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賞析

來源:才華庫 1.33W

在這個劉禹錫多如星辰的時代,劉禹錫因為任性,一直固守著自己桃花開放的時序觀,決心在屬於自己的季節裡散發自己的芬芳。正是因為他任性,才讓他詩名遠揚,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劉禹錫《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道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檢視全部【浪淘沙】(約288首)

檢視劉禹錫的全部【浪淘沙】

作品賞析

【註釋】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詞牌名。劉禹錫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遷客:指謫降外調的官。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雖然一時被小人陷害,歷盡辛苦之後,他的價值還是會被發現的。淘、漉:過濾。

【古詩今譯】

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凶惡的浪濤一樣令人恐懼,也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頹廢沉迷。淘金要經過千遍萬遍的過濾,要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

【賞析】

劉禹錫(772-842),字猛得,中唐劉禹錫,文學家,哲學家。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一作彭城人,自稱是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後裔,因此也算河北中山人。貞元九年(793)進士,官監察御史。王叔文失敗,他牽連坐罪,被貶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縣)司馬,後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州刺史,官至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有《劉賓客集》,又《劉仲山集》、《劉夢得文集》。其詩現存800餘首。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驚濤駭浪一樣深不可測,不可擺脫,也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沉迷頹廢。淘金還要經過要千遍萬遍的過濾,歷盡千辛萬苦呢,只要不懈努力,總會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的。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劉禹錫在這兩句詩中以堅定語氣表明讒言“如浪深”,“遷客似沙沉”的現象未必是必然發生的。或者說,即使讒言如“浪深”,遷客卻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遷謫逆境待遇也不都會如泥沙一樣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奮爭搏擊不已的。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看起來是在寫淘金的人要經過“千淘萬漉”,濾盡泥沙,最後才能得到到金子,寫的是淘金人的艱辛。但是在這首詩中,劉禹錫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儘管讒言誹謗,小人誣陷,以至於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罷官降職,逐出朝廷,貶謫他鄉,但是他們並不會因此而沉淪於現實的泥沙之中,也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歷經艱辛和磨難之後,終究還是要洗清冤屈,還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樣,儘管“千淘萬漉”,歷盡辛苦,但是終究總會“吹進狂沙”,是金子遲早是要發光的。

我們把作品與劉禹錫的政治生涯聯絡起來看,讒言明顯是指那些詆譭永貞黨人的讕言,以及對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詩的前兩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堅強意志,接著又以沙裡淘金這一具體事理聯絡到正義之身,歷盡千辛萬苦終歸會經受住磨難而顯出英雄本色,為天下人認可。這種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豪邁信念是劉禹錫一貫思想品格的真實反映。作品通過具體的形象,概括劉禹錫的深刻感受,也給了後人以哲理的啟示。

文人往往都是任性的,比如王叔文侍讀順宗,在棋枰上燕起鶴落,可謂乾坤一局棋。但王叔文縱負奇才,也沒有完成他的乾坤之局,僅僅八個月不到,他的壯志就在政敵的談笑中,灰飛煙滅了。結局是自己被賜死,他的戰友們“八司馬”被貶職流放。

劉禹錫就在這個“八司馬”之列。同時被貶的還有柳宗元

宮廷鬥爭殘酷而又複雜多變,正是多變,便給那血腥的殘酷抹上一絲神祕詭異的色彩。讓後人觀看連續劇般去享受那其中的曲折驚險。但對於當時身在其中的人來說,宮廷鬥爭的結果就等於要流血,要人頭落地。公元806年,因為宮廷鬥爭,劉禹錫劉禹錫開始了他命運中的“桃花劫”。這一年,新即位的皇帝唐憲宗全盤推翻了他前任皇帝的“永貞革新”,並將奉先帝之命參與革新的一些官員革職貶黜。

就這樣,劉禹錫開始了他四處貶黜的流浪生活。貶黜十年,京都一夢。十年後,劉禹錫回到了長安。踏入長安的那一刻,前塵往事忽然湧上心來,令他微微眩暈。朱雀大街旁的里巷小道上,包著青巾的.少女輕盈地從他的身邊走過,遺下了花朵的清香,柔軟的吟唱漸細漸遠,把他引到了玄都觀。

玄都觀的桃花開得如此炫人眼目,開得如此恣意自我。這一刻,讓敏感的劉禹錫感動莫名,開口吟道:“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詩讓他重拾被當權者貶黜遠方的廂夢。或許是桃花那不顧別人貶譽而自我盛開的姿態,讓劉禹錫領略到了美麗來自自我的發現、自我的實現。劉禹錫劉禹錫一如既往地歌唱在自己行走的每一條路上,就像桃花把每一朵花開在每一根樹枝:“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的樂觀豁達躍然紙上。人生苦短,四時有序,每個人都如那桃花,按照自己的季節開放自己的花朵,那麼這個世界便是一個美麗的世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一篇千古傳唱的《陋室銘》正是劉禹錫心靈裡桃花開出的芬芳。

或許正是如此執著地唱自己的歌,開自己的花,他直到晚年仍是精華不衰,寫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豪邁詩句。特別是十四年後再次被皇帝召回長安時,在這個只要少許低頭便可改善自己困頓境地的機會面前,劉禹錫又一次來到玄都觀,看著枯死的桃樹和滿地的野葵燕麥,再一次吟唱道:“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花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這在今天看來,簡直就是任性。直至臨終,也不放棄自己的信仰,寫下了《子劉子自傳》。

劉禹錫的任性,使得皇帝不高興了,權臣不高興了,他們不願意被諷刺為菜花,於是劉郎這朵桃花就又被遣送他鄉。

一如他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中所言,他那首首用心血寫就的詩篇和他那不畏威權的劉禹錫氣節,如朵朵桃花一樣開在了尋常百姓家的庭院,如一隻只美麗的燕子飛進了尋常百姓家的堂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