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道中作》元稹

來源:才華庫 1.1W

引導語:《玉泉道中作》是唐代詩人元稹的作品。此詩描述了作者調任時沿途的所見所感,表現了為官者的一份憂國憂農和惜時惜陰的情懷。全詩如下:

  《玉泉道中作》

  元稹

  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早農半華實,夕水含風涼。

  遐想雲外寺,峰巒渺相望。鬆門接官路,泉脈連僧房。

  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谷深煙壒淨,山虛鐘磬長。

  念此清景遠,復憂塵事妨。行行即前路,勿滯分寸光。

【註釋】

⑴玉泉:湖北當陽縣西有玉泉山,山下有玉泉寺。

⑵楚:古時湖北湖南一帶。

⑶孟冬:冬季的第一個月。

⑷華實:花與果實。

⑸鬆門:前植松樹的`屋門。宋陸游詩:“老僧曉出鬆門去,手挈軍持取澗泉。”

⑹泉脈:地下伏流的泉水。清魏源詩:“土潤泉脈肥,木落峰容瘦。”

⑺壒(ài):灰塵,塵埃。

⑻鐘磬(qìng):寺院中和尚敲打的銅鐵鑄的鳴器。

【鑑賞】

此詩當作於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貶江陵府士曹參軍之後。從詩意看,可能作於調任途中。

全詩十六句,可分三層。開頭四句為第一層,描述了楚地的物候農時。楚地,古時指湖北湖南一帶。物候晚,是說入冬的時間比北方遲。“孟冬才有霜”是對此的具體說明,孟冬,指農曆十月。華實,有人認為是華麗而質樸之意,誤。應該是指花與果實。“早農半華實”是說農事,就是說農作物已經開始開花準備結果實。這裡表現了作者對農事的關心。

中間八句描寫想象中玉泉寺的風光。雲外寺,當指玉泉寺,在湖北當陽,建於梁武帝時期。唐初,與浙江國清寺、山東靈巖寺、江蘇棲霞寺並稱“天下四絕”。元稹在《思歸樂》中,有“遐想玉泉寺”句。可見他在江陵府做官時到過此寺,並對山寺風光較為留戀。現在經過玉泉寺旁,想起了這熟悉的山寺,很有感觸。這幾句寫景很有特色。短短几句話,有視覺感受,有聽覺感受,還有嗅覺感受,調動了讀者的多種感官,寫出了山寺環境的寧靜幽雅,頗具禪意。

最後四句抒發感慨。作者從美妙的想象中回到現實,感慨宦海浮沉,塵事憂傷。還是多多地關心自己的前途,好好珍惜寶貴的時光。全詩語言通俗易懂。蘇軾在《祭柳子玉文》中曾說:“元輕白俗。”從此詩可見元稹詩歌語言特點之一斑。

作者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漢族,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