驗—論證等方式對某個問題進行研究的方式。

16、發現法:

又稱為研究法、探索法,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地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

17、情境教學法:

教師運用恰當的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文字,促其情感與認知獲得同步發展的教學方法。

18、課外延伸法:

即教師在課堂中指導學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有意識地提出(或佈置)指向課外閱讀或其他課外語言運用實踐的拓展性問題(或任務),激發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的興趣。

19、課堂辯論法:

即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針對某一話題進行辯論,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字,更準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話題的選擇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可辯性。

20、合作探究法:

教師針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分組,並引導小組成員相互瞭解和溝通,以生生、師生合作方式探討、分析問題,進而獲得知識、方法、體驗和問題解決的課堂教學方法。

21、讀寫結合法:

即在學生閱讀文字之後,基於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評價,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以讀促寫。

22、問題探究法:

指以問題為主線,通過情境創設,在提出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該方法,應注意主問題的預設,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邏輯關係,課堂上抓住時機及時追問,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23、溫故知新法:

教師在教學新課時不直接進入新的教學內容,而是立足於已經學過的內容慢慢地引出新的教學內容。

24、活動教學法:

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設定恰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閱讀、討論、遊戲、學具操作等活動的課堂教學方法。語文課的活動設計要指向聽、說、讀、寫、思的語言實踐活動。

25、遊戲教學法:

指將“遊戲”與“教學”兩者巧妙地結合,以遊戲的方式進行聽、說、讀、寫訓練,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常用於國小階段的語文教學。

26、任務型教學法:

圍繞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獨立自主或合作探究完成這一任務的教學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必須調動已有的認知經驗以及向周圍的人請教,讓學生真實的感覺到學與用之間的密切關係,調動內在動機,激發學習興趣。

27、支架式教學法:

也稱“腳手架教學法”。指為降低學習難度,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適當的、小步調的線索或提示(支架),讓學生通過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漸發現和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直至形成獨立學習的能力。

28、跨學科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引入其它學科中的相關知識來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或幫助解釋闡述某一知識點,為中心學科問題的解決或抽象知識的理解提供支援的一種教學方法。

29、多媒體教學法:

指教師在課堂上綜合使用多種媒介,如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影機、語音實驗室、電腦、網路、多媒體等方式進行教學的方法。

30、單元整體教學法:

是指以教材自身編排的單元內容為整體,通盤考慮這一組課文的教學,強調突出每種課型的特點和作用。引導學生把在講讀課中獲得的讀寫知識運用到自讀課和獨立閱讀課中,提高其獨立閱讀能力。

31、群文閱讀教學法:

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字,通過一篇帶多篇或一組文章,在一定的時間裡進行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閱讀教學方法。

32、思維視覺化教學法:

課堂教學中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如思維導圖、模型圖、流程圖,概念圖等,把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想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思維過程清晰可見的教學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