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食品安全為主題的手抄報的內容

來源:才華庫 1.69W

食品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整理了食品安全為主題的手抄報的內容供大家借鑑和參考!

什麼是食品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條 對“食品”的定義如下: 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食品工業基本術語》對食品的定義:可供人類食用或飲用的物質,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菸草或只作藥品用的物質。 從食品衛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廣義的食品概念還涉及到:所生產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種植,養殖過程接觸的物質和環境,食品的新增物質,所有直接或間接接觸食品的包裝材料,設施以及影響食品原有品質的環境。

根據食品安全檢測制度把食品分為: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肉製品,乳製品,飲料,方便食品,餅乾,罐頭,冷凍飲品,速凍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糖果製品(含巧克力及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酒類,蔬菜製品,水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蛋製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食糖,水產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糕點,豆製品,蜂產品,特殊膳食食品,其它食品。

剩飯剩菜到底能不能留?

“家中做飯時最好能拿捏住分量,不要有剩飯剩菜。”安醫大一附院急診內科醫生說,但剩飯剩菜難免會有,這剩飯剩菜要吃要扔也得有所區分。

“綠葉蔬菜如果一頓吃不完,就不要怕浪費,心疼也得扔掉。”醫生說,綠葉蔬菜對人體的.貢獻主要是維生素,而蔬菜中的維生素經過反覆加熱,很容易被破壞掉,所以剩的綠葉菜營養價值的確不高,而且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在其採摘、運輸、存放過程中,硝酸鹽會被細菌還原成對人體有害的亞硝酸鹽,過夜的剩菜,經過一夜的鹽浸,綠葉剩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更高,人食用這些食品後容易中毒。“冷盤最好也當餐吃完,因為冷盤在製作過程中未經加熱,很容易感染細菌,儲存不當容易造成食物中毒。”醫生說。

另外,澱粉類食品也最好一次吃掉,年糕等食物最多儲存4小時,在沒有變味的情況下食用也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

食品安全在我心中

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成了人們關心的頭等大事。塑化劑、地溝油等等層出不窮,從而使許多人開始恐慌。

今年五月下旬,臺灣的食品行業傳出了一個可怕的名詞:“塑化劑”。一時間,人們“談塑色變”,任何飲料、餅乾、蛋糕都被人們拒之千里,甚至有些糖果也被懷疑含有塑化劑。

塑化劑是怎麼一回事呢?塑化劑原來是在工業上使用的,但是因為它價格便宜,於是一些不法商販將塑化劑代替棕櫚油,製成了起雲劑(一種乳化穩定劑),然後食品製造商將這些含有塑化劑的起雲劑加入食品中。這次的塑化劑事件在臺灣引起巨大的轟動。起雲劑裡的塑化劑含量已遠遠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限量標準。食用塑化劑會使人體基因受到傷害,並有類雌激素作用,大量攝入會引發激素失調,還會影響人的生殖能力。所以我們不要經常食用餅乾、果汁等食品,以免食用到含塑化劑的食品。

歸根到底,塑化劑的來源還是因為某些人利慾薰心而引起的。為了錢而不顧別人的生命,這正是人性的弱點所在。

再說“一滴香”。“一滴香”早在一年前就曝光過。“使用一滴香,清水變濃湯”成了當時的流行語。一滴香含有許多化學物質,使用少量就能使菜或躺異常鮮美,但對人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最後說地溝油。近些日子,有許多的小飯店被曝光使用地溝油。地溝油是將陰溝裡的廢油分離出來重複使用。這種油價格便宜,但含有致癌物質。

看了那麼多事例,我感慨萬分。我呼籲:“我們要一個安全的食品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