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在泰和有什麼故事

來源:才華庫 2.88W

(泰和快閣,始建於唐代乾符元年(874),1984年重建,1984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庭堅在泰和有什麼故事

(清人仿製的黃庭堅書《戒石銘》,現存於泰和縣博物館)

黃庭堅在泰和的故事

在泰和縣城廣場的西南(人民文化宮西南邊)有一條路叫山谷路,這條路的命名是為了紀念曾經在泰和做過縣令的北宋著名文學家,江西詩派的創始人黃庭堅。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在北宋詩壇上,與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齊名,世號“蘇黃”。元豐三年至六年(1080——1083)任泰和知縣。

在泰和縣城東側(現泰和中學校園內),有一以獨特的建築風格、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遺產而載入《中國名勝詞典》的古閣樓建築——快閣。這座閣樓始建於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初為奉祀西方慈氏(俗稱觀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閣”。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縣令期間,因為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常登閣遠眺,心曠神怡,遂易名“快閣”。史稱:“閣曰快,自得之謂也”。

黃庭堅擔任泰和知縣時,經常登閣遊憩,並於元豐五年(1082)賦詩一首: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為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這就是膾炙人口的《登快閣》詩。此後,“閣名遂大著”。史載:“迨黃太史庭堅繼至,賦詩其上,而名聞天下。”在快閣還嵌一塊黃庭堅手書的箴言,及著名的戒石銘:“爾奉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在泰和有許多關於黃庭堅的傳說故事。

“山谷認母”的傳說:某年盛夏,黃庭堅在快閣午睡,睡夢中,見一個老婦人送酢魚、酢肉給他吃。正吃得津津有味,忽然醒來,但仍然覺得餘味在口。他步下快閣,走出東門,來到望仙橋邊,只見翠竹叢叢,感到十分涼爽,便停下腳憩息。這時,聽到一老婦悲慼的哭泣聲,他就往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看見一老婦,滿頭白髮,雙眼紅腫在墓前啼哭。身邊的一隻小竹籃裡裝有小半碗酢魚、酢肉。老人沒有理會黃庭堅,只管一面哭,一面拿著三根線香,幾張紙錢插上墓墳。

“老人家”,黃庭堅湊上前,叫了一聲。

老人抬頭看了看黃庭堅,沒有做聲。

“老人家,墓裡是你傢什麼人?”老婦人見黃庭堅是個文質彬彬的書生,便告訴他:“墓裡葬的是我唯一兒子。仁宗慶曆五年(1045)八月十五巳時歿,今日正好是兒子三十七年忌日,特地準備了一些他生前愛吃的酢魚、酢肉來祭掃。”

黃庭堅一聽,感到十分奇怪:“自己正是仁宗慶曆五年八月十五巳時生,今年剛好三十七歲,同年同月同日同時,一分不差,一死一生,竟有這麼湊巧。他生前喜歡酢魚、酢肉,我也喜歡這些東西,嗜好一樣。而且剛才夢中還吃了不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黃庭堅接著問到:“你兒子生前是幹什麼的?”

“出身進士,得罪奸臣,受屈而死。”

“他給你留下了什麼?”

“只有一箱書。”

“能帶我到你家看看嗎?”

“那怎麼行呀,我家竹籬茅舍,破破爛爛,孤寡一身,玷辱煞人呀!”

“沒有關係,我家也在農村。”

老婦人經不住黃庭堅糾纏,只好帶他回家去。她從樓上把書箱搬下來,並交給黃庭堅一把生鏽的鑰匙。黃庭堅把書箱打開了,裡面裝的盡是一些四書五經,以及文字抄本。他翻到箱底,只見一份硃卷,有幾處還被蛀蟲蛀了。仔細一看,感到十分奇怪!這硃卷與自己考進士時的文章相同,筆跡也一模一樣。他看看老人,又看看四周牆壁,感到莫明其妙。老婦人看到黃庭堅那疑奇的神態,便解釋說:“我兒子死後,有好多人想開箱子,都開不動,可是現在你隨便一開,箱子就打開了。正中了我兒臨終時說的‘三十七年後,有人來開箱’的遺言。莫非你······”說到這裡,她看看黃庭堅的容貌,仔細抬頭他的聲音,好像離開三十七年的兒子,如今又站在面前,感到十分親切。

黃庭堅見老人出言不俗,談吐文雅,相貌也很親善,是個教養有素的老人,又聯想到這一系列的前前後後,感到十分巧合。他想,她一個孤寡老人,無依無靠,十分可憐,我應把她帶回家去贍養。最後徵得老人同意,就把她帶回家來,因為家有老母,便認做前世娘,並自題像贊雲:“似僧有發,似俗無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

黃庭堅奉母至孝,每餐必上好菜,老婦人過意不去,對黃庭堅說:“百姓生活尚感困難,我有粗茶淡飯即可。”自此,儉約如故。

黃庭堅在母親的感染教育下,以生民為念,率大小官員,布衣菜根,節衣縮食,以賑饑民。

後來,黃庭堅在泰和任期已滿,奉命調移山東德平,老婦戀土情深,不願隨同。黃庭堅便置備田園,修理快閣,讓老母在快閣安度晚年。

大蒙籠山懲貪官:有一天,黃庭堅審案完畢,準備下堂,小吏來報道:“大蒙籠山民不服王法,有意與官府作對,朝廷下達的銷鹽任務,無法攤派下去。”黃庭堅一聽,大為震驚,說:“食鹽派銷有利於民,山民百姓為何拒買?其中必有蹊蹺”下堂後,他叫來師爺,問明情況,決定親自上大蒙籠一趟。第二天一大早,黃庭堅一身商人打扮,帶著兩個隨從前往大蒙籠。

上大蒙籠的.路途十分艱險,好不容易來到一個叫“清風源”的山村(在橋頭鄉)。他見一家正升火做飯,進門一看,屋子裡空空蕩蕩的,幾個臉黃肌瘦、衣不遮體的小孩縮在一角,眼瞪瞪的瞧著他,廚房裡一箇中年婦女正往鍋裡大把地放野菜。婦女見來客,熱情端上白開水招待,難為情地說:“家裡已好長時間沒有鹽了。”黃庭堅走進廚房指著大鍋的野菜問道:“你們就靠吃這些野菜過日子嗎?”婦人唉聲嘆氣地回答說:“今年歉收,打下的一點穀子早叫他們徵走了,我們村裡大多數人家斷糧啊!”

黃庭堅聽後,心裡十分難過。即叫隨從把自備的一點乾糧分給那幾個孩子吃。正在這時,忽然屋外傳來一陣喧鬧聲。黃庭堅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連忙走出門去,只見幾個壯丁拖著一個被捆綁的老漢往前走,一群山民在前面擋住去路,不准他們抓人。一個里正模樣的人,氣勢洶洶地驅趕眾人,眼看雙方有動武之勢。

黃庭堅連忙上前,攔住眾人,大聲喝道:“且慢,請問為何抓人?”那裡正厲聲說道:“他目無法紀,不但不買派鹽,還聚眾鬧事,謾罵官府,誣告鹽法是什麼‘催命法’,你說該抓不該抓?”

黃庭堅聽罷,心想果然有此事,又見里正如此蠻不講禮,便正色道:“有理也不是講不清的,光天化日之下隨便抓人,觸怒民眾,你們擔當得起嗎?”

里正見來人竟敢頂撞,非常惱火,大聲訓斥道:“你是什麼人?吃著井水管河水,還不快滾!不然連你也一塊抓了。”說罷便想動手。說話間,一個隨從衝上前去,伸手擋著里正喝道:“大膽!竟敢侮辱堂堂知縣黃大人,還不趕快跪下!”那裡正一聽說是知縣黃大人,嚇得渾身發抖。“撲通”一聲跪在黃庭堅腳下,連連磕頭:“小人有眼不識泰山,冒犯了老爺,罪該萬死,請老爺恕罪!”

黃庭堅不想與他糾纏。厭惡地說:“起來吧,以後不準狗仗人勢,欺凌百姓。”說著便親自給老漢鬆綁。那裡正見狀,從地上爬起來灰溜溜地躲到一邊去了。

山民們見是知縣黃大人到,趕快跪下磕頭感恩。黃庭堅扶起大家,拱手道:“諸位父老鄉親,本官今日特為銷鹽之事到此。現朝廷推行鹽法,鹽乃民眾生活之必需。據說你們抵制銷鹽,對抗官府,不知情由從何而起,望諸位就實相告,本官好秉公辦理。”

過了一會兒,剛才被鬆綁的那位老漢上前施禮道:“老爺恕罪,並非小民有意對抗官府,抵制銷鹽,實在是沒法子呀!以往我們這裡有米,可是私商販鹽,鹽貴如油,我們買不起。現在官府派鹽,雖說便宜,可米全被徵了,哪還有錢買鹽呢?望老爺明斷,我等感恩不盡。

黃庭堅邊聽邊默默點頭。

一位老婦拖著孫女兒上前訴道:“老爺有所不知,里正等借銷鹽之機,敲詐勒索,欺凌百姓,逼得我們好苦啊!”一青年漢子也上前說:“衙役不分情由,強行派鹽,我等買不起,就今天牽我們的牛,明天又來趕我們的豬,搞得山民雞犬不寧,百姓怨聲載道啊!”數字泰和黃庭堅聽後,怒視里正道:“果有此事?”

里正無法狡辯,只一個勁地磕頭:“小人有罪,小人有罪,聽候老爺發落。”於是,黃庭堅限令里正三天之內把勒索山民的錢糧和牛豬如數歸還百姓。並且對百姓們說:“從今日起官府執行鹽法,一律自由買賣,決不為難百姓。”山民們聽後拍手稱快。

從此,大蒙籠生產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只要一說到黃庭堅,個個讚不絕口,稱他是為官清正、體察民情的“黃青天”。

後來,泰和人民深感黃庭堅的清正廉潔,親民愛民,就把泰和縣城廣場西南面的一條道路命名為“山谷路”,以紀念這位清官、好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