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隕落》讀後感4篇

來源:才華庫 1.89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巨人的隕落》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4篇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1

讀完《巨人的隕落》一段時間後,想著,還是寫點什麼吧,否則,用不了多久,這本書的影響就會消失殆盡。

“世界是屬於勇敢者的,所以世界是屬於我的”這本書從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階層來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面貌,讀來,似有些許無奈。

一、關於社會階層的認知。

有時,非常不願意承認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但是,越來越感覺到原生家庭在每個人身上的烙印。茉黛,貴族出身,思想叛逆,與貴族的理念相悖,為女性權益積極奮鬥,屬於思想開放、追求獨立的新一代貴族女性的代表。艾瑟爾,工會領導人出身,在革命統一戰線時,彼此的知己和好朋友,而當意見發生分歧時,就暴露出無法調節的矛盾和階層侷限性。茉黛已經習慣了發號施令和唯我獨尊,或許,從內心深處,艾瑟爾也不過一直是她的管家和隨從,是應該聽命於她的。而真正可以做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援,互相依賴的,還是在同一背景下生長起來的同一階層。

二、關於年輕人的價值取向。

改變其文化,統治其思想是最好的革命手段,在一戰期間,包括很多年輕的貴族,又對戰爭有多少了解,有誰去思考過戰爭是否正義,戰爭的原因及目的,只是在軍國主義的鼓吹下,以作為一名戰士而榮耀,年輕不當兵似乎就是做了什麼讓人恥辱的事情,正是因為媒體的鼓吹,讓太多懵懂無知的青年踏入了一條不歸路。最震撼的一個鏡頭就是一個美國士兵的死亡,而他死亡之後的五分鐘隨即發出停戰命令,拿他的犧牲價值何在?而在和平的'當代,依然是浮躁的價值觀作祟,人們一切向錢看齊的時候,又有多少清醒之人可以執著的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呢?

三、關於自我成長

書中有幾個女性形象非常明顯:茉黛,艾瑟爾,羅莎,奧爾加。奧爾加是一個富商的女兒,從小在父母親的嚴格保護下成長,或許不懂什麼叫人生疾苦,她所面臨的最大的困境或許也不過是偶爾嚴厲的父親,但,很失敗的是,她的不學無術,因為不學無術所以顯得異常的愚蠢。羅莎,一位獨眼美女,當智慧的光芒散發時,一切身體的缺陷都悄悄消失不見。無論如何變革,獨立的智慧從來都是奪人心魄的美麗,既如此,又如何可以不成長?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2

讀完書,總有寫點什麼的習慣。關於這本小說,我想區別於其他讀者的角度,講講四個愛情故事和一個人。故事的主人公分別是菲茨與艾瑟爾、格斯與羅莎、卡捷琳娜與格雷戈裡、沃爾特與茉黛,而那個人是美國總統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

在此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對這本書做一個巨集觀的評價,它不是神作,部分讀者過譽了,甚至,也達不到書籍推介腰封上的自譽全球讀者平均三個通宵讀完的迷人感,這反而讓人有所失望。但它仍然是一本好書,一本講述歷史,將整個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毫無違和感的融入某些國家,某些社會,某些階層,某些小人物身上。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有意與無意間推動著歷史程序。

此外,我甚至也覺得有必要說說經濟學和歷史的關聯。今天在聽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講的時候,裡面提到現代經濟學派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奧地利學派所堅持的基本經濟假設真正能夠思考和行動的只有人類個體,國家也好,集體也罷,組織本身是不具備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的。讀後感所以當我們說某個組織有所行動的時候,具體得落實到某個人,或者某些人身上,才有意義。否則,孤立的分析國家和組織的行為,而不對行為的具體策劃者與執行者進行分析,這肯定是有偏差的,有時甚至會非常大。

從經濟學的視角來觀察歷史,是一種難得的體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資本論》中我認為非常正確的一個論斷,遺憾的是,對經濟學有著深刻理解與洞察的歷史學家就像國家瀕危動物,大部分歷史學家是缺乏較為深厚的經濟學修養的。

回到本書,《巨人的隕落》正是通過非常微觀的個體,以及這些個體矛盾的,甚至有些幼稚的思想,折射出人類歷史,或者說世界歷史的偶然與荒誕。比如沃爾特既會思考德國與世界的命運,又會權衡他和茉黛的關係,他極力阻止戰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希望戰爭將他和茉黛分開。這是《巨人的隕落》最難為可貴的歷史觀。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3

從20xx年開始讀《巨人的隕落》的時候,第二三部的漢譯本好像還沒有出版發行。我不太喜歡讀外國小說,首先第一大難題就是難記又冗長的外國名字,還有就是拗口的翻譯和不同於東方人的思考方式,這可能也是我把《巨人的隕落》這部書拿起又放下,標記在讀標記了三年的原因吧。

不過幸好,20xx年的7月,我一口氣讀完了這三部我讀了三年都沒讀完的書,像是發現了寶藏一般,我的生命被拉長了五倍,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複雜的二十世紀。

有評論說《巨人的隕落》是祖輩的故事,《世界的凜冬》是父輩的故事,《永恆的邊緣》是作者肯福萊特自己這一代的人故事。三代人的故事都很精彩,每一代人都參與著歷史,都見證著屬於自己的歷史時刻。如果要把這三代人的故事進行比較的話,我還是最喜歡祖輩的故事,從卑微到塵埃裡的礦工、女僕、工人和小混混,向不公平宣戰,經歷過戰火的洗禮,從一而終地堅守的自己的信念,不用對自己相信的產生懷疑,這或許是種幸運。相對於第三代來說,除了有了父祖兩輩的加持外,還自帶天賦技能,它們也有它們波瀾壯闊的故事,但隱隱約約地給人一種不真實感。且祖輩在經歷歷史時刻的時候,幾乎都是無意識的,只是回過頭來看才發現自己經歷了什麼,而第三代卻有一種在聚光燈下展示的刻意感。

可能是因為人物時間跨度的問題,我最關注的永遠是第一代人,即使到了《永恆的邊緣》裡依然是這樣,艾瑟爾和菲茲赫伯特伯爵最後在國會大廈走廊裡互相表白時的感動、菲茲去德國參加妹妹茉黛的葬禮後被塔西斯特工沒收妹妹遺物時的沒落、別斯科夫家裡列夫在格雷戈裡彌留之間的拜訪時的掛念,哦對,還有沃爾特馮諾伊曼在《世界的凜冬》裡被納粹折磨致死時的難以置信,這些文字的描寫就像電影畫面一樣刻在腦子裡難以忘記。

如果書電影把每個人的生命延長了三倍的話,那麼書籍就是十倍。我出生在20世紀的末尾,然而我卻有幸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抑或是說難以忘記的歷史時刻。與有榮焉。

21世紀,我將親身經歷這個新的同樣偉大並且急劇變化的時代,我將見證這個新的時代的每一個變化。幸甚至哉。

《巨人的隕落》讀後感4

英國作家肯·福萊特所著的《巨人的隕落》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小說,書分為三部分:天地失色、巨人之戰、世界重生。全書佈局巨集偉,分別記敘了英、法、俄、美、德國中不同階層的眾多人物,是瞭解20世紀初不同國家的社會狀態、風土人情的百科全書。

讀完此書,個人感覺最大的收穫是:歷史書上枯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鮮活了起來。比如在歷史書上記敘的"英國工業革命後,工人階級因工作辛苦、環境惡劣引發大規模的罷工",書中開篇就記述了14歲的威爾士少年第一次下井採礦,他是如何深入地下、如何工作的,礦井裡的軌道、騾群、採光、通風,甚至他帶來的午飯都有詳細的描述。

還有我不理解的幾個現象在此書中都能找到淵源。比如:貴族認為女人需要一直受人供養,女人去工作、自給自足掙錢養家反是羞恥的;國外議會中的吵吵嚷嚷以及動不動就舉行的全民公投;還有本是追求平等的一幫布林什維克們為何在革命後走上專制之路。書中的英國貴族菲茨與他的俄國公主妻子碧的相處之道就是:丈夫供養妻子,為其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妻子服從丈夫,為其生兒育女。而菲茨卻對同為貴族出身,卻積極參與義診工作的妹妹茉黛不滿,並在茉黛與德國人私定終身後斷絕關係。可見這些自詡為上等人對女性的價值觀就是:我養著你且你得聽我的。書中還寫到了工黨的建立及女性的參政過程,這是我在此書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艾瑟爾。女僕出身的艾瑟爾在遭受貴族玩弄、家人嫌棄、未婚生子後靠自己的努力步步為贏,把一手爛牌打出彩來,最終成為女議員,並在給她傷害的人面前揚眉吐氣,真是活得精彩又勵志的姑娘。

肯·福萊特著實是一位小說大師,全書1168頁讀來不覺一絲冗長,雖然是部小說,但可以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正史來讀。且在小說出版前,肯·福萊特請來歷史學家審讀書稿,絕不容許出現任何史實錯誤。難怪美聯社評價此書:巨集大的背景、結構和故事巧妙交織,構成了一部扣人心絃的史詩。

熱門標籤