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誠信教育黑板報內容

來源:才華庫 1.16W

誠信是我國傳統美德,我們要弘揚和宣傳誠信,下面請看大學生誠信教育黑板報內容!

大學生誠信教育黑板報內容

大學生誠信教育黑板報內容1

所謂誠信,即誠實與守信,它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它既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又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它既是一個人人格的體現,又是衡量個人品行優劣的道德標準之一。在現代社會中,誠信不僅是人的內在道德體驗與法律規範的統一,其在行為人之間所建立的誠實締約、積極履約的約束機制,對整個社會秩序起著促進和保障作用。它不僅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還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要求,更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精神基礎與思想保障。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擁有燦爛文化的文明國家,中華民族更是把誠信作為衡量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尺度。“守信用、講信譽、重信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中國古代,對誠信就有深刻的詮釋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即“人無信不立”。可見,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之本,是自我修養的境界。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就醫患而言,誠信是維繫和諧關係的根基。缺少誠信不僅會影響人的行為、品行,阻礙社會的進步,而且將影響人的發展,使其在社會上難以立足。

但是,隨著社會道德整體滑坡和高校擴招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缺失現象嚴重,突出表現在表裡不一、學風不正、抄襲論文、考試作弊、拖欠學費、不按時還貸、求職造假等問題上。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政治觀、思想觀成型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大學生誠信意識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關鍵時期缺乏針對性的誠信教育,就可能導致人格缺陷或偏離,甚至使其誤入歧途。由於受社會變革的影響,加之各類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在某些方面的不到位等多種原因,致使誠信缺失成為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

大學生誠信教育黑板報內容2

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

1.教師以身作則,揭露打擊學術腐敗,重塑學術正義,為大學生樹立誠信榜樣。教師是“傳道、解惑、授業”的人,是教育活動的具體組織實施者,是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應率先做到。但有一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中不注重誠信,給大學生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教師只有言傳身教,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應將誠信教育列為師德教育的首要內容,建設一支學術作風正派,教學科研能力過硬的高校教師,才能真正搞好大學生誠信教育。   2.精心組織大學生開展誠信教育活動,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加以引導。如舉行無人售報、開展誠信與反誠信的討論、誠信徵文活動、以誠信為主題的網頁製作大賽、萬人誠信宣誓儀式、定期公佈不誠信行為等活動,在校園內營造誠實做人、做學問的氛圍。

3.學校加強誠信教育,強化誠信意識。高等院校作為培養高階專門人才的地方,應將誠信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設專門的課程,以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校園內可以通過設定誠信教育專欄和誠信格言、警句牌等營造良好的誠信教育輿論環境,運用廣播、板報、校報等正面輿論引導學生,用誠實守信的榜樣鼓舞學生,用弄虛作假、欺騙欺詐的反面教材警示學生,以形成良好的誠信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並通過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一些實踐性誠信教育活動,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同時,應將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化、規範化,讓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於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應加大懲罰力度。

4.全社會行動起來發揚誠信文化,重塑誠信風氣。    ①加強政府信用建設。政府不誠信將對整個社會的誠信文化的重塑產生及其惡劣的影響,給廣大民眾特別是大學生造成不良的引導示範作用。因此我們要積極倡導政府誠信行政,打造出講信用的各級政府來開展誠信教育,這樣才更有說服力。    ②倡導誠信文化,抵制反誠信文化。社會誠信行為大量缺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誠信文化的失落,而各種反誠信文化卻相當活躍。比如,在反誠信文化的支援下抄襲作業、考試作弊屢禁不止,抄襲作弊普遍不被學生認為是可恥的行為而被認為是一種有刺激性的冒險遊戲。因而,社會各界要大力倡導誠信文化。與此同時,誠信文化的倡導要和創新意識結合起來,在繼承優良傳統和吸收古今中外誠信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創造新的誠信文化。

5.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在美國,整個社會有健全的強制性的個人信用機制,每個有經濟活動的人都有一個終生相伴而又無法偽造的社會保障號碼和相應的帳戶。該帳戶記錄每個人的每一筆收入、納稅、借貸和還款情況。如果一個人有不良信用記錄,將會對其貸款、經商、就業等經濟活動造成極大的困難。我國應儘快建立健全帶有強制性的國家信用體系,通過建立大學生信用檔案規範大學生的誠信行為。

大學生誠信教育黑板報內容3

誠信是一個社會賴以存在的道德基礎,是人的良知在客觀環境中的一種外露,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人在社會活動中相互聯絡的道義憑藉。人無誠信,無以立身;國無誠信,無以邦交。但是近年來,大學生這一高素質群體的失信事件卻頻繁發生,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迫在眉睫。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著力構建誠信社會。加強全社會的誠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監督和約束機制,著力構築一個誠信的環境、誠信的社會。只有真正做到了管理上落實、法制上健全時,誠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話,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也才能更有成效。而大學生更應該從社會責任感的高度為打造誠信社會出力,以此來培養道德的自覺。

第二,教育管理更要講誠信。教育的.誠信形象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學校更要樹立以誠信為本的理念,杜絕種種失信行為的發生。以學校的誠信、教師的誠信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把誠信落實到全體教育者的教育行為上,發揮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對學校和教師的失信行為要有相應的懲戒措施,從制度上保證大家都來講誠信。

第三,利用兩課主渠道,增加和滲透誠信教育的新內容。結合兩課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學生認識到,樹立較高的誠信意識,這不僅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也是走上社會後“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讓大學生懂得,誠信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是經濟社會的道德底線。在法制社會裡,誠信既是道德問題,又是法律問題,法律是一種最低的道德準則。現代民法一般都把“誠實信用,公序良俗”作為基本原則,如果違背了則會導致民事法律行為的無效或者對民事主體產生一系列不利後果,而受到處罰和制裁。

第四,建立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引進經濟領域的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在高校成立相應的大學生誠信度的評估部門,構建大學生誠信度測評體系。首先要確定誠信度測評的要素,可以把誠實、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質列為測評的主要要素;其次,確定誠信度測評體系各級指標,即每一項指標定出不同級別的標準,以便參照定位;最後,選用誠信度測評的途徑,可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議三種方式。通過運用誠信度測評體系可以考核學生過去、現在的誠信狀況,並將結果記入學生個人誠信檔案,為學生今後走向工作崗位更加註重個人誠信打下基礎。

第五,建立健全失信懲罰機制。把教育和處罰結合起來,促使大學生把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統一起來。在廣泛進行誠信教育,普及道德知識與道德規範,提高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同時,要建立健全失信懲罰機制,讓那些失信的學生及時品嚐失信的後果而遵守誠信做人的道德底線,以免將來給國家、社會、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損失。

第六,切實加強大學生管理隊伍建設。學生教育和管理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必須在堅持德才兼備原則的基礎上,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好,學歷層次高,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服務意識,善於做學生工作的同志擔任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充分發揮教育工作者人格魅力對學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真正有效地推動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