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1.41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物理課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物理課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

物理課堂教學反思 篇1

這一年來,我擔任高一(5)班和三個實驗班的物理教師,虛心向洪鐘主任和梓欣老師學習,努力借鑑前輩老師的教學經驗,再一次看到了科學的教學理論在實踐中靈活應用,這一年過得很充實,收穫真不少。現在把這一年的一些收穫寫出來,以博方家一笑。

這一年想得最多的是,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感受最深的是,不在於課堂上講了多少,而在於學生能夠領悟多少。要做到這一點,我覺得,關鍵在於“熱情”兩個字。不管是學生方面,還是老師方面,都要“充滿熱情”。有這樣一種說法,天才都是具有某方面的狂熱。我覺得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在學生的學習上。比如高一(3)班的丁一同學,學習物理幾乎是狂熱的,很多高二的物理知識,甚至大學的數位電路類比電路知識,都鑽研得津津有味。事實證明,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很讓人放心,根本不用擔心他物理考不出好成績。

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學生的熱情必須由教師的熱情來帶動。打一個比方,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餚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一個良好的載體,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我在下面一些上課環節作了嘗試。

1.紮實的基本功能保證學生聽課質量。比如板書要大而清晰,講解思路要慢而清晰,關鍵地方留足時間讓學生思考。學生聽懂了,有了收穫的喜悅,自然會把熱情回饋於你。

2.講述枯燥無味的物理公式時,可以穿插講述妙趣橫生的科學家軼事。科學家也是人啊,越是大科學家,越有故事講。

3.通過動畫演練一些公式。比如講平拋運動時,我找來了在飛機上扔炸彈的動畫,把它投影在螢幕上並說明了遊戲規則,雖然只有10多分鐘,但學生參與熱情極高,課堂極活躍,完全展示了孩子愛玩的天性,這時候不失時機的點撥,相信會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愉快而深刻的印象。

4.對一些難以理解的規律,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出要點。這個過程肯定也有不少笑料,比如有學生這樣描述兩個物體的相撞,他這樣說:“冥冥之中一種力量讓他們相遇,併發生了一次閃電式的擁抱”,底下的同學笑成一團了。

5.習題課中,可以讓學生來分析練習題,一方面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思,一方面可以由點及面的把握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果時間允許,可以抓住學生回答問題時模稜兩可的地方不放,深入挖掘,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有些時候可以用一些易錯題來迷惑學生,特意誤導學生得出相當荒謬的結論,或者自相矛盾的結論,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說了這麼多,其實有很多我自己還做得不夠充分。借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來總結,“複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驗和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會更有效。

物理課堂教學反思 篇2

學期,我們科組明確規定了今後教學的方向,用八個字概括為 “聚焦課堂,追求實效”。

我上了一節課——《槓桿》,感觸較深。這節課我盡力找一個合適的載體來生動形象的把物理知識融入到一個學生熟悉的情境中,展現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理論聯絡實際的`意識和能力。

其中有一個道題目是這樣的:小明買了一條2kg的魚,因為現在的商販有投機倒把的現象,小明想用剛剛學過的知識驗證一下這條魚是否足量。可是身邊只有一把直尺和一個量程只有10n的彈簧測力計,還有一根系東西的細繩子。誰能幫小明來驗證這條魚呢?(條件是要保證魚的完整。)

這道題的內容一目瞭然,不象有些含混晦澀的題目,讀了半天不知所云,最重要的是它就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是每個人差不多都有過的經歷。所以,題目一出來,同學們便躍躍欲試,誰都想大顯身手,做個熱心人,我便趁機抓住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展開小組討論,設計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同時旁敲側擊,引導學生回到課本,回到基本的知識點,使理論與實際聯絡起來。這樣不但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問題的能力,還牢牢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點。最關鍵的是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聯絡緊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哦!原來物理就在我身邊,原來物理這麼有用!極極大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我們在每節課上都不斷的給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而不僅僅只交給學生死板的知識點,那麼,現在的課堂還會象現在這樣毫無生機嗎?

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教育,首先要使學生掌握社會所需要的物理基礎知識,瞭解這些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並相應的訓練某些技能技巧。與此同時要特別加強學生物理能力的培養。大家知道,物理學的根本特點就是以系統的觀察和實驗同嚴密的邏輯體系相結合。學習物理必須從觀察和實驗出發,把觀察和實驗的結果進行高度的分析和概括,最後運用這些知識點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把目光聚焦於課堂,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使今年的會考成績再上一個新臺階!

物理課堂教學反思 篇3

質量是教學的生命線,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新一輪課程改革,既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基礎教育得到更快發展的一次機遇。教育改革事業是一次沒有終點的長跑,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我們的理論和實踐不斷得到更新和發展,保持新鮮和生命力。為了腳踏實地改革我們的中學物理教學,少走彎路,我認為,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物理教學的優秀傳統,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教學改革才能健康地發展。所以我想初步談談以下幾點關於物理課堂教學的反思和幾點建議:

一、採取對話式互動教學,反對師對生單向傳輸

以前,有些學生習慣於指望老師”滿堂灌”,對老師產生依賴心理,不主動積極思考問題;還有些同學表面上靜坐在那兒,倒底有沒有聽講,聽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對其聽課效果老師並不知道。這都是傳統教學老師對學生單向傳輸知識帶來的弊端。

其實,課堂是提供給師與生研究探討問題的場所,可以採取對話式互動教學。以對話、聊天、討論的形式取代傳統的空洞枯燥的理論學說的說教形式,可以避免傳統教學師對生單向傳輸知識帶來的弊端。這種教學活動面向最廣泛的學生群體,注重每個人的參與,儘可能使學生在輕鬆活躍的氣氛中接受和理解知識,自學能力可以得到加強,同時注意利用個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從而使他們集體提高、共同進步。採取對話式互動教學,既活躍課堂氣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體現了老師的民主、師與生的平等。在課堂實踐時,運用下面兩種手段,雙管齊下:

(一)不斷對學生進行智力激勵

課堂上,不斷鼓勵學生,每位同學都能學好;不斷地激勵他們,哪怕點滴的進步。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後,就會更加自信,從而爭取得更好的成績,超越自己。

(二)從自身錯誤中學習來得最快

從平時作業和考試反映出的問題來看,有許多同學概念模糊不清。因此,課堂上有必要把此作為重點,師生通過討論進行”打假”、”排雷”。這些誤區的來源一般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客觀的錯誤觀念,老師根據經驗提出來讓學生分析;另一方面是學生頭腦中的主觀誤解。老師可以隨機提問,找出學生頭腦中的錯誤觀念,取出來剖析、討論,既可以警醒學生本人,又可引起一些思想不集中者的無意注意,最大面積地澄清並掃除學生腦中的錯誤觀念。

二、有針對性有重點教學,反對眉毛鬍鬚一把抓

過去,我在上課時貪多求全,面面俱到,生怕遺漏一點點知識,以致眉毛鬍鬚一把抓,教學就顯得比較盲目,教學效果一定程度上變得不可控制和難以估測,其實有針對性有重點教學才符合新一輪課改的精神。

要有重點教學首先要精選中學物理教學內容。確定中學物理教學內容,應該根據普通教育的任務和物理學科的特點,並結合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來考慮。不能隨意增刪教材規定的教學內容,要防止知識點講得太多太深,又要避免講得太少太淺。

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要抓住最基本的主幹知識,抓住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應用最廣泛、最活躍的知識,對重點和難點、知識誤區具體詳細講解。一節課時間有限,老師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使學生較為深入地理解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識,有助於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把這些東西弄清弄透,進一步提高和運用才有牢靠的基礎。

三、反對理論知識脫離實踐

物理學的原理、規律深深地植根於浩瀚的實踐之中。同學們在學習物理規律之前,由於經常和物理現象打交道,已經有了許多感性認識,這給我們學習物理帶來方便。但是,我以前沒有把握住這一點,使學生覺得物理非常難,從而喪失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理論聯絡實際,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懂得所學知識的用處,最重要的在於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筆者要求同學們一方面要善於應用學到的理論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現象,另一方面要善於”動手”,通過實踐去檢驗物理學規律。講過理論知識後,討論一些應用所學知識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講《功》這一節課介紹日常生活中,科學實驗中、社會生活中做功的例項,如直升飛機吊器架電線的鐵塔、燃燒的氣體使火箭起飛等。在教學方法上,不必講那些技術細節,而要突出物理知識是怎樣被用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不要去追求老師自己講得清楚明白,而是要啟發和引導學生來一起分析討論,最後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步,可以說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半獨立地學習如何運用知識,有點象大人扶著兒童學走路一樣。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反對片面強調知識講授

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自身發展和個性化需要,要訓練學生一生中不斷創新,建立自我發展的機制,而非單純掌握眼前的資訊和技術。 當然,學生的知識和教育背景、興趣愛好不同,培養目標也必須有彈性。對於能力的培養,我們提出同一的比較高的要求和規格,並不意味著人人要達到同一思維水平。我們不能挑選學生,卻可以選擇因材施教。在統一要求的同時,也能體現個體發展的目標,體現不同水平層次的差異性。

物理課堂教學反思 篇4

任教國中物理多年,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並授之於探究物理科學的獨立思維能力,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有用的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說得多,做得多,學生說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經常有“驚喜”的發現。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效果不理想。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資料,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也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新的發現,也有經常被學生難住的現象。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學生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絡,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並把學到的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了思考,經常做家庭小實驗,上網查資料,學生學習比以前更輕鬆了,更喜歡上學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學生們也感覺到物理並不是那麼枯燥乏味了,而是生動有趣了。

物理課堂教學反思 篇5

國中物理教學是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入門和啟蒙,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具有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因而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為今後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一、:就國中生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於幻想。但他們這種學習積極性往往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便很快地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積極性,最後導致國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啟發並穩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是每一個國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三、:滲透STS教育,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進步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著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技術意識、社會意識。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第一、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如奈米技術、超導體、鐳射、現代航天技術、現代資訊科技等。第二、重視學習內容與家庭、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聯絡,如將電的知識與安全用電、安裝照明電路、修理各種家用電器相聯絡;將能源的利用與生活中如何節能相聯絡;將物態變化與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聯絡,將浮力與潛水艇的浮沉相聯絡;將電磁波與現代通訊相聯絡等。第三、關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環境汙染與環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汙染等。

此外,教師在設計習題時,應多考慮一些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規律的題目,如學習慣性後,解釋剎車時人體上半身為什麼向前傾的現象。學習槓桿後,解釋騎自行車上坡走“S”形路線省力的道理;學習了長度的測量後,會從地圖上測出長春到北京鐵路線的長度;學習了光的反射,解釋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汽車頭燈裡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學習了光的折射,能解釋海市蜃樓,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學習了熱學,能回答為什麼海邊及大森林裡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為什麼當今國家推行退耕還林的政策;學習壓強後,解釋刀磨得越鋒利切東西越快等等。通過多方面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形成將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識,激起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養成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慾。

四、: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總之,體驗式學習無論是作為一種學習方法,還是一種教學形態,都給每一位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的創造空間。它的成效不在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使人類群體的智力資源有效轉化為個體智力資源,而在於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因此,作為教師應有創造力,以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創造充滿活力與和諧氣氛的教學環境,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人格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