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秦觀寫的 註釋及賞析

來源:才華庫 1.56W

秦觀寫的《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後兩句,詩人採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對仗,確實是美不勝收。

春日秦觀寫的 註釋及賞析

  

春日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譯文

輕雷響過,春雨淅瀝而下。雨後初晴,陽光好像在剛剛被雨洗過的碧瓦間浮動。春雨過後,芍藥含淚,情意脈脈;薔薇橫臥,嬌態可掬,惹人憐愛。

註釋

1.選自《淮海集》。 秦觀(1049~1100),宋代文學家,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

2.絲:喻雨。

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4..霽(jì)光:雨天之後明媚的陽光。霽:雨後放晴。

5.參差:高低錯落的樣子。

6.芍藥:一種草本植物,這裡指芍藥花。

7.春淚:雨點。

賞析

這首詩寫雨後春景。瞧,雨後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豔嫵媚。這裡有近景有遠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徵,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後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無力臥”之狀。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景物、現象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攝取力、表現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統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中領悟,又曲折體現了詩人由於宦途艱險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時節”,在一夕隱隱春雷的召喚下,它“隨風潛入夜”,它“潤物細無聲”。雷是“輕”的,雨如“絲”般,春雨的特色詩人只用兩個字就揭示出來了。

那碧綠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乾乾淨淨,晶瑩剔透,猶如翡翠,瓦上還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輝映下,浮光閃閃,鮮豔奪目,令人心曠神怡——這是第二句所寫的美

最妙的是後兩句,詩人採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對仗,確實是美不勝收。

李白筆下“一枝紅豔露凝香”,白居易筆下剛出浴的“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楊妃,和第三句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雨後的牡丹,猶如多情的少女,淚光閃閃,含情脈脈。

最後一句令人想起《紅樓夢·史湘雲醉眠芍藥銦》那段描寫:湘雲“業經香夢沈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這醉臥中渾身灑滿落花的史湘雲,情思綿綿,百媚千嬌,多像“無力薔薇臥曉枝”。

秦觀人物評價

近來作者,皆不及少遊。如“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也。(晁無咎)

子瞻辭勝乎情,耆卿情勝乎辭。辭情相稱者,惟少遊而已。(蔡伯世)

今代詞手,惟秦七、黃九耳,唐諸人不迨也。(陳後山)

秦詞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李清照)

少遊詞雖婉美,然格力失之弱。(胡元任)

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張叔夏)

觀詞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流傳雖少,要為倚聲家一作手。(《四庫提要》)

秦少游自是作手,近開美成,導其先路;遠祖溫、韋,取其神不襲其貌,詞至是乃一變焉。然變而不失其正,遂令議者不病其變,而轉覺有不得不變者。後人動稱秦、柳,柳之視秦,為之奴隸而不足者,何可相提並論哉。(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

張炎《詞源》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

賙濟《宋四家詞選序》:“少遊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