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柳宗元《黔之驢》有感

來源:才華庫 1.86W

近讀柳宗元《黔之驢》,我忽然悟到;千百年來,人們在“驢”身上加的那些罵名實在是誣衊不實之辭。現在,大有為“驢”正名的必要。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請讀《黔之驢》;“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驢的本能是拉磨的,但是無車可拉,無磨可推,當然不可用。既不可用,當然也就無顯其能。

“驢”到黔是其自覺自願的嗎?非也!柳前輩說得明白;“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顯然,驢的悲劇是好事者造成的',但是人們卻把所有的罪名加到了驢的身上。這實在是千古奇冤。黔驢枝窮的責任不在於驢,而在於好事者。山此,我又聯想到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才的遭遇,何謂人才?在自己的崗位上能盡顯其能,並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便是人才。

那麼人才怎樣才可以盡顯其能呢?那就需要有人才的用武之地。大家都知道;人人有其長,人人也有其短。現在生活中也不缺乏這樣的例項。正如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如果他不去中閏數學研究所,而是在北京某數學講壇上度過這一生,恐怕他也難逃黔驢技窮的厄運!只有盡其用,方可顯其能。也正因為如此,百年前的龔白珍才會向人們疾呼;“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黔之驢的悲劇,現實生話中的例項,難道也不能給我們一點點啟發嗎?

現代化建設,需要人才。人才在哪裡呢?人才就在我們身旁。只要我們能人盡其用,就可以人顯其能,人成其才。但願我們能人盡其用,不至於使類似“黔之驢”的悲劇在今天發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