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鈷潭西小丘記》原文及簡析

來源:才華庫 6.78K

【說明】

柳宗元被貶在永州時寫了一組共八篇山水遊記散文,即著名的"永州八記"。本文是"八記"中的第三篇

原文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沿著山口西北走二百步。尋,沿著。道,行走),又得鈷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正當水流急而深的地方有一個魚梁)。樑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yǎnjiǎn傲慢不馴的樣子),負土而出(揹著土而冒出來),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幾乎多到數不清石頭高峻傾斜而相互連疊向下的),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而上者(石頭突起向前排列而有向上之勢的),若熊羆之登于山(像熊羆那樣往山上爬)

丘之小不能(不足,不到)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可以整個地佔有它。籠,包舉)。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標價出賣卻賣不出去。貨,作動詞,出賣)問其價,曰:“止四百。”餘憐而售(買)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遊,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剷刈(yì)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雲之浮,溪之流,鳥獸魚之遨遊,舉熙熙然回巧獻技(都和樂地呈獻出種種巧妙的技藝)以效(效勞)。茲丘之下。枕蓆而臥(墊著枕頭、鋪著席而躺著),則清泠之狀與目謀(清澈明淨的景色調和好看),瀅瀅之聲與耳謀(淙淙的迴旋水聲,和諧好聽),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悠閒而開闊的境界正好和神思相投合),淵然而靜者與心謀(深沉而幽靜的氣氛正好和心思相謀合)。不匝旬(不滿十天。匝,周,滿)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指熱愛山水景物的人)或未能至焉(也許未能達到這樣的理想,指不滿十天而得名勝二處)。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地名,都在長安附近,是當時名勝之地),則貴遊之士(愛好遊玩的貴族人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看輕它),價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是它果然有遭遇嗎?遭,遇合,指得到賞識)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唉!憑著這小丘優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灃、鎬、鄠、杜等地,那麼,喜歡遊覽觀賞的.人士爭先恐後地來買它的,每天增加重價恐怕更加買不到。如今被拋棄在這荒僻的永州,連農民、漁夫走過也瞧不上眼,售價只有四百文錢,一連幾年也賣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獨獨為了得到它而高興,這大概是它真的走運吧!我把這篇文章寫在石碑上,用來祝賀這小丘的好運道。

【簡析】

一個普通的小丘,在作者的筆下,卻描繪得異常生動,物態人情畢現。作者善於抓住具有特徵的景物,再根據景物的不同狀態,不僅“肖其貌”,而且“傳其神”,展現了悠閒自在、寄託深遠的意境。

作者以工巧生動的筆觸描繪了鈷鉧潭上小丘的美景,通過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自己身懷奇才異能卻因橫遭貶逐而不得施展的鬱抑心情。文中著重刻劃嶒磊落的奇峰怪石,正是作者性格才能的自我寫照。景色佳勝的小丘成為"唐氏之棄地",雖賤價出售卻連年無人問津,但最終還是有人賞識;正隱喻作者自己被唐王朝擯棄蠻荒,長期得不到有力者的同情援引的痛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