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礦物》課堂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48W

在原國小《常識》課中,也有對岩石進行觀察、描述這樣的教學內容,但本課的教學則具有很大的開放度。

《常見礦物》課堂教學反思

首先,《常識》教材中,要求學生觀察的岩石是教材確定的五種,而科學課上,學生通過自己的蒐集,可以得到更多的觀察材料,通過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又可以相互補充,而不是侷限在教材所例舉的幾種;

第二,《常識》教材對觀察方法作了比較明確的指導,要求學生運用看、刻、滴幾種方法瞭解岩石的特徵,而科學課上,學生可以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認識自己喜歡研究的岩石,還可以藉助其他的工具,對岩石作更深入的瞭解,因此,學生的自主效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學生對岩石的`探究也會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放大鏡、刻刀、盛水的燒杯、磁鐵等工具,要求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岩石,儘可能多的用各種方法進行觀察,把觀察到的岩石特徵作出記錄。學生觀察後的彙報真是精彩紛呈:

“我用眼睛看,知道我的這塊岩石是白色的,形狀不規則的。”

“我的岩石有花紋,裡面的顆粒很細。”

“我聞了聞,感覺有點像泥土味。”

“我摸了一下,覺得很光滑。”

“我舔了一下,感覺沒有味道。”

“我用小刀刻了一下,有一道痕跡。”

“我把它放在水裡,沉下去了。”

“我用放大鏡看,發現岩石裡面的顆粒有的大,有的小。”

“我發現我的這塊岩石有像玻璃一樣的光澤。”

“我的岩石是不透明的。”

“我敲了一下,發現聲音很脆。”……

通過交流,實現了學習成果的共享,學生不僅僅瞭解了岩石的特徵,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觀察的科學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