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語文教學論文

來源:才華庫 2.07W

一、生態語文教學的內涵

生態語文教學論文

一是多元性。“生態”的語文由許多元素組成。例如,學習主體多元,生態語文課堂中的學習主體由不同個性的兒童組成,呈現出“多元共生”的學習合作關係。如小組合作,有小組長、計時員、記錄員等多種角色,每一種角色處理學習的方式各不相同,在尋求認同中合作完成學習。再如,學習活動多元,一個學習內容往往由不同的學習活動串聯起來完成,作為組織者會運用智慧的、生態的學習活動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率。還有,學習能力多元,每個學習主體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學習能力有強弱,能力強的很快就學會,能力弱的可能稍晚一些。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習任務不同分配,讓每一位學生在生態的語文課堂中自由自在地學習。二是適應性。生態心理學創始人吉布森將生態環境和學習主體間的關係稱為“相互作用的互惠關係”。為此,生態語文的適應性是指生命體與學習現場之間的和諧調適。適應性強調現場感,學生的學習離不開特定的學習現場。學習主體在現場與他人交往、互動,現場的學習環境,隨著學習主體的需求而不斷變化。

二、生態語文教學的研究價值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生態語文教學就是走出“教”的境況,實踐“學”的藝術。關注生態教學,就是關注學生的生活、知識、情感、體驗和生命發展的過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實理念、改變行為、提升教育品質的過程。生態語文的教學理念。每一位教師要珍視生態教學,要對課堂中的'“人”充滿真切關注和關懷,要讓生態教學回歸“生命關懷”的教育本質。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尋找共性,尊重差異,有效觸動學生心靈,讓靈動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輝充滿課堂。基於學生個體的需要,要給學生融通的課堂空間;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要給學生審美的課堂空間;從學校的小課堂到社會的大課堂,要給學生廣闊的課堂空間。追求生態的語文課堂空間,我們的課堂才會成為師生生命成長的家園。生態語文的教學行為。要營造思維自由開放、形態有序和諧的課堂教學空間,這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組織行為的生態,讓學生在自然、和諧、輕鬆的環境中學習和創造。提問、對話行為的生態,需要生態環境的創設,通過平等對話觸及心靈,致力於幫助學生養成終生閱讀與思考的習慣,讓讀書伴隨學生一生。輔助行為的生態,教師舉手投足要處處體現生態教學的理念,讓學生感受和體驗生態教學帶來的快樂。

三、生態語文教學建構的實踐策略

筆者在不斷實踐生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實踐攻略,對生態語文教學有著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1.教學目標生態,讓教學指向“亮”起來

確立生態教學目標,需要注意三點:人的發展性,教的生活性,學的個性化。核心是強調人的發展,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素養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讓語文教學在生態中前行。教學目標體現發展性。如果學生的生命在課堂上成長了,那麼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可能提升和發展,這是生態語文教學的主旨。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一定要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教學目標體現生活性。有生命力的語文課程應該是來源於生活的,是體現生活的課程。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中要儘量體現教學如何還原生活,如何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教學有效對接,生態的語文學習應該是生活的教學。教學目標體現個性化。這一教學目標的設定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張揚個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有著個性化的思想。

2.教學過程生態,讓語言文字“活”起來

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學》中曾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能幹;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能說;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能看到大自然大社會裡更豐富的學問;解放兒童的時間,給他一些空閒的時間消化所學的知識,並且學一點自己渴望學的學問,幹一點自己想幹的事情。這“六大解放”,是生態語文教學的基石。如何讓文字中的文字呈現出生活的畫面,讓文字“活”起來?教學中,學生自己用心去感悟,用嘴巴讀一讀、說一說;用手畫一畫、摸一摸;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聞一聞;用頭腦想一想,給學生有聯想生活的親身體驗。在教學《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時,教師摘來二三枝大荷葉,讓學生舉一舉荷葉,學生欣喜地感受到荷葉就像大傘的感覺,很親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畫上幾條小魚、幾隻蝴蝶……一幅生動的“荷塘圖”呈現眼前:亭亭玉立的荷葉、歡快舞蹈的蝴蝶、嬉戲遊動的小魚……美的畫面一下就喚醒了學生對夏日的迷戀,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對文字理解充滿了愉悅感、親近感。“我”為什麼“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課文的難點,課上讓學生舉一舉荷葉,想象一下,假如現在烈日當空,舉一片荷葉什麼感覺,學生一下感受到荷葉帶來的清涼、愜意,那假如自己能變成一片荷葉該是多美妙的事呀!學生一下就理解了“我”為什麼“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的難點,手腦並用,深深地體會到了荷葉帶給人們的美和樂趣,再美美地讀完詩歌,昇華這種美的情感。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像莊稼一樣自由呼吸。語文教學應還生命以本色,將語文學習過程置於個體現實的生命事件中,尋覓、體悟、創造。讓整個語文學習系統成為和諧、開放的生態系統,追求語文學習過程與生命活動過程的和諧統一,追求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