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手抄報內容資料

來源:才華庫 2.72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手抄報吧,手抄報需要巧妙設計,精心安排。手抄報的型別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重陽手抄報內容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手抄報內容資料

重陽作文 1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詩《與楊府山塗村眾老人宴會代祝詞》:“ 重九江村午宴開,奉觴祝壽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鋪敘了老人節宴會、飲菊花酒、祝健等活動場景。

重陽作文 2

重陽節:我國古代以“六” 為陰數,九”為陽數,九月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叫重陽”,也叫“重九”,你知道嗎?重陽節快樂!

藍天作信封,白雲作信紙,流星是我的特快專遞。()送你清風讓你心曠神怡,送你細雨洗去你疲憊的汗跡,送你彩虹通向夢想之旅,祝你重陽節快樂!

重陽節快樂!因為牽了你的手,所以我要抓住你的手。給你幸福給你快樂相伴永遠!我愛你!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人煙湖草裹,山翠縣樓西。如此美的景色,我們也不要錯過,九月九,一起登高賞景如何?

九九豔陽天,秋高氣爽,正是楓葉最豔時,我們結伴去香山看紅葉,好嗎?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願你擁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節日!秋風徐徐,重陽九九,蒸上九重的粟糕,備好香醇的菊酒,等著與你分享。

重陽詩歌

1、中丞疏有迴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齊之鸞《九日登清水營城》

2、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吳文英《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

3、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杜甫《九日寄岑參》

4、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李白《九日龍山飲》

5、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6、淨洗綠杯牽露井,聊薦幽香。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7、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賦》

8、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9、天宇清霜淨,公堂宿霧披。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10、幸逢良宴會,況是清秋日。崔元翰《奉和聖制重陽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懷》

11、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2、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13、秋明白鷺雙飛處。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14、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5、寂寞風蟬至,連翩霜雁來。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16、少年自負凌雲筆。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17、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龍山飲》

18、綺羅叢裡勝登臨。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9、年來飲興衰難強,漫有高吟力尚狂。韓琦《九日水閣》

重陽習俗介紹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祭祖

這一天是敬老的日子,也是中國部分人的祭祖大事,也就是廣東人所說的“拜太公山”。這一天對於家族的人來講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所有家族成員都要回來“拜太公山”,特別是男丁。重陽登高,與古人的祭祖活動密不可分。根據《呂氏春秋》記載,先秦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古時因耕地資源少,加上有講究的人家要看龍脈堪風水,通常墓地會選在山上,所以祭祖一般要登高。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不僅僅要將重陽節的傳統文化習俗傳承下去,而且要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來孝敬自己的祖先自己的親人,讓傳統的孝愛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