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節日》主題班會演講稿記錄內容

來源:才華庫 3.12W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現在社會,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弘揚傳統節日》主題班會演講稿記錄內容,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弘揚傳統節日》主題班會演講稿記錄內容

《弘揚傳統節日》主題班會演講稿記錄內容1

老師、同學們:

今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是團圓的日子,屆時家家戶戶都要置辦美酒佳餚,吃月餅、賞月亮,盡享天倫之樂。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有關它的傳說很多,其中有名的嫦娥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

中秋節,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言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節,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總之中秋節習俗很多,形式也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熱愛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中秋節,這是被喻為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尤其中秋節這一輪明月高掛的時刻,這一天天上的太陽分外明亮切特別大、特別圓,所以這一天被視為思念與團圓的好日子,在這團圓的日子裡,願天下父老鄉親閤家團圓、幸福美滿!

《弘揚傳統節日》主題班會演講稿記錄內容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演講的`主題是——珍惜傳統節日,弘揚傳統美德。五千年的時間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雖然歷史背景已經逐漸遠去,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至今仍在傳承,散發著永恆的魅力。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一直儲存至今。然而,嚴峻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近年來,“洋節”現象層出不窮,而許多人對我們的傳統節日漠不關心,瞭解甚少。

20xx年11月25日,韓國成功申報端午節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訊息震驚了全國,但同時也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敲響了警鐘。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感情,悠久的民族文化歷史是民族的驕傲和紐帶。_月_日,是今年清明節,國家將其意義為法定假日不是一個簡單的假期,通過掃墓、祭拜等活動來追憶祖輩,傳承文明,弘揚美德,以便讓我們更珍惜祖先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好的生活,心存感激,奮力拼搏。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給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寶貴財富,不要等到它被遺忘在時代的潮流中去後悔。自今年春節以來,中國在全國各地發起了一場“光碟”行動——吃“光”你“盤”子裡的東西,、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活動。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樑,我們的學生應該更多地瞭解傳統文化,有責任堅持傳統文化的立場。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因此,我呼籲所有教師和學生:從我開始,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節約水和電,珍惜食物,關心公共財產,以實際行動弘揚祖國的傳統美德,真正做到的“勤以修身,儉以養德”。

謝謝大家!

《弘揚傳統節日》主題班會演講稿記錄內容3

老師、同學們:

中秋節又稱月節,最早耒自月亮崇拜——遠古時期,白天靠陽光,夜晚靠月亮,人類看著月出月落,月缺月圓,心生敬畏,自然就產生了月亮崇拜。月半時的滿月給人以圓潤豐滿的美感,中秋之夜也成為一年中最美麗的迷人夜晚。宋朝詩人林光朝寫道:“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農曆八月十五成為我國特有的“月亮節”、團圓節”。我國民在月亮下所進行的祭月、拜月、賞月、玩月、跳月等活動,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月亮的崇敬。

團圓是中秋節俗的中心意義,花好月圓人團圓,“團圓”對中國人有特殊的念義。中國人有很強的家庭倫理觀念。重視家族情誼與血親聯絡,旡倫走到天涯海角也不忘祖,由此形成了和睦。團圓的文化心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們由天上的月圓想到人世間的團圓。“月亮”與“團圓”意義互相契合,中秋滿足了民眾祈望和睦、團圓的文化心裡。

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而月餅又是中秋佳節之貢品,每逢八月十五夜,百姓都拿西瓜、月餅敬老天。現今的月餅種類繁多,什麼“嫦娥奔月”、“銀河月夜”、“三潭印月”等精美之品。月餅文化的內涵:“以月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園兆人之長生。特別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園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強烈地表達了中秋的團圓意識。如今對中秋節更為重視,列為重要節日,中秋節的風俗更為盛行,以各種形式,寄託著人們對生活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華民族這一古老中秋文化創世界奇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