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韓愈答案

來源:才華庫 2.5W

你是不是要找春雪韓愈答案呢,大家能夠讀懂這首詩嗎?下面一起去閱讀小編為你整理的春雪韓愈答案吧,希望大家喜歡!

  春雪

  作者: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參考試題】

1.第二句中的“驚”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2.三、四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表達了詩人終於見到春色的驚訝、欣喜之情。

意思對即可。

2.運用擬人手法,賦予白雪以人的靈性,把初春的景象寫得富有情趣。

【作者】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宋八大家之首。曾長期在洛陽任職。在中唐,韓愈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文學家。一方面他有大量傑出的詩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為文壇詩壇的領袖,廣交文友,提攜獎掖,不遺餘力,在他周圍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風格相近的文人。韓愈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之一,用晚唐詩論家司空圖的話說,就是“驅駕氣勢,若掀雷挾電,奮騰於天地之間”(《題柳柳州集後》),簡單地說,就是以氣勢見長。這首《春雪》,構思新巧,獨具風采。

譯文

新年已經來到,然而卻還沒有看到芬芳的鮮花,直到二月裡,才驚喜地發現草兒萌發了綠芽。白雪似乎耐不住這春天的姍姍來遲,竟紛紛揚揚,在庭前的樹木間灑下一片飛花。

鑑賞】

這首《春雪》,構思新巧,獨具風采,是韓愈小詩中的佼佼者。“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新年即陰曆正月七年級,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誌著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驚見草芽”,說二月亦無花,但話是從側面來說的',感情就不是單純的嘆惜、遺憾。“驚”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詩人為二月剛見草芽而吃驚、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的萌芽而驚喜。內心的感情是: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初驚”寫出“見草芽”時的情態,極其傳神。“驚”字狀出擺脫冬寒後新奇、驚訝、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然而這種淡淡的情緒藏在詩句背後,顯得十分含蘊。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曾寫道:“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詩人對“草芽”似乎特別多情,也就是因為他從草芽看到了春的訊息吧。從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華”,一抑;後句“初見草芽”,一揚,跌宕騰挪,波瀾起伏。

三、四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其實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 春天的身影,可是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一個盼望著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這就是三、四兩句的妙處,它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謂神來之筆。“卻嫌”、“故穿”,把春雪刻畫得多麼美好而有靈性。詩的構思甚奇。初春時節,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說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 才“ 故穿庭樹”紛飛而來。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卻增加了詩的意趣“作飛花”三字,翻靜態為動態,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鬧,一翻再翻,令讀者目不暇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