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

來源:才華庫 3.01W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希望對你有幫助!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1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2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 第2張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3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4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 第3張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5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 第4張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6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 第5張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7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 第6張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1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主要的傳統文化活動有:上墳、踏青、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即掃墓)之俗,是很古老的;清明節,它作為傳統文化,是個佈滿神祕色彩的節日,在這個日子裡,路上的行人都在思念去世的人們,表達對他們的尊重與哀思!

過清明節,在海南的'許多本地人中稱其為“做清明”,中年人對清明節十分看重,即使不是作為法定假日,他們也會抽空回老家“做清明”。這說明清明節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成為了一種後人對已故之親人表達思念的一種方式。

清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認可及尊重。清明是古人傳統習俗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奠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非凡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們的重視。

中國人受自身文化的影響,使清明成為了國人追思先祖的節日,在清明人們紛紛回鄉祭拜祖先,這已是一種文化,一種習慣。 踏青去,踏青去。

這就是中國悠久的清明傳統文化。

清明節3年級手抄報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 早上,我們一家早早的起來便去北山祭奠老太。在老太去世的一年內,我們都十分懷念她老人家。老太的一生充滿艱辛和勞累,老太爺去世的早,老太用她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裡的重擔,獨自一人把奶奶和舅爺撫養成人

在每一個晚輩的心目中老太都代表著勤勞,勇敢和善良。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剛吃過晚飯,老太就挽起衣袖,伸出她那雙瘦骨嶙峋,青筋暴露的手,要去幫我們洗碗;我問道:“老太,您的手為什麼那麼難看?”奶奶聽見了對我說:“孩子,我們能長大成人,上學受教育,全靠老太那雙手為別人洗衣服掙錢換來的。”聽奶奶這麼一說我不不由的愧疚的低下了頭。老太說:“你們趕上了好時代,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學習,將來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在我的記憶中,無論何時,老太身上穿的衣裳總是洗的乾乾淨淨,清請爽爽。穿的整整齊齊,精精神神。

我永遠都會記得,老太臨終前我們常去看望她,她虛弱地躺在床上。雙眼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但是我從老太的眼神中可以體會到她對我們眷眷不捨和對幾個重孫美好的期望。

在老太墳前,我們拔去野草,培上土,擺上了鮮花。我還在墳的周圍灑上了老太愛喝的美酒。

我站在老太墳前輕輕地說:“老太,你在天堂還好吧?”

表達了對故去親人的哀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