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文天祥原文簡析

來源:才華庫 1W

文天祥的《此詩寫於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後,國家艱危,各地將官大都觀望,只有文天祥和張世傑兩人,召集兵馬,起兵勤王。》此詩寫於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後,國家艱危,各地將官大都觀望,只有文天祥和張世傑兩人,召集兵馬,起兵勤王。

  

夜坐

原文

作者:文天祥 年代:南宋

淡煙楓葉路,細雨蓼花時。

宿雁半江畫,寒蛩四壁詩。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遲。

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

簡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全詩沉鬱頓挫,頗有杜甫風味。

前兩聯即景抒情,詩人描繪出一幅肅殺淒涼,而又有聲有色的迷濛秋雨圖。淡煙籠罩著楓葉,細雨飄打著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於江邊,悽切的蟬鳴迴響在四壁,真是可畫可詩。被迫罷官,退居文山的詩人不禁慷慨悲歌,以抒發心中的鬱悶和不平。

後半轉入抒情,先化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以抒發遭打擊的怨恨,再訴說壯志難酬的痛苦。尾聯陡起,一掃沉鬱悲涼,轉為仰天浩歌,率直地發出“丈夫壯氣須衝鬥”式的吶喊.

逶迤:對蹉跎日月的無限感慨。

尾聯:運用祖逖聞雞起舞這一常典,很好地表達了立志報國,壯心不已的真實情感。

練習題

1.這首詩的第二聯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詩人是怎樣描繪這幅面面的?(5分)

2.後兩聯中,作者的心境有何變化?請簡要分析。(6分)

3.詩人夜坐,見到了一幅怎樣的圖景?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4.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參考答案

1.第二聯描繪了成群的大雁寄宿於半江秋水之上,悽切的蟬鳴迴響在四壁,此景可畫可詩,構成了一幅淒寒、肅殺的深秋夜色圖。此聯寫景由遠及近,由靜及動,(或從視覺和聽覺的不同角度),表現秋夜的沉寂。“宿雁半江畫”是遠景、靜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詩”是近景、動景的描寫。(或“宿雁半江畫”“寒蛩四壁詩”分別從視覺角度,從聽覺角度描寫)遠近、動靜、視聽的結合,相映成趣,引出後兩聯作者的慷慨悲歌。

【評分細則】5分,畫面描述準確給2分,手法概括給1分(遠近,動靜,視聽不同角度任答出兩種手法即可),具體分析給2分。

2.後兩聯作者的心境由沉鬱悲涼轉為激昂豪邁。第三聯“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化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的詩句,並以“吾道付逶迤”表達因歲華易逝,實現壯志已遙遙無期的喟嘆與痛苦,心境沉鬱悲涼。第四聯詩情陡轉,氣宇軒昂。“聞雞坐欲馳”化用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激勵自己,表明白己雖身處逆境,卻不改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壯志雄心,情緒激昂豪邁。

【評分細則】6分,第三聯(沉鬱悲涼)和第四聯(激昂豪邁)思想感情概括準確各1分,意思相同即可。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恰當給4分(第三聯、第四聯各2分)

3.詩人夜坐見到的是一幅肅殺淒涼的景象:煙籠楓葉,雨打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於江邊,悽切的蟬鳴迴響在四壁。(3分)烘托了作者沉鬱悲壯的感情。(2分)(意思對即可。)

4.尾聯借“聞雞起舞”的典故(1分),抒發了詩人在國家危亡之際,要力挽狂瀾、忠君報國的的感情(2分)。當國家處在危亡的時候,詩人感慨自己年華不再、前途渺茫的,其內心是沉重悲涼的(2分),但尾聯又能讓讀者感受到這位愛國詩人矢志報國、壯心不已的情懷,昇華了全詩情感。(2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